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8 18: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22:31
晋朝的天下是司马炎(236一290)不用一兵一卒,从曹魏手里以禅让的名义拿过来的。怎么会那样容易得来一个皇朝呢?那是因为有他祖父司马懿(179一251)、伯父司马师(208一255),父亲司马昭(211一265)处心积虑地经营几十年打下的基础。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155 -220)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祖上许多人做过两汉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公元201年(东汉建安六年),司空曹操邀请司马懿出来做官,但他还想观望一下,又不敢公开拒绝,假说患了半身不遂的风痹病,托病不去做官。
曹操估计司马懿不一定是真病,秘密地派人在夜间去探察虚实。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那人偷偷地溜到司马懿卧室外面,从门缝里望去,只见侍者都忙个不停,独有司马懿坚卧不动,看样子确实是瘫痪了。此人向曹操回报后,要司马懿做官的事,才暂且搁在一边。
有一天,司马懿发现家中藏书发霉,叫人把它们摊在庭院里吹吹风。不料突然乌云密布,一阵暴雨倾泻而下。司马懿忘了自己还在装病,一骨碌从床上蹦起来,去抢收书籍,不巧被家中一个婢女看到了。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怕这件事泄漏出去,会招来大祸,心一横,亲手把那个婢女杀了。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曹操当丞相后,多少听到一些司马懿装病的风声,就派人去面见司马懿。曹操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肯出来当官,就把他抓起来。这样,司马懿只得乖乖地离家,担任文学掾的官职。司马懿亲眼看到曹操确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并且已经有了异常雄厚的实力,他也就施展自己的才智,努力做好职责所关之事,深得曹操的赏识,后来当上了总管相府一切事务的主簿。
曹操晋封为魏王后,在220年(东汉建安25年)正月二十三病死。他的长子曹丕(187一226)继为魏王。十月,汉献帝刘协(181一234)*禅让帝位,曹丕做了皇帝,即魏文帝,建立了魏国。
魏、吴、蜀三国鼎足而立,曹丕免不了经常东征西战,他任命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坐镇许昌。录尚书事是总管朝政的大臣,权位极重,司马懿竭力推辞。曹丕恳切地说:“这不是给你的荣誉,而是要你和我共同为国家分忧。”226年(魏黄初七年),曹丕死了,按照他的遗诏,由大将军曹真(曹操的同族)和司马懿辅助魏明帝曹睿(205一239)管理朝政。
231年曹真死后,司马懿总管军事,统率魏军,同东吴、蜀汉对峙。蜀汉的诸葛亮(181 -234)智谋惊人,遇到司马懿可是棋逢敌手。东吴的孙权(182一252)对他顾忌更大,曾对人说:“司马懿善用兵,可谓变化若神,所向无敌。”
237年(魏景初元年)七月,割据辽东(今辽宁西部大北凌河中游地区)的公孙渊叛魏,自立为燕王。第二年,司马懿奉命带了号称四十万的大军远征,历尽艰险,平定了辽东。239年正月,他胜利回师,一路上缓缓而行,想不到在河内(今河南沁阳)碰上了皇帝特派的驿马,要他火速赶回京师。司马懿快马加鞭驰至洛阳,直奔内宫。
原来魏明帝自上月病重以来,现已在垂危之际,见了司马懿就拉着他的手说:“我还能见到你,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我病得很厉害,把后事托付给你,望你和曹爽(曹真的儿子)一起辅佐幼主。”魏明帝当天就咽了气,继位的是八岁的娃娃皇帝曹芳(232-274),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
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执掌朝廷大权,官位同样是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每人各领兵三千,轮流护卫皇宫。 何晏、邓飏、丁谧、毕轨等都是一批有声望的名士,魏明帝生前没有重用他们。魏明帝一死,曹爽重用何晏等人作为心腹,何晏等人则三番五次劝曹爽独揽朝廷大权。
他们经过一番策划,不久诏书下达,拜司马懿为太傅,名位虽然崇高,实权却被曹爽拿去了。同时,以何晏、邓飏、丁谧为处理朝廷政务的尚书,毕轨为管理京师及周围地区的司隶校尉。曹爽的几个弟弟或是统率禁军,抓住兵权,或是以列侯侍从皇帝。这样一来,曹爽几乎独掌了军政大权。
曹爽对司马懿,起初是以父辈相尊,大大小小事儿经常请教。自从邓飏、丁谧等弄权以后,面子上还客客气气,处理政务却不再找司马懿商量,他俩间的鸿沟便日渐加深了。曹芳即位后的第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忍无可忍,声称自己年老多病不能起床,表面上就此撒手不问政事,暗地里却在等待时机,伺隙而动。
曹爽听到司马懿突然病重,觉得有点蹊跷,派了新任荆州刺史李胜以辞行为名,去察看实情。司马懿有气无力地倚坐在床上接见李胜,满屋子都是熬药的怪味。李胜是荆州人,说自己要到本州去上任,司马懿装聋作哑地把“本州”听成“并州”,说了几句瞎打岔的话。 婢女把外衣递到他手中,他抖抖索索地抓不住,衣服也掉在地上;婢女喂他喝粥,只见他难以下咽,粥汤流到胸上。
最后,司马懿推心置腹地拜托李胜,请李胜今后好好照顾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懿的这场假戏,演得真是出色,李胜信以为真,认为他是只差一口气了。何晏、丁谧等一伙喜出望外,他们肆无忌惮地专断朝政,曹爽更是踌躇满志。
司马懿暗下准备来一个翻江倒海,把大权夺过来。他的行动非常机密,只和他的长子司马师商讨筹划。发动事变的前一个晚上,他才告诉次子司马昭。当夜,司马懿对身边随从说:“这兄弟俩身体不好,你去看看他们睡得怎么样?”那随从看后回报说:“大公子睡得又香又甜,二公子不知有什么事牵肠挂肚,翻来覆去睡不好!”
