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6 12:2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8:21
对于古情诗,我很认同钱钟书先生一句话,大意是,那些精心构筑的理论体系大厦,最终躲不过坍塌的命运,最后也只是剩下的零砖片瓦有些用处。希望文中的只言片语可以对大家有启发。“诗可以怨”关于诗经或是诗歌的用处,孔子在论语里有一段概括性的话,见于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这句话涵盖了后人总结的“兴、观、群、怨”,对这四个字的解释各有不同,大约的意思是:兴,就是抒情,或是说感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观,就是反映现实,“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群,就是沟通交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怨,就是怨,“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我们平时说的孟子中的那句“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书”本来是指尚书;与此类似的是,先秦典籍中所说的“诗”,大多指的是“诗三百”,也就是后世说的诗经。既然诗歌有这么多功能,那为何偏偏说“诗可以怨”呢。因为,“怨”实在是中国诗歌的主流。我们把诗人叫“*人”或是“文人*客”,这个“*”简直就是“牢*”的“*”。欧阳修在给他的好朋友梅尧臣的诗集作序时写道,“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这句话说的很直白,没什么好解释的,需要注意的就是“穷”和“贫”。当代汉语中所理解的“穷”,在古代其实是“贫”,“穷”字在古代有更丰富的涵义,主要是指困顿啦,不如意啦,不仅仅是指没有钱。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8:21
我认为古代情诗的好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