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材料,给春运下一个定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8 14: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14:40
郭敦顒回答:
春运,即春节运输,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以春节为中心,共40天左右,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的城际交通,不包括中国*与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交通以及国际交通。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春运的产生主要来自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及社会人力大量流动的情况。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一年的开始,无论离家人有多远,一般人都要尽量在除夕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鼓励自主就业,并且人员的流动的*也开始放宽。因此有非常多的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造成了人力的大量流动。这些离开家去外地就业的人员在春节前后集中返乡过年,即成为春运运输的主要人群。
此外,这段时间是高等院校放寒假时期,多数学校在春节前两到三周开始放假,在正月十五左右开学,因此在外地就读的学生返家也构成了春运运输的另一主要人群。同时,春节期间也是一年中的几个长假之一,部分人会选择在春节中间的时间旅游。运输旅游人群虽然跟春运尖锋时间不同,但也加重了运输系统的压力。春运发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已建成的交通网络不能完全满足交通需求。
春运的节后运输安排由每年正月初四开始,民工返回工作岗位。春运期间,中国铁路总公司实行特殊运行管理,加开大量临时客车。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但客流与现今相差很远,日均客流量73万人次,高峰客流量90万人次,时间为春节前后15天。80年代以后,大量民工外出,春运成为社会热点。
1994年:12.2亿人次
1995年:14.28亿人次
1996年:16.2亿人次
1997年:17.4亿人次
1998年:18.2亿人次
1999年:14.4亿人次
2000年:16.16亿人次
2001年:16.6亿人次
2002年:17.4亿人次
2003年:18.19亿人次
2004年:18.9亿人次
2005年:19亿人次
2006年:20亿人次
2007年:21亿人次
2008年:22亿人次
2009年:23.2亿人次
2010年:25.41亿人次
2011年:28.53亿人次
2012年:31.58亿人次
2013年:34.2亿人次
2014年:预计为36.23亿人次
(人次的概念:是指旅客乘一次车,统计为一个旅客人次。例如,一个旅客从北京回老家,来回都要先坐火车,再坐客运汽车,在计算时,就统计为4个人次。“人次”既体现了出行的人数,也能看出人们乘了多少次车。)
参考资料:
春运
http://ke.sogou.com/v5008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