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7 15: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20:16
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很多 成语 故事 和 神话故事 都有蛇的身影。民间关于蛇的 传说 倒是有很多,而且还有很多地区也是以蛇为尊。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有关蛇的 寓言故事 ,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蛇的寓言故事1:
鸩鸟和毒蛇
鸩(zhen)鸟和毒蛇都是带有剧毒的动物。鸩鸟的羽毛可以在酒饭里下毒,能够致人死命;毒蛇一口下去,牙里的毒液也足以使人死亡。
有一次,鸩鸟和毒蛇相遇在一起,鸩鸟扑打着翅膀,准备把毒蛇啄起来吃掉。
毒蛇急中生智,赶紧说:“喂,别吃我,快别吃我!人们最厌恶的就是有毒的东西,你身上带有剧毒,都是因为吃了我们毒蛇的缘故。我的毒是没有办法除去了,可是你还有机会,只要你不吃我,身上就不会再有毒了,人们就不会厌恶你了!”
鸩鸟冷笑了几声,开口说道:“你这条可恶的毒蛇,少在这里花言巧语,我不会相信你的鬼话的!”
鸩鸟加了把劲,把爪下的毒蛇按得更紧了,接着说道:“你说得很对,我的确有毒,但是人们所厌恶的只是你,而并不是我。你的毒牙里带有剧毒,专门用毒牙去咬人,置人于死地。你是主动去害人,人们自然痛恨你。而我就不同了,我从不用毒去害人,就是偶尔有人用我的羽毛去做些图谋不轨的事,也只是极少数心术不正的人所为,并不关我什么事。我不但不害人,还是毒蛇的天敌,我帮助人们消灭你,所以我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喂养我来捕杀你。你才是真正的害人精,今天我决不会放过你的!”
话音未落,鸩鸟就猛地啄了下去,把毒蛇吃掉了。
鸩鸟和毒蛇都是有毒的动物,后者死有余辜,前者却深得人们的喜爱,这是因为它们一个是用毒来害人,一个是为了帮助人才会有毒。我们看待事物,不能仅从表面上去区别,而应该深入其本质,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肠子烂了
从前,有个叫赵伯公的人,长得特别肥胖,肚子圆得裤带都几乎兜不住了,肚脐眼又大又深。夏天一个闷热的中午,赵伯公坐在树阴下,一边乘凉一边喝酒,还吃了好多西瓜和李子当下酒菜,十分潇洒惬意。不知不觉地,赵伯公多喝了几杯,头昏昏沉沉的,就一头躺在床上睡起觉来。
赵伯公有个顽皮的小孙子,爬到爷爷身上,骑在他的肚皮上玩。赵伯公睡得正香,鼾声如雷,一点也不知道。小孙子把爷爷当了一会儿马骑,觉得没意思了。再玩点什么好呢?他一眼瞧见赵伯公的肚脐眼,眼珠一转,有了主意。调皮的小孙子抓起桌上的李子,一个一个往赵伯公的肚脐眼里塞。赵伯公的肚脐眼也真够大的,竟然装下了七八个李子,可他自己还是睡得死死的,丝毫没有觉察到小孙子的恶作剧。
过了几天,肚脐里的李子全都腐烂了,流出汁来。赵伯公这才觉得肚脐有点疼,他低头一看,呀,不得了,只见红红的李子汁流得满肚子都是。赵伯公大惊失色,以为是肚子那儿烂了一个大窟窿,自言自语地说道:“完了,肠子烂了,这回是非死不可了!”他把妻子和家人都叫到一起,痛哭流涕地说:“我的肠子烂了,把肚子都烂穿了一个洞,看来我是活不了了,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和人间的生活,但是没有办法,我自己福薄命短,不得不先去了。我死后你们要好自为之,相亲相爱,不要吵闹斗气。”赵伯公说完了遗言,又亲自向妻子安排怎样操办葬礼的事,把他认为该办的事全都办好了以后,就开始一心一意地等待死神降临了。
一天过去了,什么事也没发生;两天过去了,赵伯公还好好地活着。三天以后,李子完全烂光了,李子核从赵伯公的肚脐里滚了出来。赵伯公奇怪极了,碰到家人就说:“也不知是怎么了,从我的肚脐里滚出来好多李子核。”小孙子在一边听到了,拍手笑着说:“爷爷,那是你睡着的时候,我塞进去的李子呀!”赵伯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前几天流的是李子汁呀!这下,赵伯公转悲为喜了。
赵伯公遇事不作调查,随便凭主观臆断,结果酿成了一场虚惊。可见我们平时碰到事情,应该仔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钻火与点灯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火柴、火石之类的东西,取火非常麻烦,要用特制的工具在选好的木头上钻出火星来。
有一天夜里,有个魏国人,睡觉睡到一半,肚子疼得醒了。他感到肚子里面好像有千万条小虫钻来钻去,奇痛无比。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滚下来,他捂着肚子在床榻上打滚,大声叫看门人说:“阿四,我得了急病了,肚子疼得不行,你快去钻木取火,好赶紧把灯给我点上!”
那天夜里没有月亮,天色特别暗,屋里更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看门人什么也看不清,只得四下里胡乱摸索。他一下踢飞一个凳子,一下又差点在门槛上绊一跤。一时半会儿还真难找到钻木取火用的工具。
魏国人越等越不耐烦,不停地大声催促:“你快点呀,怎么连这点小事也办不好呢!”又过了一小会儿,他干脆破口大骂起来:“你这个蠢东西,我平时供你吃供你穿,到了关键时候,你倒什么都不好好做,还不如那条看门狗!”
