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9 10: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9:05
家长教育孩子要不要打
家长教育孩子要不要打,孩子的教育问题始终是父母心中最大的事。但是随着新一代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轻家长都有了自己的教育想法,下面看看家长教育孩子要不要打。
一、尽量不要打孩子。
孩子犯错误了,不要急于打孩子。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压制心里的愤怒。可以和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他们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你这样妈妈很伤心!”“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子!”等。这样子不仅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二、自然方式惩罚孩子。
其实孩子犯错无非就是一些小事。父母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错误造成的后果。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让孩子自己来清理撒掉的牛奶;玩具玩坏了,就不能玩了。同时要他保证以后好好保护自己的玩具,否则以后都不给他买新玩具了...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的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他们再犯同类错误。
三、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只会适得其反。孩子的着眼点只会停留在父母的激烈情绪上,他们不会认为这是自己的错。所以说非得要打孩子的话,一定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要让孩子明白,他们是在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而不是为父母的坏情绪买单。
四、要让孩子明白被打的原因。
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打完孩子后,建议哄哄孩子,让他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的关键。
五、要和孩子讲道理。
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2岁前的孩子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打他们的话没有任何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6岁后的孩子应该是懂道理的年龄了,如果他们犯错了,父母应该用讲道理的.方式和他们进行沟通,避免给孩子带来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不能频繁。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说不能用体罚。但体罚的次数不能太频繁,应该把“体罚”当做是家长教育的最后“杀手锏”,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体罚应有的效果。
注意方式。
家长在体罚孩子的时候,也是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的。可以体罚孩子的手部和臀部,因为这里神经敏感较差,孩子体罚不会太疼。而且体罚孩子的时候,不能侮辱孩子的尊严,罚跪、打耳光等侮辱人格的体罚行为不要做!
确实有收效。
既然要体罚孩子,就一定要下定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效果,不然的话,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这样的收效甚微。而且孩子就被打皮了,越打越调皮。
家长不拆台。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怕家长们相互拆台了。比方说,一个人体罚孩子,另一个家人再护着孩子。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见风使舵的坏习惯,以后他再犯错的时候,也还是会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不当众体罚。
体罚孩子的时候,应该照顾到孩子的颜面。不能当中体罚孩子,尤其是当着孩子同学、老师的面,更是不能体罚孩子。不然的话,孩子的心理会受到影响的。
事后的情绪安抚。
体罚孩子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不得已的手段。体罚孩子时,孩子肯定哭闹不已。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家长应该及时跟上,悉心跟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为什么要体罚他,他什么地方做错了,又该怎么做才可以。
1 、打孩子不能带情绪,因为你有情绪。这时候打孩子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误伤孩子。当你愤怒过后不想打孩子的时候,却是你应该打的时候,因为规矩不能随便改。
2 、打孩子前要交流。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要打你,是规矩要打你,规矩在父母之上。这个过程对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绪,言简意赅,但态度要坚决。
3、 不能用手或鞋子打,要“专物专用”,需要用杖(也就是古时候所说的家法),这样做有两点点好处:第一给自己时间冷静;第二产生震慑力。
4 、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因此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所以,依照爱打孩子的原则是,父母也要跟着受罚。比如惩罚孩子之后,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因为这件事过去强调得少,导致你犯了错,被惩罚,所以爸爸也要自罚不吃晚饭。这样会让孩子体会到爱,而不是恐惧。
5、 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6 、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3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7 、6岁以后要尽量少打,12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6岁后的孩子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我们深谋远虑,但事实上结果却不是我们所理想的。
好的心态能带来好的情绪,假如你的孩子很顽皮,淘气,不听话,请大人们不要急着给孩子“扣帽子”,试着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之后再下定论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家长们要清楚教育孩子的目的,只有彻底了解教育原理、认真学习、真心付出和自我完善的家长,才有可能教出优秀的子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