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9 00: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6:09
这将是一场毫无悬念的人事更迭。
*个月后,郑衡升迁,袁小华接替郑衡,这是广汽本田四年前就写好的“剧本”。在“全价值体系驱动企业发展”的思路下,高管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变得微乎其微。正如郑衡任内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一样,与郑衡履历几乎如出一辙的袁小华,依旧束手无策。
*人早已确定
广汽本田的未来,早已板上钉钉。郑衡,即将进入升迁前的“垃圾时间”。
近20年来,广汽本田的高管变动极具规律。2008年7月,付守杰接替陆志峰成为广汽本田(彼时的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其执行副总经理职位由时任副总经理的姚一鸣接任。
五年后的2013年7月,姚一鸣调任广汽集团,时任广汽本田副总经理的郁俊,晋升为执行副总经理。
唯一的变数出现在2014年。由于广汽与本田联合成立讴歌销售事业部,时任广汽本田副总经理的閤先庆,被调往该部门负责讴歌国产项目。取而代之的,是从广汽丰田副总经理一职平调而来的郑衡,并于2016年6月接替郁俊,成为广汽本田中方一把手。
与郑衡的升任几乎同一时间,袁小华从广汽传祺副总经理的岗位上平调而来。按照广汽本田多年来心照不宣的升迁规律,这位现任的广汽本田副总经理,已早早预设了未来。
据业内人士透露,遵循广汽本田历届高管变动基本发生在年中的传统,袁小华有望在2021年中期正式履新,郑衡则往集团层面更进一步。
风景这边独好
郑衡近在眼前的升迁,除了有30年间在广州标致、广州本田、广汽丰田,再回归广汽本田的履历作为依仗,广汽本田近几年的市场业绩,也是郑衡强有力的背书。
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即接手广汽本田的第一个完整自然年,郑衡就带领广汽本田超额完成目标,年增长幅度为10.8%,较乘用车行业微增2.36%。
2018年和2019年,乘用车行业相继出现2.6%和9.6%的下滑,广汽本田却实现5.1%和4%的逆势增长。
受乘用车市场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再下滑12.4%。这一次,广汽本田虽未能独善其身,较去年同期下滑4.27%,但仅凭第三季度29.7%的增长,郑衡已经无需为广汽本田2020年整体业绩殚精竭虑。
本田之外,未有寸功
按照广汽本田旗下车型的销量趋势,郑衡甚至可以提前卸下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压力,与袁小华一道,心无旁骛地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金无足赤,玉有微瑕。整个任期内,在第二事业本部负责的讴歌品牌及广汽本田电动化战略方面,郑衡几乎未有寸功。
与执行副总经理失之交臂的閤先庆,早已不是第二事业本部的负责人,曾先后负责广汽本田上海分公司的廖振宇和詹军伟,目前承担了讴歌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全部重任。
遗憾的是,这两位游离于媒体视线外的高管,未能在郑衡的领导下,带领讴歌品牌实现复兴。相反,在被广汽本田吸纳后,讴歌品牌像坐上了过山车一般,时而高速增长,时而大幅滑落。
乘联会数据显示,广汽讴歌1-8月累计销售6655辆,同比下滑19.8%,与豪华车市场整体8.3%的增长相比,形成天壤之别。按目前的销售趋势,广汽讴歌2020年销量极可能不破万。这也就意味着,在2019年销量短暂攀升至14786辆后,讴歌将再次上演2018年暴跌42%的画面。
郑衡在剩余任期内无法改变的,还有广汽本田新能源业务的窘境。
或许是本田混合动力系统的表现过于突出,广汽本田的新能源业务一直裹足不前。在发现“合资自主”这条路并不适合广汽本田后,郑衡在2018年将理念品牌这个“前任遗留包袱”调整为广汽本田电动化方向。
然而,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款打着广汽本田电动化旗号的理念VE-1,自2018年11月诞生至今,仅有三个阶段产生销量。分别是2019款、2020款车型上市期间的两个月,以及2020年5月莫名出现的超600辆业绩。
作为第一事业本部的负责人,袁小华现阶段的职权范围仅限于本田品牌。但在不久的将来,郁俊主政广汽本田时期遗留的问题,经郑衡时代解决未果后,将是袁小华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