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9 01:28
共3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10-09 05:49
前瞻性是一种高瞻远瞩的能力,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魄力,这种能力和魄力不是天生的,它是逐步培养和专门训练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培养前瞻性的眼光或能力。
1、 需要强调的是,经常思考过去,不是叫你停留在 过去的成功里洋洋自得,更不是停留在过去的伤痛里不能自拔,思考过去,最重要是思考过去的成败以及从中获得的教训,从你以往的人生经历中提炼出社会知识,铭记于心。
2、平时要善于总结。 要善于把握常识和总结规律。用策划的思维思考每一件大事小事,让它们条理清楚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就像女孩子的长直发。
3、 要多些预测的实践并善于总结、修正。平时要多做预测,无论预测对还是不对都不要停止,应继续预测。
4、 要经常分析企业正在做的方向是否正确。 企业的发展方向有时看上去是很对的,过一段时间后也许会出现问题。最好,成就大业单靠勤奋和学历远远不够,你必须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和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1 04:44
想要培养料事如神的远见和眼光,首先你要有对事情本身的估量以及对事情发展态势的预测能力。
这种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它需要长久的积累以及长久的锻炼需要长久的思考以及在实践中去检验。大家不妨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急急燥燥心里脑子里都没有什么东西的话,就像一张白纸那他可能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吗?什么这肯定是不存在的。那么这样看来料事如神的能力跟这个人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首先他的性格一定是沉稳的,即使他看起来毛毛躁躁但他有自己的算盘或者说他有自己的计划与打算,这才可能可以,其次料事如神的能力,需要从实践当中得来需要有对生活经历的感悟和对未知现象的判断能够通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趋势看未来。
只有扎根于群众,扎根于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得到历练,这样才有可能培养要是预测能力,能够正确的预知自己或者是未来的形势。这种判断能力并不是靠猜想也不是靠推测而是根据事实根据现状所作出的一种推断。这种推断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而且需要读书,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吧读史使人明智就是这个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1 04:44
北宋李沆人称“圣相”,圣就圣在他很有远见,料事如神。
宋真宗刚刚即位那会,李沆是宰相,也是帝师,他每天都将天下水旱盗贼之事上奏。参知政事王旦认为,这些琐碎小事大可不必劳烦皇帝。李沆回答:“皇帝还年轻,应该让他知道民间疾苦。否则的话,皇帝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就算不留恋声色犬马,也会大兴土木、擅动刀兵、求神祭祀。我老了,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了,但你以后很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
还有一次,西夏李继迁频频犯边,朝臣经常议政到深夜。王旦感慨:“我辈何时才能坐享太平,得些闲暇悠然宴饮?”李沆却说:“国有强敌,恰可作为警戒。只怕将来天下太平,未必就是真的高枕无忧了。”王旦当时只是一笑,并未深想。
李沆死后不久,檀渊之战爆发,宋辽和谈,大宋和西夏也坐下和谈,天下终于太平。然而,李沆担心的事情,也在这段和平时期成为现实。真宗宠信“新进喜事”的王钦若,寇准被罢相,王旦虽然阻止了王钦若入相,却没能阻止宋真宗在王钦若、丁谓等人怂恿之下,大搞天书祥符、封禅郊祀。最终,王旦不仅没能像他前言那样“坐享太平”,还眼睁睁看着大宋在十四年间就耗尽民脂民膏,更在无意之中沦为佞臣帮凶而无法自拔,落得终身遗憾。这时候王旦想起当年,不得不衷心赞叹:“李文靖(李沆谥号文靖)真圣人也!”
【中国式职场智慧】
成熟的领导者,大都能够见微知著,*远瞩,防患于未然,故事中的李沆正是如此。李沆任“帝师”时能尽教化引导之责,为相时能居安思危,对国家可能面临的不利局面也尽力去谋划、去防范,如此种种,说他是“圣相”一点不为过!
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有远见,能居安思危,对事物发展的趋势有预见性,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能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就体现了这种优秀的前瞻性和洞察力。
那么,这种“料事如神”的远见和眼光是怎样养成的呢?
第一,居安思危,心态要沉下来
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正如诗中所指,险绝之处极少浪荡子,太平安逸则常见懈怠人,盛极而衰更仿佛历史宿命,春秋时齐桓公、中唐时李隆基皆是如此。所以,古人才会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说法。
但这种说法却有一个问题:既已身居安处,说是思危,大多也只是说说而已,毕竟心态上就有了身处太平的骄傲和懈怠。因此,只有真正认识到太平盛世不太平,才能有足够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放低自己,主动去发现隐患、去防范可能的问题,才能真正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做到未雨绸缪。
第二,至诚如神,可以前知
《中庸》中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就是说,人如果能达到至诚的境界,就能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势。为什么这么说?所谓“当局者迷”,如果能破除这一层迷障,跳到局外去看,自然能眼明心亮,看清许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
所谓至诚,就是发自内心的纯净、安然与一往无前。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出正确的判断,想不出最合适的方式,看不到最明确的未来,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的心不够清明。一个内心混乱、私欲横流的人,是无法真正去感知他人、感知世界的。
所以,《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自身内在的修行,只有端正本心、定中生静、心安理得,才能思虑周祥、看清本末,才能不为私欲所扰,才能真正的料事如神。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1 04:44
毕竟自身还没达到这种高度,所以在回答上可能会有些片面,哪里有不对的地方请谅解。
个人认为料事如神的远见和眼光是可以通过阅历的提升及经验的增加进行提高。有很多高人,在事情刚露出苗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能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都论证出来。因为在他们眼中,任何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征兆,他们可能会将这种现象归纳总结,分析出事情的发展过程。
而提升远见和眼光,就需要我们不断去积累知识,见闻,提高自己的阅历,在做事情的时候尽量仔细斟酌下,看看哪里是否出现纰漏。事情在处理过程中会遇到那些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提前量,把问题解决,尽可能做到走一步,看三步。多学习优秀的人。看看他们怎么处理事情的,汲取他们的的优点,不要好高骛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拥有料事如神的远见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