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6 16: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4:43
一、都是古人自己创作的,甚至是有臆想,谈不上什么原型。在朗世宁到中国当画家之前,中国的工笔人物(包括重彩工笔)都差不多一个味儿,当然宋朝有些宫廷画师还是OK的,大部分都一言难尽。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清朝皇帝的画像,康熙雍正乾隆爷仨要是光看画像的话,谁是儿来谁是爷都分不清楚。
西方画油画,大刷子小刷子,油彩,一层一层的涂,恨不能个十七八层,利用颜料的厚度和笔触去表现高光阴影啥的。让人物和物体变的十分之立体,从而给我们一种:我去,画的跟真的一样。但是中国古代的画家用的毛笔加宣纸(或者是丝绢),这两种材质就决定了,我们的人物画像都是线性的,单纯的用线条去表现立体感,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物一旦不立体,再加上着装和发型的统一(阶级*)。看上去就都成了大饼脸,画个大饼脸还要什么原型?
宋早期是有一批宫廷画师,他们在肖像上开始追求了”像”这件事儿,但是随着文人画的盛行,不会变形的都是辣鸡,越像越辣鸡,画的像就是没内涵,就是匠气十足,圈内人不喜欢,由于圈内人拥有了评判的权限,所以也就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审美。
于是画就越来越不像了(工笔花鸟除外),更多的是追加形态意境,人物或资态风流或衣袂飘飘,独不讲究这个像。即然讲究是形态,也就不需要原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