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山、石门湖游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8 04: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7:52
冠豸山,位于连城县城东郊,距城区1公里,宋称“东田石”。元称“莲峰山”。是一处集“山、水、岩、洞、泉、寺、园”于一体,“雄、奇、幽、秀”诸特点于一身的丹霞地貌景观区,有“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之称。
到了明代,人们在山上凿石蹬,建书院,垒城开池,筑南北堑关墙以防匪患。有名儒黄公甫,在滴珠岩上题刻字高2米、刚劲有力的“冠廌 ”二字(廌为豸的古体字)。相传獬豸为古时灵兽,能辨曲直,遇恶人则以角触之,旧时执法官之帽即为“獬豸冠”,由于豸冠的含义正好符合历代连城人民祈盼执法无私、公正廉明盛世到来的愿望,于是莲峰山渐次被人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近代又与武夷山一起被称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2021年1月11日上午9时从家里出发,9.30上高速,12.10到达冠豸山景区山门。因*规定各山门禁售门票,游客须到景区服务中心统一购票,故又折回到2.5公里外的游客服务中心,购买了2张老年人优惠登山及石门湖游览票,乘坐景区的 旅游 观光巴士于13.10来到了石门湖景区入口。
进入景区大门,沿着可行车的柏油路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到达一道废弃的山门前,山门的下方是木栈道,上方仍是行车道。我们沿着木栈道又走了一会儿才到达游船码头。一位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的游船是整点开船,看看还有近40分钟,我们和同行的另一位来自福州的游人决定相伴到周边走走。
石门湖四周环山,原是连城八景之一的"石门宿云"所在地。1970年9月,为解决连城城郊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时任连城县委*的李振经率领连城人民在此地建了一座总长70多米的大坝,围水造湖。竣工后的库容面积有四百多亩,水深数十米,蓄水量达300多万立方米。石门湖翠岛崖壁上至今仍存“水面浮舟”四个大字,据说是出自当年的李*之手。
在游船码头上方的“石门湖”前拍照后,向左前方行走不远就来到水库大坝上。过了大坝沿缓坡向上,有一座道观坐落在青山绿树之中,指路牌显示其为“玉正观”。“玉正观”建于南宋初年,观门两侧有一副十四个冷僻字组成的对联,据说是太上老君所作的道家 养生 诀,无人可辨。现住观的道人说可以读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考虑到一路向上的攀爬之苦和游船开船的时间*,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到“玉正观”参谒的念头而回到了游船码头。
游船码头上工作人员正在到处找我们并催促我们快点上船,原来是一个近40人的来自上海的 旅游 团已经坐在船上了,就待我们3人上船后立刻开船,比预定14时整点开船时间提前了15分钟。
船离开了码头, 旅游 团的导游就开始了工作,不停地向我们介绍沿途的景色。在游船行进的左前方有一座高崖,因平缓的山顶呈现凹下的圆弧形,形似“马鞍”,其下方突出的岩石又似马头入水,因而得名“马鞍寨”。在马鞍寨陡峭的崖壁上清晰可见有高高的*跳台,导游说这里曾作为世界崖壁跳水比赛基地并承担过几次跳水锦标赛。
目光向远,一座孤零零的山峦如出水莲花般浮现在游船行进正前方的湖面上,导游说这就是石门湖美景之一的“莲花峰”,在莲花峰前游船掉头回航不远就进入右侧的水道,随着导游的绘声绘色的解说,我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陆续看到了“疯僧戴帽(酒坛峰)”、“生命之门”、“河马饮泉”、“大象戏水”、“狮身人面像”、“观音绣花鞋”、“小三峡”、“神蛙照镜”等诸多景观,这些景观像与不像,皆从人意。我想,如果没有导游的解说和诱导,我是绝对不会有这么丰富而细腻的想象的!
