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0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20:01
“钱”是我国对货币的俗称。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20:01
钱”是我国对货币的俗称。是在特定国家或经济体内的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或是偿还债务的特殊商品。为什么称货币为“钱”呢?“钱”字又有怎样的由来呢? 由来 原来,在漫长的商品交换发展中,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不是一开始就用黄金,而是先用牲畜。但是牲畜大小、肥瘦、雌雄、健病有不同,加上它不能分割,不易携带、保管,就被谷帛代替。 可是以谷帛充当一般等价物也会出现“温谷以要利,作薄绢为市”的投机现象,又因它们品质不一,作价势必要引起麻烦。 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就以武器和生产工具等实物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商品交易。而我国古代有一种农具,当时称为“钱”,“钱”最初是农田耕作的一种用青铜铸造生产工具的名称。 因为农家必须依赖这种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而且“钱”又比土地和其它物品易于交换,由于它较长时间地被当作交换媒介物,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为货币,“钱”这个名称也就被沿用了下来。 到了汉代,封建迷信的统治者,出于聚敛财富的愿望,将“钱”又改称为“泉”,“泉”便成了“钱”的借用。用“泉”来称呼货币更加形象,难怪有人形象地比喻:泉是由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因此直到现代,“泉”这个借用词还在用,比如:集币迷们总是以“泉友”相称。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20:02
最开始都是以物易物的交易,那时候生产力不发达都是最原始的用食物之间或者生活用品之间,后来开始用贝壳代替,这种是纯信用来维持。再后来由于政权的出站和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开始用青铜来做货币,开始的是刀币,铜钱,贵金属。再到后来出站交子,宝钞,银票,直到今天出站纸钞,银行卡,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20:02
起源: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钱是实物。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充当,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来充当。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钱的作用。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钱是“贝”。因为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钱。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钱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