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孙权劝学》ppt(必修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6 20: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6:29
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ppt简介: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此外有多媒体协助教学,课堂容量,内容得到了充分的补充。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高中语文《孙权劝学》ppt(必修一)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师说》(教学案)
(板书: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对比论证)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学习的重要性,思考“荀子关于学习重要性的论述在今天是否具有意义”这一问题,并组织学生结合语文课程的学习谈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拓展延伸:PPT展示司马光的《孙权劝学》,比较与本文的异同,再次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明确:与本文...
孙权劝学的原文及翻译
这句话出自《孙权劝学》,原文如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七年级必修一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如: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是一开始就马上听从的吗?他本人在学习前后有何变化?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竞读则既检验了同学们对人物语气的把握情况,又是对朗读水平的一种促进与提高。第四步的研读则重在让学生体会孙权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中的“益处”是怎样在吕蒙身上体现的,并使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对读书的认识,...
《孙权劝学》中肃为什么要拜见吕蒙的母亲
在《孙权劝学》中,作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和孙权劝学的成效显著。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北宋司马光《孙权劝学》节选原文:及鲁肃...
必修一语文复习要点有那些
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项链》,短篇小说集《羊脂球》等。 12.《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13....
孙权劝学 一句原文一句译文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篇1 一、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孙权劝学》是人教社20xx年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自读课,选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说下认真读书,才略长进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本,具...
初高中中人教版教材中所有古文及作者出处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明万历年间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林嗣环先生所著文章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1...
部编本初中、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全)
七年级下册,杨振宁的《邓稼先》展现科学家的伟大,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则传递了深深的怀念。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孙权劝学》中孙权的教诲犹在耳边。第二单元,黄河的赞歌、老山界的坚韧,《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英雄颂歌,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饱含深情。写作课堂上,我们学会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