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分拆人力资源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9 23: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9:01
查兰向右:分拆人力资源部
看看查兰的建议吧。他直*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贡献,将其描述为“将员工和业务数据联系起来,从而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令员工与其职位相匹配,并为企业战略提供人才方面的建议”。简单来说,就是要人力资源部“找到人,顶上事”,进一步看,这种“找人顶事”不是让HR当算命大仙,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基于员工和业务数据。
查兰对于HR的责难显然来自他的老板们。老板们厌倦了HR以流程为导向,去做所谓的“选用育留”几大模块,而非以商业需求(战略和业务)为导向。这种流程一定是对的吗?建立在这种流程上的工作一定能对业务形成支持、产生战略贡献吗?商业逻辑迭代如此之快,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吗?显然不是。按部就班是因为没有看到或不接受变化,查兰受够了这群人!
所以,查兰自然推崇业务出身的HR,他们的一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都是指向业务,业务怎么变,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就怎么变,他们完全没有既定流程的负担和教条,足够灵活。另外,他们的沟通语言也更受老板的欢迎,不会陷入“选用育留”之类的自说自话中。事实上,我的HRD朋友中,从业务部门成长起来的大约占到80%以上。查兰对于这类HR的推崇,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这样一条逻辑下,查兰的主张很合理。一方面,让行政人力资源(HR-A)负责薪酬和福利。以前被财务部卡住人工成本的咽喉,以至于岗位缺乏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现在让CFO来负责这块好了!另一方面,让领导力与组织人力资源(HR-LO)负责分辨和培养人才,以及评估人才的表现。这一部分是“查兰式人力资源部”的核心,他主张让业务部门出身的*量加入HR队伍。查兰对这类HR寄予厚望,认为他们的业务能力,足以让他们轻松驾驭人才管理,并用业务语言和CEO沟通,直接汇报领导力和组织的进展。
尤里奇向左:不要分拆人力资源部
尤里奇理解查兰对于HR这个群体不能有效支持业务的抱怨,他认为有60%的HR不能驱动组织,却乐观地将这种不足看作是改进的空间。如果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尤里奇纵横江湖的武器,显然他更加了解这个武器的威力。他主张教会人们如何使用这个武器,而不是让人滚蛋,他甚至对高层不给HR机会颇有埋怨(这里可以看出他的HR情结)。所以,查兰“毁掉”人力资源部的观点,他当然就更不赞成了。
尤里奇认为,20%的顶尖HR通过人才、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三个方面来驱动组织。人才是细胞,领导力是骨架,组织能力是状态。这实际上是他一直坚持的系统,概念清晰,易于理解,在HR中极有影响力。基于这一系统,他认为“查兰的建议假定HR只能在‘人才’领域做出贡献,这实际上*了人力资源可以和应该创造价值的空间”。
在尤里奇看来,“找到人,顶上事”这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简单理解,显然浪费了这个“杀手级”武器,好比用牛刀来杀鸡。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找到人,顶上事”,对于组织能力的塑造才是更大的目标。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商业逻辑快速迭代的时代,“人”可以“顶事”,但不一定产生组织绩效(比如“事”的方向错了),组织能力才能确保企业基业长青。事实上,“人力资源实践对于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几乎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础的一个研究主题,这个主题一直很热,到现在还在不断发展。
先了解一下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一种虚拟概念,却最能够实实在在地被企业家感知到。最直接的描述是,组织能力是一种集体的“组织记忆”,形成了企业的“组织行为模式”。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员工进入到一个组织里,都会按照一定的行为模式行动,当无数个员工以这种可预期的行为模式行动时,就能够形成一个“合力”。所以,具备组织能力的企业,其组织绩效必然是可以预期的。
如何才能产生组织能力呢?企业可以预设组织模式(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岗位系统),设定每个员工在组织内的位置和作用。同时,如果缺乏相应的调配、激励和支持(培养)的跟进配套机制,员工就会没有机会做、没有意愿做、没有能力做。预设组织模式和跟进配套机制的任务就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这是围绕“人”设计的一个整体方案。
从HR的角度说,查兰的建议有一种默认的假设,如果要“管理人才”,那么了解人才应该怎样“做业务”,也许比设置那些选拔、考核、发展工具更加重要。查兰的观点让我想到了海底捞,张勇的理念是,考核不需要那些所谓的工具,找一个懂业务的人,一下就能看出究竟。对于单纯的业务,张勇和查兰的建议可行;但对于大企业的复杂任务,你无法找到一个业务全才,HR可能更要懂制度设计的原理而非业务本身。
从人力资源部的角度说,“查兰式”的人力资源部把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其他工作分开,这不仅不能形成合力,还有相互冲突的风险。例如,如果行政人力资源给出了最具竞争力的薪酬,足以让明星人才空降,但大量的空降明星人才会破坏组织的人才结构,破坏人才供应链。另外,企业需要选拔的是高潜力人才(并不需要如此有竞争力的薪酬),希望通过内部培养产生管理者,高薪招聘策略会使人工成本白白浪费掉。
尤里奇的解决方案正在成为趋势: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COE)提供专业领域系统的分析和建议,负责“定调子”;共享服务中心(SSC)处理事务性工作,负责“走程序”;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为业务单元定制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负责“做落地”。他没有从功能上将人力资源部拆分并向不同的上级汇报,而是按照活动的不同层次进行了专业化分工。换句话说,不管尤里奇如何变革人力资源部,脑袋还是一个脑袋(向一个上级汇报),只是赋予的功能越来越强,还增加了躯干。而查兰则是要把脑袋分为两个(向两个上级汇报),还要弱化它们。
在多业务单元经营的企业(查兰辅导的企业都是这样的体量),如果没有尤里奇设计的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结构,如果遵循查兰的建议,人力资源部将变得弱小,无法为各业务单元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支持。我辅导的某个国有企业,在组织变革中将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办公室合并为人事行政部,并减少了人员编制,结果半年内就出现了内部人才供应不足、员工敬业度下降的问题。这还是非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