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航日本即沉没,中国第一艘万吨轮跃进号,多年后揭开背后的真相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8 06: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9:44
1965年5月1日凌晨,我国第一艘万吨货轮“跃进”号,开始了驶向日本的首航。然而,当天下午2时左右,“跃进”号突然沉没的消息就传回国内。就在我国还未开展调查之时,日本就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声称“跃进”号因腹部中鱼雷而沉没,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么,事情的*究竟是如何?这起一触即发的国际纠纷又应怎样避免呢?
既然要探明事件的*,就不得不深入了解一下“跃进”号本身。“跃进”号作为国家“二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是由前苏联专家协助国内顶尖人才一同设计,大连造船厂建造的。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
自1958年9月开工建造,到船体完全建成下水,只用了短短58天时间。“58年”与“58天”,不难发现,它的名字“跃进”,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紧密联系。可以说,“跃进”号的诞生,不仅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水平的飞速进步,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当时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国家的骄傲,更是为世界船舶建造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技术装备上,“跃进”号也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载货量超10000吨,满载时吃水深度9米7、时速可达18.5海里每小时,马力高达13000匹,持续航行12000海里,不仅可以中途不靠岸补充燃料就直接到达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更能在封冻区域破冰航行。
最重要的是,它有一个特殊的优势——在满载时,即便一个船舱进水,也可以保证不会沉没。既然配备有如此精良的设备和优秀的应急条件,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这头意气风发的“海上巨龙”在首航就悲惨的陨落?
我们不妨回到一切的起点,回顾一下“跃进”号那踌躇满志却又过早夭折的航程。
1963年5月1日,全国各族人民正兴高采烈地以各种方式欢度劳动节,举国上下到处弥漫着欢腾的气息。而我们事件的主角“跃进”号,也在凌晨时分带着众人的期待,装载着玉米9800余吨,砩石等其他矿产品和杂货3600余吨,担负着开辟中日海运航线和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使命,驶向日本的名古屋西港。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2时左右,中南海周恩来办公室的电话铃声骤响。周总理拿起话筒,听着听着面色顿时凝重起来。从电话中他得知:“跃进”号下午1点55分左右,突然从海上发来了“我轮受击,损伤严重”的紧急求救密电。
周总理焦急地等待着交通部的进一步报告。不一会儿,电话铃又急促响起,没曾想,传来却是比刚才更坏的消息。“跃进”号在下午2点10分,发出了SOS国际通用求救信号!
整个下午,周总理向各个部门不断跟踪追查“跃进”号的情况及船员的安危,得到的回答却都是:没有新的消息!一直到了晚上,才传来“‘跃进’号已沉没海底!船员弃船逃生!”的消息。事发紧急,周总理当即命令海军“火速派军舰营救船员 ”。
我海军听令后,立即通过机关派出205、206、 211、224四艘护卫舰,驶入夜幕,乘风破浪,向“跃进”号沉没海域驶去。夜间,一下子派出四艘护卫舰执行营救任务,在人民海军救援 历史 上都是及其少见的。但战士们深知任务重大,时间宝贵,个个精神抖擞,慨然出征。
5月1日这一夜,周总理焦虑得没有合过眼。直到次日早上,日本日中贸易促进协会才发来的通知:“跃进”号船上遇险的59名船员,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分乘三艘救生艇在海上漂浮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被发现求救信号的日本渔船“对马丸”救起,转登于该海域的日本巡视船。得知这一消息的周总理,立即命令海军“派军舰去把遇险船员接回来!”
要知道,在当时冷战阴影的笼罩下,各国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紧张。再加上这一消息越传越讹,造成有关国家和地区之间陷入了互相猜疑和指责的混乱局面。更有甚者将矛头指向中国,妄图趁此机会抹黑中伤我国的国际形象。周总理感到事关重大,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亲自组织开展调查,平息*。党*和毛*也马上批准了周总理的决定。
总理的调查,从驱逐舰接回国的船员开始。他召来“跃进”号所有幸存的高级船员,以及事发当天凌晨到事故发生时的值班人员一起座谈,了解情况。然而,这一初步的调查却令事情的*更加扑朔迷离。因为这次会议上,除船长和一名大副认为是触礁外,基本所有的船员,都认定舰船是在遭到了潜艇或鱼雷的攻击。
船长的回答,毫无疑问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他说自己已经从海军方面得到证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个国家研发出爆炸声这么小而威力却又如此之大的水雷或漂雷。他坚持认为,是触礁的可能性更大。
但船政委的看法也不无道理,既然出事前15分钟测定船位时,船都仍然行驶在正确的航线上,且距离前面最近的岩礁还有整整9.8海里,怎么会是简单的触礁事故呢?