石门湖不大,虽山奇水秀,但船行不过20余分钟,上面那些景点虽有导游解说,但也都一晃而过,很难拍到合适的照片,更难尽游玩之兴。80元一张的石门湖游船及门票,确实是有些不值。
船到兰香亭码头,我们离船上岸。走不多远,就来到“必达亭”前。两副抱柱联极具特点:“必见荣光冠豸上,达观福耀石湖中”。必达亭附近有一座“双怡楼”,有小食品售卖和卫生间供游人使用。导游和“双怡楼”的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说是有高空飞车表演。顺着指引,抬头望去,两侧高峰间有一细细的钢索相连。原来,每天定时在上面有空中单索自行车和摩托车骑行表演。
看罢飞车表演,沿着一段平缓的小路慢慢地向山上攀爬,途经一处有描红“雄峙天半” 的山石石刻,即走到登山石阶的起始点,途径藏靴洞,再向上就是有365个狭窄陡峭台阶的鲤鱼背。我们拾级而上,不一会就开始气喘吁吁了,不得不走走停停的坐在台阶上喘息一阵子再攀爬。过了鲤鱼头,就到达了石阶的尽头。站观景台上,头顶是蓝天白云,身边是茂林修竹,脚下是石阶步道,远处是丹霞山崖,青山黑岩,层峦叠翠,不免生出无限遐想。
站在“长寿峰”上,可见“人长寿”三个巨型大字镶嵌在对面山峰的半山腰上。左侧是一片山谷,有一巨型石柱独立向天,石柱的顶端还有一石头球冠覆盖,此石原名唤作“天烛峰”,现在则被人称为“生命之根”。远处还有几处裸露的山崖,或牛头,或马面,或鳄鱼上山,看着其像是什么,那就是什么。
长寿峰顶建有“长寿亭”,抱柱联为:“偶见仙翁骑鹤至,常逢雅士伴松吟”。“长寿亭”对面有一座连接两座山峰的索桥,桥前告示牌子上写着:沿前方栈道步行1350米就是连接长寿亭与天池的长达2300米的索道起始站。因索道关闭,我们也未能购买到索道票,所以就返回到长寿亭下,上海 旅游 团在导游的带领下在这里原路返回兰香亭码头,整座山峰只有我们3人仍旧沿着右侧山路前行。
冠豸山主峰就是灵芝峰与五老峰。灵芝峰比五老峰稍高一点,因形似一朵千年灵芝,故有此名。我们先来到五老峰下,沿着崎岖的登山小路向五老峰上慢慢攀爬。五老峰的登峰小路非常原始,少有人工修葺的痕迹,可见登峰之人从来不多。五老峰顶相对平坦开阔,四周修有简陋的围栏。伫立峰顶眺望,连城县城郭隐约可见,山下村落点点,千顷平畴,绿浪起伏。四周山脉起伏,层峦叠嶂,如海浪涌来,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五老峰与灵芝峰之间有一天然裂隙,游人到此,翘首青天一线,两壁夹立,峭拔千仞,直接霄汉,故称“一线天”。一线天有口方井“金字泉”,据说其水清甜,为煮茶上品。右侧有一条陡峭的攀爬灵芝峰顶的栈道,都是在绝壁上开凿的石阶,峰壁上刻有“壁立千仞”四个大字。因感觉体力消耗已多。就没去攀爬灵芝峰顶。
从一线天下来就到了冠豸山的前山。前山人文景观多而风景秀丽,有不少书院祠堂都建于此处。“修竹书院”是陇西堂李氏后人所建。藏头门联“修禊名山思远泽,竹林佳话仰前贤”。上联说的是《兰亭集序》,下联讲的是竹林七贤。外面一联是,“峦嶂千重瑞气迎朝日,明灯万盏灵光映晚霞”。让我联想起了书院里悬梁刺股苦读圣贤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故事。雁门书院,楹联为“雁飞霄汉三千丈,门瞰文川几万家”。奇怪的是,两处都是宗祠,却都以书院为名。
从书院出来本拟继续下山,不料二位乡民打扮之人从山路上下来,告诉我们左手边还有灵芝寺等三处景点,在灵芝寺内还可见巨型灵芝。于是,我们3人便按照乡民的指引来到灵芝寺。
灵芝寺是一座有900多年 历史 的古寺,主要奉祀观音菩萨。进入大殿,住寺和尚就热情地引领我们来到拜台与佛祖坐像之间的过道上,观看几枚供奉在佛祖脚下玻璃箱内的巨型灵芝,其中最大的一枚直径足有1米左右,确实是有生以来见到的最大的灵芝。住寺和尚告诉我们灵芝寺下方还有古洞可参观,我们走了一段路后,感觉前方越来越荒凉,于是决定返回书院并继续下山。
从书院前行数百米,眼前豁然开朗,能看见了山下的连城县城了。向左一转,猛然看到一处山崖巨石,便是高壁峭立、独开一面的“滴珠岩”。有“冠廌”明代黄公甫题,“上游第一观”乾隆翰林朱阳题,“浑忘物外”上元陈树题,“印松麓,冠豸”“飞云有路”和当代沈持衡撰文、余纲书的“冠廌铭并序”等几处摩崖石刻,确是蔚为壮观。
冠豸山千峰耸峙,深谷幽泉,形成许多绝壁悬崖,峡谷险道,盛世供游人玩赏,*则可恃险安居。 历史 上多次战争祸害,人们皆上山躲避。为了防御有力,修筑了不少的关寨,因而形成了寨门这一道准军事防御型的人文景观。冠豸山的寨门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修建主持人为县尹马周卿。明弘治五年(1492)县令关铨重修加固。原设东、西、南、北4座寨门,除南寨门已毁只存遗址外,其余寨门尚完好。
从滴珠崖前行,穿过一线天的“云瞩堑门”,从丹梯云栈的摩崖石刻边小心翼翼地走过,就是苍玉峡了。路边有一座小小的圣旨牌坊,缩在山崖里。仔细考究,倒也是一段血腥的 历史 。原来,太平天国之乱时,连城县官民四千人为避乱上山,利用一线天等关隘坚守不出。太平军久攻不下,最后威*当地村民,从后山小路攀岩至五老峰攻破冠豸山寨。结果,山上三千余人或被杀,或跳崖,遇难者众。仅剩一个叫作黄九林的人带领五百多人逃出山外。太平天国平定后,皇帝下旨,赠封抚恤此役有功和死难人员,建立此牌坊以为纪念。牌坊名为“旌奖忠义节烈牌坊”,楹联“龙章宏恤典,豸献勒贞名”,牌坊中板上列有二十八人姓名。
一路向下,到了先前到达未能购票进山的冠豸山前山门。出山门,乘坐景区交通车返回游客服务中心,此时刚刚16.50。用时3.5小时,一路辛苦,爬山涉水,圆了期盼已久的冠豸山的游玩梦。晚上入住连城山水饭店506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