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8 07: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23:46
当我们生日的时候,我们回去庆祝。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母校也会有生日这个节日?作为师生都不能忘记自己母校的生日!以下就是我给大家找来的几篇有关校庆的征文,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的价值!
我有一位母亲,像一轮温暖的太阳,慈祥、宽厚、博大。她总是无私地把知识的琼浆灌溉到我的心田,总是谆谆教诲着我的成长,总是在我失意时给予我一个大大地拥抱,总是在我焦渴时献上一捧甜美的甘泉。没错,这就是我的另一位母亲——附中。
每一天清晨,在朦胧的朝阳下,骑车滑过路边草叶上晶莹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辉,映衬着我美好的心情。嘴角难掩一抹向上的弧度,那是因为我将要走进校园,投入到附中母亲的怀抱。即使知道将要面临着的是一整天繁重的课程,即使有时候也难免会疲惫不堪,即使也会在各种考试中失利……但是,我仍然不会失去信心,那是因为我在附中母亲温暖、宽容、鼓励的目光里。那光芒,是希望!是未来!啊!附中母亲,我信赖您!
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踏进附中的大门,就被美丽的校园景象吸引住了,林荫小路笔直、悠长、深远。走进教室,第一堂课就是入学考试。我环顾四周,深深吸了一口气,心想,这里便是我将要努力拼搏的地方,以后大大小小的考试都要在这里进行。怀着新奇和憧憬,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学习生涯。在这间教室里,有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有同学们认真思考的脸庞,有热烈的问题讨论,有激烈的难题争辩,还有对社会热门新闻的好奇,这里留下了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回忆。在附中的这三年,我收获了知识、友谊、快乐、成长、进步。附中母亲亲眼见证了我从稚嫩到青春期的转型,这将是我以后人生路上的无价之宝。啊!附中母亲,我要感激您!
回忆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您辛勤的哺育,多姿多彩的青少年时期,有您形影不离的身影。充满爱的课堂上,老师把点滴的知识灌输给每一个同学;实验室里,有同学们在看到神奇的化学反应后露出的好奇眼神;激烈竞争的演讲比赛上,大家热血沸腾;清华风的校园杂志上,留下了美丽动人的诗篇;操场上,塑胶跑道上,有我们挥汗如雨的800米;跳绳比赛上,矫健的身姿与开心笑容定格在《齐鲁晚报》上……运动会场上,我端起照相机追逐着每一位同学的身影,因为我想记录下这段青葱岁月,记下朝夕相处的每一个同学,我明白的,这并不是最后一次运动会,只是下一次身边已经没有你。啊!我的附中母亲,我将铭记您!
当瑰丽的夕阳染红了天际,我们完成了一天的学业,满载收获与喜悦,伴着天边最后一抹霞光而归。就算是星斗满天的深夜,脑海里依旧回荡着学校里发生的一点一滴,一串串欢声笑语,这些,都成为生活海洋里的朵朵浪花,在我黑白生活的画纸上,染上无比绚烂的色彩。朝起暮落,寒来暑往,迷人的附中校园在四季中轮回,春的桃红柳绿,夏的花繁叶茂、秋的银杏叶飘、冬的松青雪白。啊!附中母亲,我热爱您!
我的附中母亲,今年是你60周岁的生日,您从青涩的少女成长为桃李满天下的母亲。虽然我在您的怀抱里只会有短短的四年时光,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对我的培养,对莘莘学子的期望。有朝一日,我会带着让您骄傲的成绩回来向您汇报,回报您博大的母爱!