更何况有好几位船员都回忆道,他们确实听到了舰船左舷水下的某个部位,传来“嗵”的一声闷响,就好像遭到了敌人的“攻击”,进而发生爆炸。甚至还有人说自己看到了疑似潜艇的黑影,发射鱼雷后就逃走了。
周总理耐心听取了其他船员们的不同看法,但没有马上作出结论。他认为,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要用打捞的舰船残骸来做进一步印证。于是,他立即部署抽调舰艇编成舰队,前往出事地点调查取证,以彻查事情*。
5月12日早晨,周总理不顾浓雾遮天,亲自乘飞机来到上海。当天下午和13日上午,周总理都亲临了海上编队现场,走遍了每一条舰艇,检查了每一个岗位。
他向参加编队的海军干部们说:“我们*党人要尊重事实,坚持实事求是,要查明‘跃进号’沉没原因,不能‘大概’、‘可能’,一定要找到充分的证据。”
经过10多天的艰苦奋战,72人次的深水潜探作业,克服技术上的重重难关,终于查清了“跃进”号沉没的准确详细位置和最终明确原因。
“跃进”号沉没的位置在距其最近的苏岩礁方位148度,距苏岩礁1.2海里。沉没状态为,船身左舷平卧海底,船首向北偏东。破损情况是,破洞3处,凹陷5处。
对礁石的探摸情况是,岩礁遭受严重撞击的痕迹非常明显,在主要被撞处的周围散落有许多脱落的岩石碎片,且多名潜水员在水下都见到了,部分礁石上残留的,“跃进”号船体外壁涂装的紫红色油漆。
至此,终于弄清“跃进”号沉没并不是多数船员所说的遭到潜艇或鱼雷攻击,而确实是一起单纯的触礁事故。“跃进”号由于行驶途中的一些不当操作,偏离了正常航线,与隐没在水下的苏岩礁相碰撞,最终沉入海底。
可到底是为什么,那么多船员都坚称看到了鱼雷、“黑影”?难道事件另有隐情?
问题确实出在这些船员们身上。启航前,出于*上的考虑,有将近二分之一经验丰富、专业程度高的老船员被调离。取而代之的是出身较好, 社会 关系简单,但很久没有出过海的船员。更何况“跃进”号的此番行程任务重大,相应的保密工作也异常慎重。许多船员在出海后,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脚下的这艘巨轮目的地港是何方。
除此之外,根据事后遗留的资料显示,“跃进”号航线的制定也犯了不小的错误。作为一条满载货物的商船,它过度考虑了“战场上的敌人”,而忽视了“自然界的敌人”,没有将暗礁、浅滩等各种商船航行中最常见的障碍物,作为重点防范对象。这份粗心大意,也正是其触礁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来,中国也曾想打捞这艘沉船。但由于“跃进”号购买的是一家国际公司的保险,该公司为了不再节外生枝,愿赔付能购买两条万吨巨轮的保险金。加上事故发生地作业情况十分复杂,周总理不愿打捞队成员再度涉险,于是最后决定不再进行打捞。
就这样,这起本来可能,为当时紧张的国际关系火上浇油的航海事故,尘埃落定了。满载着希望与骄傲的“海上巨龙”,也在海底陷入了静静的永眠......
在此之后,我国*主管部门吸取经验教训,先后制定涉及航行安全的“十不开航”、“*拖航”、“十二条安全航行注意事项”等制度;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航海技术和设备,对创建海运强国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在航海安全方面,从航海院校教育理念抓起,要求海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适应航海 科技 和航海文化发展的需要。力求让“跃进”号的悲剧,再也不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