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8 22: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5 17:13
1、小心情绪不好胃肠道也会受到“连累” 在消化科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病人,主诉各种消化道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不适、泛酸、烧心、下腹胀痛、肠道“叽里咕噜”作响、*排气不断等,反复多次就诊,找了多位教授,反复做了很多检查,如胃镜、肠镜、B超,甚至CT等,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人体胃肠道功能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协同支配、调节,其所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人的消化功能会随着情绪波动而出现“情绪化”的反应。众多能够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刺激,如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都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从而导致功能性胃肠病。这类患者的共同特征是,虽然有胃肠不适症状,但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2、心理、社会因素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影响,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两种。 若急性应激处理不当,也有可能留下记忆,逐渐发展成为慢性应激。 因不良情绪导致的功能性胃肠病在我国城市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最常见于白领、学生等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中青年人。“情绪胃肠病” 虽然不会致命,但会显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由于医患双方对此类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均缺乏认识,多数患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胃肠不适症状得不到有效缓解,进而加重情绪障碍,造成恶性循环。 3、心病还需心药治 现代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负担重,许多人处在身体、情绪的双重亚健康状态下,长此以往,就容易引发胃肠道功能障碍。 近年来,医学界推崇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疗模式为功能性胃肠病了具有整体观念的治疗模式。医生在诊治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时,除了要了解其消化道躯体症状外,还要了解其有无引发胃肠不适的心理、社会因素,以便能给予恰当的处理。 4、作为患者,应做到以下三点,以促进身体康复: 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看到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存在严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过度劳累,不吸烟嗜酒,合理调整饮食,少吃太甜、太酸、太辣的食物。 若胃肠不适症状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制酸药等。 小心情绪不好胃肠道也会受到连累2 婴儿胃肠道感染症状 1、其中131例新生儿检测到肠道病毒RNA,占所有发热患儿的39.22%。 2、肠道病毒感染患儿初始临床表现及体征呈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48例(36.64%)、腹泻69例(52.67%)、少吃22例(16.79%)、易激惹18例(13.74%)、嗜睡3例(2.29%)、抽搐2例(1.53%)等。 3、脑脊液(CSF)肠道病毒RNA阳性58例(44.27%)、CSF细胞数(2~668)×106/L;CSF白细胞数(100.38±147.97)×106/L。 婴儿胃肠道感染几种可能 1、生产过程垂直感染:很多新生儿受到肠病毒的感染被认为是经由生产过程中接受到母亲的血液或生殖道的分泌物,或生产后接触到母亲口咽分泌物或暴露的粪便所致。 2、子宫内被感染:也有不少肠病毒感染新生儿是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就发病,那么肠病毒感染可能是胎儿在子宫内就发生了。通过生产后自羊水培养出肠病毒、在新生儿的组织检测到肠病毒的抗原,以及新生儿出生第一天就可自血清中检验出中和抗体,都支持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3、来自于家族成员:肠病毒曾经从怀孕妇女与受到肠病毒感染的新生儿母亲的喉头、*、子宫颈拭子(Cervical swab)等检体培养出来,也有高比例的肠病毒被从家族其他的成员中培养出来,如兄弟姐妹或父亲。 4、经由胎盘传导:另外肠病毒曾自胎盘培养出,这表示子宫内的感染是经由胎盘传导的。肠病毒可自怀孕妇女的粪便或子宫颈分泌出来,与肠病毒可在羊水中生长这些发现也都显示上行*染的可能性。基于病毒血症与临床症状都是出生后一两天发生的,曾有报告估计大约22%致死的新生儿是由柯萨奇B型病毒的感染,11%的伊科病毒的感染都是在子宫内就得到的。 新生儿肠道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刚出生的小宝宝肠道消化力还不行很容易引起感染,会对肠道引起损伤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可能很多宝宝父母还不了解什么是新生儿肠道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