在您60岁生日之际,祝愿您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从宁波高专到现在的宁波工程学院,这所学校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栉风沐雨,岁月如歌;三十年辛勤耕耘,薪火相传。人过三十而立,发展至今的学校也一样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今年5月11日宁波工程学院将举办三十周年校庆活动,邀请校友们能够抽空回去走走、看看。
说起在校园的时光,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回忆,或许是一位老师、一位同学会让你记挂一辈子。这次我们也请了几位校友,请他们谈谈当初那段岁月。
孙连芳96级经管系会计专业,曾支教贵州11年被评为“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现为鄞州龙观镇中心学校英语老师。
我跟室友之间的关系特别好,记得那时我们的寝室号是110,一个房间4个人,当时女生寝室比较少,所以我们寝室还加了一张床,有5个女孩一起住。当时在宁高专读书的还是以宁波本地人为主,室友来自余姚、慈溪、北仑等地,所以毕业后至今都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年里总会聚个几次,出去活动,大家仍以“110”为代号相互称呼。只是谈的话题从当初的学业、感情到了现在的孩子教育。
那时室友都来自农村,星期天都需要回家帮忙干点农活。印象中每逢星期天返校的下午,尽管各自条件都一般,但大家都会从家里带一些最好吃的、拿得出手的菜过来,所以那天的晚饭永远是一周当中最丰盛的一顿。天气冷的时候,这些菜都能吃上一个星期。
因为住在一楼,对门就是宿管阿姨的值班室,关系处得相当好,有时一些好吃的也会与她分享,她呢总是会摸摸我们的头说,你们这些小家伙。不过尽管如此,每次寝室卫生检查时,该扣的分照样扣,去阿姨那里带点零食说情效果不大的,好铁面无私。
对了,那时流行溜旱冰,学校附近有一处地方3块钱能玩几个小时,我们5个人总是成群结队集体出发,想起来真是有趣。几年下来居然没一个人谈恋爱的。
现在我跟学校里的很多老师还保持着联系,比如朱美燕老师,我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长辈,碰到一些问题还会时不时向他们请教。
相比社会上结交的朋友,你会发现跟她们之间都只是纯粹的感情,可以相互诉说烦恼和幸福,与任何利益无关。
夏永高98级化工工艺专业,现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方面的开发研究。
我是2001年毕业的,让我谈呀一时还真说不上来。
印象比较深的是我的班主任,教化学的胡爱珠老师,她对我挺关心的。当时我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为了补贴家用,赚一些生活费,我试着找过一些兼职,都不是太理想。后来胡老师帮我留心介绍了一份家教的工作,去现在的江厦桥那边,教的是数学。
还有一位教机械制图的郑老师,她在教学上管得特严,考试好多同学都不能过,我也每次好担心,现在想来她也是为了让我们多学一点。
当时我最好的朋友是同寝室的丁振,现在好久没有联系上了,希望能取得联系。
於碧娜04级日语专业,毕业后与同学合伙创办了唐元汉语对外汉语学校,专门教外国人学中文,是2011年宁波市十佳大学生创业新秀之一。
我也说说我的室友吧,她叫杨婷婷,咱们同班,对我特别好。她会囤积比较多的零食,晚上我说饿了,她会把自己的泡面贡献出来,帮我泡上,她知道我不喜欢喝汤,所以总是自己把汤喝了,把面给我吃,笑笑说精华都在汤里呢。
我个子比较高,经常坐教室的最后面,她坐前排,冬天了我手脚冰凉,下课了她会跑到后排来,帮我涂点护手霜,搓搓我的手说这样就会暖和一些,让我好感动。
毕业后,自己创业,号码也换了,失去了对方的联系方式,但那种感情是特别难忘的。我知道她回象山了,很可惜无法获得她的消息,应该已经结婚有小孩了吧。
另外,我们学校虽然小是小了点,但因为在市区,生活特别方便。毕业前我跟一位学姐一起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承接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办了一个托管班,都是很调皮的孩子闹哄哄一群。我俩忙不过来时,我的同学都会像个孩子王一样来帮我们带他们,个个都跟保姆似的。
我们来到位于渤海之滨的石油大学。校园内那一幢幢式样新颖的建筑和随处可见的雕塑以及笔直、平坦的道路甚至那些弱小的树木都引起了我们的一阵阵惊叹。要知道这是多么不容易!