看门人听到主人的声声催促,心里十分着急,越着急就越手忙脚乱,后来见主人竟这样不体谅人,说出这么多不堪入耳的难听话,非常生气,就忿忿不平地说:“您责怪人也太不讲道理了!现在四周都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您为什么不拿个灯来替我照个亮,好让我找到钻木取火的工具呀!”
看门人对主人的回答看似没有道理:让主人用灯照着他找工具点灯。要是灯能亮,那还要他找取火工具干嘛?同样道理,明明漆黑一片,你怎么还责怪人家没有很快找到工具呢?所以,看门人正是利用这样的回答,巧妙地指出了主人不讲道理的错误。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凡事要调查清楚再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随便责怪别人。
独目网捕鸟
有一个人十分擅长捕鸟,他 编织 了捕鸟的罗网,那罗网上结满了密密匝匝的网眼,捕鸟人拿了这张网去捕鸟,每次都能捕到不少鸟雀。
这一天,捕鸟人又守候在树林里,他张开了他那张捕鸟罗网,又在网下撒些食物。不一会儿,有一群鸟雀飞下来了,果然,有不少的鸟雀撞到了网上,成了捕鸟人的囊中之物。
有个人一直在一旁看捕鸟人捕鸟,他觉得十分有趣。可是,他却发现了一个“秘诀”,那就是:一只鸟头只钻进一个网眼就被捉住了。于是他想道:既然网住一只鸟只需一个网眼就够,那干嘛还要去编结那么多的网眼呢?成百上千个网眼,难道一次能网那么多鸟吗?那个捕鸟人也真是不嫌麻烦,实在太笨了。现在看我的吧。
于是他回到家里,将捕鸟的罗网来了一次“革新”。他将麻绳一根根结成单独的小圆圈,然后把这些小圆圈分别系在一根长竹竿上,准备也到树林中去捕鸟。
他把长竿靠在树桠上,守候着鸟雀撞在那一个个的圆圈里,可是一批批的鸟飞下来,又都飞走了,他在树林里守候了一天,连一根鸟羽毛都没得到。
他沮丧地扛着长竹竿回家。路上别人见了都觉奇怪,问他:“你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他回答说:“捕鸟用的。”
别人笑着说:“新鲜!还没见过这种捕鸟的东西呢。”
他说:“这是我改进后的独目网。一只鸟只需钻一个网眼,我做的这个网不是比一张连结许多网眼的大罗网省事多了吗?”
别人问他:“那你捕的鸟呢?”
他惭愧地低头不语。
这个愚蠢的人只会片面、孤立地看问题,因此只看到了一只鸟钻一个网眼的表面现象,却不懂所有网眼在一起互相配合才能捕鸟的本质规律。
取名不当
从前,在乡下,大人给小孩取名字时一般对男孩起名“大黑”、“二黑”、“冬苟”等等,对女孩一般起名“春花”、“春桃”、“腊梅”等等。这样,往往有许多名字相同,这种情况不少见。
乡间有一位做父亲的,要给他的两个儿子起名字,又想不与别人的名字相同,叫什么呢?想来想去,给他的大儿子起了个名字叫“盗”,给他的小儿子起名叫“殴”(打人的意思)。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两个儿子也长大了,都长成“小后生”了。真是人生祸福难料。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有一天,大儿子“盗”要到外地去办事,人已经走出了家门,走到大路上了。老大爷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要嘱咐大儿子一声,要把他喊回来,就在后边一面追赶着,一面大声喊:“盗!盗!”
事也凑巧,说巧真是巧,巧得不得了!
恰巧本地官吏巡查要从这大道经过,还要走两里路才向右转弯,走上向东的大路打道回府。轿子正颤颤悠悠地向这边抬过来,他在轿子里坐了将近半个时辰,正想闭目养神打瞌睡。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喊叫“盗!盗!”一下子惊醒了,瞌睡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叫声叫跑了。这官吏轻轻拉起轿帘朝叫喊的方向一看:只见一年轻后生在前面急急忙忙地走着,后面有个老大爷向这后生边追赶边大声叫“盗!盗!”
这还了得!太平世界,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还敢行盗窃之事,竟然还是个身强力壮的后生偷盗老头的财物,简直是太不像话了!于是官吏拉开半边轿门的帘子对身边的护兵下令:“你们快上去把那个正匆匆走着的后生给我抓起来!他是强盗。”
官吏听到老大爷叫喊“盗”,以为老大爷追赶的是强盗,就把“盗”抓住捆了起来。老大爷看到自己的大儿子被官吏误以为是强盗抓住并捆了起来,就想叫二儿子“殴”去向官吏说明实际情况,由于看到情况紧急,心里又着急,一时说不出别的话来,只是一个劲地喊着“殴!殴!”
官吏抓住了老大爷的大儿子“盗”后,不容“盗”分说,让士兵用粗麻绳将“盗”五花大绑绑得紧紧的,然后再带回府衙审问定罪。正准备起轿,又忽地听到老大爷急切地呼喊:“殴!殴!”捆押“盗”的兵士都以为是老大爷示意要打这个年轻的“强盗”,于是乎拳头、木棒雨点般地朝“盗”头上、身上打下来了,要不是老大爷和他的二儿子及时跑到跟前把情况说明,差一点“盗”就*了。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要注意“名”与“实”相符,慎重地给事物以称呼;要防止因名废实,若名不符实,就会给人们造成误解,结果是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