第二天,即249年(魏嘉平元年)正月初六的拂晓,曹爽按着早已安排好的日程,陪伴魏帝曹芳,到洛阳城南九十里的高平陵(魏明帝陵墓)去祭祀。司马懿利用这一时机,假借皇太后的命令,精神抖擞地在城内指挥政变。司马师早已蓄养的三千名敢死之士,好像从地下冒出来似地集结起来。他们关上洛阳的所有城门,占据了储存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的武库,接管了城内原由曹爽及其兄弟们管辖的军营和禁军。司马懿的主力出了洛阳南城的宣阳门。来到洛水浮桥边上,杀气腾腾地威胁着曹爽。
曹爽听到这个晴天霹雳,有如一个筋斗跌入冰窟窿里。不久,司马懿派人送给曹芳一本奏疏,把曹爽大骂一通,要求曹芳罢免他的兵权。曹爽先看了奏疏,不敢送给十六岁的魏帝曹芳,惶惶然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手下的人征发了附近屯田的几千士兵,砍伐树木做防御工事。司马司马懿接连派人劝说曹爽投降,还指着洛水起誓,保证曹爽罢官以后一切如常。
大司农桓范是曹爽的同乡,他和曹爽的几个僚属先后逃出城门,到了曹爽身边。桓范是一个有名的智囊,司马懿听说他跑了,不免有点担忧,对太尉蒋济说:“这智囊投到那边去了,怎么办?”蒋济笑着说:“就像蹩脚的马儿留恋马槽里的饲料一样,曹爽留恋的只是自己的家业。桓范若有什么好主意,要他断然行动,谅他顾虑重重,必不会采纳。”
蒋济的预料果然应验。桓范见了曹爽垂头丧气的模样,拼命给他打气,希望他振作精神,同司马懿一决雌雄,并要求曹爽紧紧抓住魏帝曹芳,一块儿到许昌去调兵遣将。桓范还说他身边带着大司农的官印,可以飞快调集大批军粮。桓范从入夜劝到五更天,说得口干舌燥,可是吓瘫了的曹爽,始终鼓不起劲来。
当远方传来雄鸡报晓声时,曹爽把佩刀往地下一扔,说道:“司马懿无非想夺我的兵权罢了,我交出兵权,以侯爵身份卸职还家,依旧不失为一个富家翁,司马懿还能把我怎么样?”桓范放声大哭道:“子丹(曹真字)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才,怎么生下你这么一个儿子,蠢如猪狗,我们都要被你牵累而灭族了!”
曹爽交出兵权回家后,就被软禁起来。司马懿起初还派人送去大米一百斛,外加干肉、大豆等。曹爽饿不着,又痴想吉星高照的日子总会来到。不多天后,过去同曹爽来往密切的宫内黄门官张当被捕。在严刑拷问下,张当供称曹爽等人密谋在三月造反。
于是立即来了一个大逮捕,曹爽和他的几个兄弟,以及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桓范和早先刺探司马懿病情的荆州刺史李胜等,都被抓了起来,连着张当一起被杀并夷三族,甚至已出嫁的女眷都被株连处斩。从此,曹魏王朝的军政大权,都转移到司马懿手中,魏帝曹芳只能唯命是从。
两年后,太尉王凌和他的外甥充州刺史令狐愚,在淮南商议着要另立楚王曹彪为魏帝。此事被人告发后,司马懿却下了赦免令。王凌自以为可以高枕无优了,不料司马懿亲自带着大军杀来,王凌只好束手就擒。六百名步兵、骑兵押送着王凌去洛阳。
王凌在临行前为了试探一下自己的命运,让别人向司马懿要几个棺材钉。棺材钉一拿到王凌跟前,他知道司马懿不会饶他一命,就在半路上服毒自杀。凡和这个案件有牵累的人也都被杀和灭了三族。已经病死的令狐愚,还从坟墓里被挖出来暴尸三天,楚王曹彪也被*令自杀。
251年(魏嘉平三年)八月,七十三岁高龄的司马懿得病死了,他的长子司马师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继续辅政。
司马懿死前,曹魏的宗室都*迁居于洛阳城内,不准相互往来,不准自由进出。司马懿死后葬在首阳山(今洛阳故城东十里)的山麓,以后司马炎建立晋朝后,尊称陵墓所在地为高原陵。
曹魏初年曾规定子孙不准谒陵扫墓,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违例祭祀高平陵之机,夺得大权,他也怕日后自己的子孙谒陵时,会发生类似的意外事故,因而临死前严申不准谒陵之令,并规定陵墓不起坟,不植树,以后去世的眷属也不准合葬。司马懿的子孙严格地执行了这条祖训,因而晋帝王们都葬在哪儿,并不是什么悬念,但其具体位置,墓中埋葬的是哪位皇帝,属何人之陵,则是千古之谜,至今没有一座能被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