过去,这是一望无际的盐碱滩,而今这座校园所包含的一切无论就建筑和环境来说放到哪个大城市都毫不逊色。
这儿的一切都是新的,因为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这个古老国家最年轻的国土。仅仅几十年前这儿还是汪洋大海,从这里入海的黄河带来大量的泥沙,沧海变桑田几乎是人们眼睁睁看着完成的。接着,人们在这里发现了石油,于是全国产量第二的胜利油田建立了。再后来,北京石油学院迁到了这里,在这片荒凉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学。
我到过北京很多大学,有不少在规模和水平上和石油大学不相上下或者更负盛名。但在那些校园里看到的更多的是历史的遗迹和负担。而在石油大学,感受最深刻的是未来和发展。在石油大学,触目皆是新式的教学楼、实验楼以及学生宿舍、礼堂、体育馆。新的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正在施工,电化教学中心堆满新购置的电气设备。校园里甚至有一座带湖泊的公园。如此优越的条件,在全国人民都在过紧的日子里,真是叫人羡慕。同时,他们还利用自身的优势,办了炼油厂、机械厂、仪表厂等校办工厂,年获利在几百万左右,这就使得石油大学的校工、学生的福利有了较大的提高。
要做出好的工作除了要有好的物质条件还要用好的人。
在石油大学,我突出感觉的就是教职员工队伍的年轻。从校长到中层干部、教师都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得多。据介绍,全校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60%。
人年轻、知识水平高,思想就解放,思路就开阔。同他们交谈,你很少感受到暮气、消沉或官腔,更多是乐观和朝气。这大概同整个石油战线的精神面貌有关。这次出京前,我刚刚和一个报纸的记者作了一番交谈。他不无忧虑的`提到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在石油大学,我们却感受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情绪。人们普遍兴奋,在我国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又发现了一个大油田或者是一个大油海,储量可以和沙特阿拉伯媲美。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正在调集人力和设备在那里会战。在石油大学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片子介绍了那里的情况。这样一个规模的油田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就意味着数千亿人民币的财富将要得以利用。同我们熟悉的大庆油田开发初期的情况相反,那里一切都是最现代化的,从施工机械、钻井设备到工人、技术人员的生活条件。工人们穿着漂亮的工作服,住着宾馆似的可移动房屋,吃着富于营养的饭菜。由于高技术的应用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不用多加思考,一眼就可以看出,过去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在那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一点在毗邻石油大学的胜利油田同样可以看得很清楚。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密集地排列着成千上百的采油机,此起彼伏的不间断的工作。工人们的居住区是一座上海同济大学设计的新村,其美观、讲究堪比南方最富庶地区的华侨村相比。工人的生老病死、吃穿用住,孩子的入托上学统统免费。这儿没有人怠工,人们像军人一样服从命令,勤勉工作,因为他们的劳动受到重视,价值得到体现。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获得了丰厚报酬,这样的劳动不但同人们的幸福生活紧紧相关,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些人才是我们国家的脊梁,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正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不夸张地说,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由这些人所支持着的,有他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就垮不了!
他们才是真正创造价值的人!
如果把石油工业比作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的话,那么石油大学就是培养这支大军指挥官的“黄埔军校”。
石油大学从建校起的十多年间,为我国石油战线输送了数万名精兵强将。从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领导干部到各大石*理局的头头脑脑;从遍布全国各地的油田采油厂、钻井队的负责人到所有的石油科研院校的技术骨干多数是石油大学的毕业生。
石油工业就像一支正在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军队”。它需要在各级指挥岗位迅速大量的提升有才华的干部。这是持续取得胜利的必须保证。他不能容忍*之辈,哪怕仅仅是*、平庸也将为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因为有大自然这个强大、冷酷的敌人的存在。
对一个卑微、有才华的年轻人来说,对任何一个不愿庸庸碌碌度过一生、希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说,对一个试图寻求一块净土的人来说,石油工业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石油大学则是石油工业富丽堂皇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