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么评价溥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8 08:2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30 01:02
溥仪生逢乱世是他的不幸,作为末代皇帝而言,国家的衰落和最后的大清覆亡与他是没有丁点瓜葛的。作为三岁孩童,只是一个历史符号存在于历史典册中。即便是答应日本就任满洲国执政、皇帝,这根本是被日本*迫无奈的。面对祖宗三百年江山社稷的灭亡,后来他一生都在努力恢复祖宗的基业。一个能力挽垂死王朝的皇帝,他的精神是高尚的,行为是难能可贵的。试问有哪个人能将自己的东西白白送给他人?如果他不是清朝的皇帝,如果他是更古代的皇帝,那么人们就会像尊敬岳飞、文天祥那样对他顶礼膜拜(因为此两人也是力挽垂死王朝的人),他也会受到万人敬仰的!主要是因为他的王朝是辛亥*要推翻的,是因为他的王朝离当代时间太近了,以致人们对他更多的是仇恨。我认为那是非常错误的,溥仪的一生我认为是无知、无力、无奈、无辜,我就不解释了,相信认识他的人都能够领悟!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是苏完瓜尔佳·幼兰。1908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2]
1911年辛亥*爆发,1912年2月12日*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刘少奇签署的特赦令 [3] 获得特赦,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30 01:02
溥仪虽然长在幽暗的深宫,在太监与妇人的围绕下长大,但他的真实面目却并不像他的外面那样羸弱不堪,拨开历史的烟雾,真实的溥仪不仅智商情商极高,极善施展权谋,而且他的忍耐力、生存的韧性、自新能力也非一般人可比。
袁世凯*迫清廷退位时,溥仪还小,只是任由历史摆布的少不更事的傀儡,但自从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已经长大的溥仪其实很有野心,心中始终装着复辟的幻想,为此,他没少跟京城中的各路军阀打交道,只是这些军阀都非善类,最后这些交道都成了并不成功的互相利用。
秘密潜回东北,建立伪满洲,是溥仪实现野心的重要跳板,那一时期,他对日本人的利用远远大于日本人对他的控制,但被俘之后,溥仪却利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局势以及自己极具智谋的辩才,一定程度上将自己洗白了,主动*当汉奸变成了*当伪满洲国皇帝。
东京审判是溥仪面临的一次生死大考,为了洗脱自己的关键罪责,让日本人罪上加罪,溥仪破记录地出庭八天时间,面对关东军战犯以及日方辩护律师的狡辩、挖坑,溥仪不仅气场强大,而且滴水不漏,最后自己不仅成功上岸,而且让关东军战犯绝望地低下了罪恶的头颅。
但从东京审判的法庭上下来,溥仪疑惧的心理并没有缓解多少,尤其是刚被关进抚顺战犯管理所时,他一度认为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处决。
这段时间,《新世界》这部电视剧引起了许多人的吐槽讨论,不管剧情怎样,经过旧世界漫长的动荡、黑暗、残酷,当新世界的曙光、秩序、光明来临时,的确让人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
说回溥仪,抚顺战犯管理所便是新世界的一部分。一开始,因为恐惧,溥仪实质上还是老样子,一味地狡辩,挖空心思地想脱罪,但当他感受到新世界对他确实是宽待的之后,他便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崭新的人。
从这个角度看,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努力改造自己,不仅是为了活下去,更多的,他是被感化了。
而像溥仪这样的人一旦被彻底感化,被改造成一个崭新的人,他的高智商高情商会让他活得很舒展、很自由、很轻松。
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当他回到北京后,亲眼目睹到的新世界又一次感化了他。
在回北京的火车上,溥仪看到了女教师为救自己的学生搭车去沈阳,这让他发出了“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感慨。
到北京,溥仪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同辈人个个都有自己的光彩,年轻一辈个个都有自己的前途。
在北京,溥仪第一次看到了天安门广场那些伟大壮观的建筑;在北京,溥仪第一次进理发店理了头发;在北京,溥仪第一次坐上了公交车,学会了给人让座,只是第一次让座他把座位让给售票员,闹出了一个温暖的笑话——
再次走进紫禁城,见到原先的衰败、陈旧被焕然一新取代,许多珍贵的文物被收购回来,溥仪感慨万千。
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每天劳作半天,学习半天;1960年11月26日,溥仪拿到了那张写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1961年3月,溥仪正式进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员。
正是因为拥有这样崭新、朴素、自由、充满阳光的新世界,晚年的溥仪才会留下许多让人觉得很舒服、很有水平的话语、生活片段——
1963年,溥仪、杜聿明、沈醉、宋希濂、王耀武等人去南方参观学习,一行人先到南京,参观了中山陵、明孝陵,之后去了太湖。
在太湖边上,溥仪发现了一块乾隆皇帝的“御碑”。
书法、文物鉴赏都有一定水平的溥仪,确认这是“祖碑”无疑后,显得很有兴趣。陪同游览负责讲解的吴钟琪先生见状,便向溥仪讲起了乾隆下江南的旧事,谁知道溥仪听着听着,竟泪眼涟涟,抚碑哭泣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30 01:03
关于如何评价溥仪?我的观点是七分可怜,两分可笑,一分可耻。
溥仪其实智商不错,因为溥杰和载沣都智商不错,载沣在天文学上颇有天赋,溥杰也是聪明人。但落后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以及长期的恐惧生活,让他心智不熟,五谷不分,成为*的痴迷于吃药和占卜的废人。所以,溥仪是可怜之人。
在我看来,有些责任应该溥仪去负责,有些责任不应该负责。出任伪满,这是他的责任,他应该负责。但是也要考虑溥仪不能太负责,冯玉祥的撕毁已经订好的优待条件,还有人去挖清陵送给蒋宋,已经把溥仪推了出去。而溥仪在伪满,实际上每天就是干的占卜,睡觉,象征性的出席。他没有实际的权力,所以许多坏事不能算到他身上。
溥仪确实日夜想着光复大业,但是这是历史的惯性。这不能怪溥仪,而是时代的原因。不要说溥仪了,张作霖见溥仪时也磕头,后来溥仪60年代在街上走,还有人见到他就磕头。有些东西太深入人心,不能怪溥仪。
所以,溥仪自己也很震惊于后来人们对他的态度,他也是唯一一个能以特殊身份正常寿终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30 01:04
溥仪一位3岁就登基的末代皇帝,一位在位3年就*退位的皇帝,一位经历两次复辟闹剧的皇帝,一位被自己的妃子休掉的皇帝,一位终生不育的皇帝,可以说溥仪的身上有着太多太多让我们这些喜欢历史的人所能渐渐乐道的事情。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名正言顺的皇帝,溥仪很多事情都让人感到好奇,他这一生的功过是非历来都众说纷纭,有说他是不幸,有说他是传奇,更有人说他罪行累累。
文章图片1
那么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我想谁也不知道,他们那辈早已离我们近百年的时间,历史的*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而溥仪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想作为旁人的我们真得无法去评价。实际上在当年对于满人来说溥仪所做的都无愧于他们,相反是满人欠了溥仪的,在当年那么多的享受着清朝数百年供养的那些王公贵族们,在清朝存亡之际却无一人站出来为这大清即将崩溃的江山献出自己的一点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