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8 18:4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6:52
首先,因为武则天是女人,女人当皇帝本来就已经违背了当时的人伦纲常。要不是因为当时武则天大权在握,是会有很多人站起来反抗的,如果武则天传位给天平公主或者是武三思那么就会引起李氏贵族的反扑,李家贵族根基深厚,他们的反扑会让武家灭亡,最终得不偿失。
其次,当时李姓皇族虽然已经收到武则天的清洗,但是李姓和忠于李姓的人在天下还是占大多数的。所以如果自己传位给自己的侄子武三思,武三思是很难把控这么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如果这些关系处理不好,那么搞不好会让整个武家落难。
再者,狄仁杰和程咬金等唐朝旧臣的劝说。狄仁杰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左膀右臂,所以狄仁杰在武则天心中的话语权是十分重的,经过狄仁杰对武则天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武则天还位于李家的好处,告诉她传位于武三思的不利之处,使得武则天放弃传位武三思的念头。
不仅如此,武三思也间接的表现出自己不适合继位。武三思在朝中树敌众多,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对他十分的反感,而武三思自己也不懂得笼络人心,搞得自己在朝廷里的威信尽失,还让举国上下对于武家十分的唾弃,最终导致武则天没有产生传位武三思的想法。
综上所述,武则天经过深思熟虑,在考虑了多方面情况下,最终放弃传位给武三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6:53
武则天为何最终选择“传李氏不传武家后人”,最主要原因是:“大势所趋,天下人所期盼”。说明白点,武则天本就是从自己儿子手中抢来的皇位,已在位五十年了,到年龄该退休了,应该把位置还给李家了,物归原主。
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的皇帝,都非常重视立储君的问题,这事很重要。因为它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命运,是走向兴亡还是走向衰败。所以武则天为此事也是考虑颇多,成为下一位的帝王,必须得到大臣以及天下人的认可和支持,继承者与自己的关系也必须合情合理,因为武则天希望自己在死后牌位能名正言顺进皇室宗庙,享受后代供奉。
在武则天众多的孩儿之中,太平公主其实是非常聪明的,遗传了母亲的优良基因,不管是性格,还是做事风格都很像武则天。太平公主平日里与母亲武则天的关系就颇为亲密,经常在一起谈笑甚欢,也为母亲出谋划策,解开烦恼。正因武则天如此喜爱自己女儿,更不愿看到她卷入皇权斗争中。武则天也想过,若真的立自己女儿为帝王,朝野大臣及天下众人必将反对,甚至于起义造反。那将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众生不得安定,武则天不敢冒这个险。
那武则天为何不让武三思当帝王呢,在当时武三思也强烈的表达了自己想成为下一位君王的想法。史*载,他曾对武则天就是他的姑母说过一句话,“从古至今,天子没有以外姓人来继承的”。这句话就深深的暗示了,他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但是作为武则天的亲信大臣狄仁杰,王方庆和李昭德等人,他们极力反对,并且提出了与武三思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觉得:“从古至今没有哪一家的皇帝是去庙里把姑母当祖先祭拜,这不符合规矩”。武则天不能破了世俗的枷锁,所以最终武三思是没能成为储君。以上表述了为什么武则天最后还是把皇位还给了李家,而不是给他女儿或者是侄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6:53
武则天在位期间,曾考虑过把皇位传给武氏后人,当时符合她要求的有她的两个侄子,即武承嗣和武三思,但是武则天最终并没有把他们中的一人立为太子,开头那句话就是武则天对她那俩侄子的评价(大意是:我自己有儿子啦,承嗣、三思算是什么东西!)。
不过那句话是她在决定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以后才说出的,之所以说出那种话,也是要断了那哥俩当皇帝的念想。
武则天虽然篡夺了了李氏江山,但她并不是昏庸之主,她当皇帝还是有一套的,广开言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基本上明君会做的事她也会做。而且她善于纳谏,按理说她既然都敢篡夺李氏江山,那么立个太子这种事完全可以自己独断专行,但她并没有那么干。
在确立继承人这件事上,她还是有跟臣子们开会讨论的。在其实在开会前,武承嗣和武三思这哥俩就一直在武则天耳边放出这种话:自有皇帝以来,没听说过把皇位传给异姓的。
武则天开始权衡利弊,传位给侄子等于是把皇位给了别人,传位给儿子就是把天下还给了李唐,想想自己好不容易夺来的江山又要还回去,白忙活一场。想来想去传给谁自己其实都不甘心,但又很无奈,这大概是封建社会女性统治者的一个悲哀吧
。
最终传位给儿子,除了儿子比侄子更亲以外,再加上自己对那俩侄子的了解,天下传位那俩侄子中的一个都会被玩完,还不如传给天下人心心念念的李氏后人,让自己千秋万岁之后有个安生的地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6:54
儿子亲还是侄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