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不容易,叫人到中年:不再跟父母讲道理,不愿和孩子谈成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8 01: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1:14
01中年人的稻草
有一次孩他爹说感觉自己有点抑郁了。一向大大咧咧,凡事都满不在乎、随遇而安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如此沮丧?究其原因是同学的媳妇说辞职就辞职了,如果自己收入也足够高,他这个成天不是头疼脑热、就是腰疼腿疼的媳妇不就可以辞职在家歇着了。直到这一刻,我才真切感受到中年人的世界的确没有“容易”二字,一件不经意间的小事也可以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将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压垮。
从那天起,我开始检讨自己,不再将身体的各种不适作为抱怨的理由,尽量少发牢*。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内心的悔恨逐渐加剧,如果我们两个当初不那么固执于年轻气盛下的倔强,或许他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一个轨迹。已经进入老家中心医院工作两年的他毅然决然辞职,避开了双城生活的奔波,选择了爱情之下的委曲求全,一个与所学专业还算有点关联的保险核保师一干就是14年。
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这样成为我们的故事。唯一可以慰藉的是,没有那个时候的破釜沉舟,哪有现在已经上初中的阳光少年。多年以后,儿子把酒当歌时,想必可以多一个与同龄人呲牛*的话题吧。
02不留退路 才有出路
老人身体不适、工作上状况百出、孩子成绩不理想、生活中麻烦不断,当这些不如意交替或者齐头并进汹涌而来,难免一下子就感觉人生跌落到了谷底。就像《我是余欢水》里郭京飞扮演的余欢水一样,被妻子抛弃、被领导嫌弃、亲手带起来的徒弟背信弃义、有限的余额咬牙买瓶茅台还是假酒、阴差阳错误诊为癌症。身在低谷,貌似随便踩向他的一脚都变得稀松平常、心安理得。
郭京飞真的把中年男人的颓废演活了。
余欢水的颓废里,需要一分为二看待,有命运的捉弄,也有自身性格的缺陷。自从坐在他摩托车后座的哥们摔死他撒谎是哥们开车之后,人生轨迹因为怕担责任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胆小、懦弱、撒谎、虚荣与他形影不离。但一切又在他被误诊为癌症之后发生了反转,这种反转可能就是“反正都是一死”的绝望给了他豁出去的信念。
豁出去,人生或许就开挂了。楼上装修扰民,协商不成,他干脆动手砸场子;买到假酒去维权,与老板扭打在一起;痛快的与已有外心的妻子离婚,潇洒地硬气了一把;撕破脸皮去跟欠自己钱的同学要债,情义不要了但钱要拿回来;要挟老板造假的证据在自己手上,体味着从眼中钉到“手心宝”再到置于死地的世态炎凉;签协议卖器官换钱,疯狂地体验一把临终关怀。所有这些,都是没有出路,也不留退路的绝望所致。好在,人性中的本善没让他走向罪恶,他又变得勇敢,生活重燃希望。
电视剧还是要迎合观众,结局一般大放光明,或者以开放式的思维让观众自己想象和定义。
就这个光明的结局而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编剧给予余欢水这个角色的勇气: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03自我修复的能力
大概是两年前看过一个视频,名字叫《平凡的英雄》。4分21秒的片子里讲述了4个关于逃离的故事:活不如意,第11次想要逃离这座城市;工作不顺心,第7次想要离职;创业遭挫折,第26次想要解散公司;婚姻变麻木,第33次想要离婚。与这个视频产生强烈共鸣是因为,无论是工作、生活都貌似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还记得刚刚来到这个城市,发誓只要给自己一个容身之地,就一定努力扎根、向上;还记得找工作时因为无知而抱有的怯弱,只要给个机会,我一定加班加点,在所不辞;还记得民政局领到那个红本本时的信誓旦旦,今生不离不弃。
事实上,很多时候往往是,走着走着就背离了自己的初心。“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个工作真是够了”“跟了你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就好了”……
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现状,有无数个歇斯底里的理由。如果,真的再给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确定不会有遗憾吗?再换一个工作、寻找一座城市、结束一段婚姻,生活就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其实,现在不想要的却是自己当初最最坚定的选择。
不如意事常*,可与语人无二三。人至中年,已不像年轻时有心事找朋友倾诉,不痛快了就哭一场。相反,重压之下是无从宣泄的沉默,然后是思考,最后选择自我修复:不抱怨、不责怪、不逃避,抛弃玻璃心,从自身找问题,一边自嘲,一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油盐柴米的日子,难免勺子碰锅沿。与年轻时不同,打得再激烈,没了后会无期的冲动。脸上的泪痕还没干,就转身进了厨房,在滋滋啦啦翻炒食材中愈合和修复。饭菜上桌还不忘来一句:饭已ok,一起米西吧。
自我修复,是中年人的必修课。再有,检查一下牙齿是否坚固。因为,很多时候都需要做到:咬牙坚持。
我们不是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不具备超强内功,自我修复的能力自然不会那么强。但想要让生活看起来不是那么挫败,就需要时时刻刻进行自我调节,储备和现实抗争的能力。
0 4 撑起责任的是坚强
可能是从农村成长走出来的孩子要相对独立一些,再加上本身就有点汉子的性格,无论在 情感 上还是经济上从来没有依靠过父母。深知打拼的艰辛,曾经也或多或少会对父母内心有一些抱怨,对他们不顾孩子感受的指责而据理力争甚至撂一堆狠话。直到那些悄悄爬满他们头顶的白发也相继在自己身上安营扎寨,直到和我妈一块出门不一会功夫就甩开她一大截,直到接到他们支支吾吾想说又怕打扰你的电话,我才知道责任空前之大,大到必要的时候,放下一切也要到他们身边,哪怕只是几句话、一顿饭,也是他们最坚强的依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越来越“怂”。不再跟父母讲道理,不愿和孩子谈成败,更不想两口子争输赢。很多时候是“怎样才能做的更好一点”这样的自我要求。
让老人晚年有保障,活得有尊严,就是当下最大的责任。对孩子而言,这恐怕也是言传身教最好的教育吧。
别人目光中的责任,是你或心酸、或伤痛、或狼狈、或谨慎、或疲惫后的全力以赴,而这所有一切的支撑,就是坚强。
《装台》看了十几集,镜头聚焦在舞台搭建的平凡人物身上,把人到中年的酸甜苦辣演绎的鲜活无比。面对生活中接踵而至的变故,刁大顺始终抱着对装台这份艺术的崇高信仰,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坚守做人做事的担当,装好自己人生的台。
几年前跟多年不见的一个老同学聊起近况,他用两个字概括:熬啊。这些年,每当碰到不顺心的事问孩他爹咋办,他就会用“熬啊”热切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