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红楼梦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7 00:4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2:44
★《红楼梦》人物赏析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四、探春
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香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王熙凤因病卧床不起,便由探春、宝钗,李执等人主持家务,此期间,探春查看家中大小帐目,发现发放给各个房的月钱和发放给买办的重叠了,便想出了两全的办法,与宝钗等人商议.“年里往赖大家去,与她们那儿的姑娘闲谈,才知她们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破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发放月钱重叠之事于贾府已早有弊,可满园子的姑娘丫头无一人能指出个一二三来,探春却从赖大家中得到启发,和自家的情况对比,最后提出好的办法,岂不是足以见她的办事能力和精干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素质。谁怪宝钗说“真真膏粱 之谈!你们虽是个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而后宝钗又玩笑似的说“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么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探春闻此言,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等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如此一番精辟的言辞,岂是一位普通女儿说得出的,非有*眼光能矣!
第五十六回中的探春,以处事的果断干练显示出了她卓超的才干,而宝钗的嬉言却引出了她*性的言论,真是叫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五、薛宝钗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如在每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不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宝钗道:“买的不知底细,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人买个还罢了。〃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在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往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也遂了你的心。〃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里,为人圆滑。总之,薛宝钗是个深受封建束缚的人。
六、刘姥姥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位,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就拿刘姥姥来说说吧。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此时老刘那种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后刘姥姥又说:鸡蛋俊,小巧”,说明她见识敷浅,只知道吃。到后来鸽子蛋滚到地上,刘姥姥赶紧去拣,其农家那种艰辛勤俭穷酸的形象跃然纸上,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最后,她与众姑娘对联,用的都是粗俗的言语,可见她文化甚少,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总之,刘姥姥这种封建、贫穷、可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笔墨,全部体现出来。
七、晴雯
晴雯乃贾府内又一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天生的叛逆,直率,任性以及无所忌惮的言辞给读者呈现出了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晴雯并未因为宝玉是她的主子而谦虚,忍让他的无理大骂,而是以理辩驳。例:“平日坏了多少宝贝也不心疼,今儿一把扇子惹发了这么大问题”。“今儿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何苦来呢。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调好的使”。“我是一个蠢材,那里陪打发吃果子呢?倘或在砸了盘子,更了不得!”。只见她的反抗精神。而袭人的好心劝解又被她冷嘲热讽地反驳一翻,可见她的直率。而她又以撕扇子来取乐,不顾他人的看法,尽由自己开心,事后会做何评论,造成何种影响他都不会去理会。还有几句:“我不敢惹爷”“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等。这一切刁酸无忌的语言把她的任性,也是我行我素的反叛精神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也正是这一系列语言使晴雯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了。
八、平儿
要说《红楼梦》里丫环最漂亮的,还得是平儿,由于她被贾琏收了二房,所以地位也就不同于别的一般的丫环了,但她的出身低微这个事实却一生也抹不去,这也就决定了平儿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不会太高。
平儿天资聪慧,可偏与王熙凤成主仆关系,则显得有点儿“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在日常事务处理上,平儿可是帮了凤姐的大忙了,所以说王熙凤对平儿也挺好。
但虽说跟着王熙凤吃香的喝辣的,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平儿实际上去贾琏也有爱幕之情但是有王熙凤在,她也不敢太过于表露,而且由于凤姐婚久不孕,使她更加看管贾琏,不让他和别的女人相处太密切,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从表面上能看出来的。所以有时贾琏和平儿乘着王熙凤不在,偷偷亲热一番,被凤姐发现了,还要冷嘲热讽一番。
但是平儿还是比较善良的,当贾琏在外面沾花惹草,勾搭上尤二姐后,王熙凤假惺惺的去把尤二姐接回来,却在背地里使坏,使二姐已经成形的胎儿堕掉了,二姐也不堪忍耻辱而自缢身亡,在这期间,贾府里唯一对她好的便是平儿了,一直对他百般照顾,还把好死时将要交给贾琏的二百两银子一文不少的交给了贾琏。由此可见,平儿的心地是十分善良的。这样可爱的姑娘谁能不为之动心??
平儿在贾府没落后出家为妮,一生遁入空门,从此与世俗无缘,唉,平地儿啊,可怜,可悲,可叹的平儿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2:45
袭人
初读《红楼梦》的人,一见宝玉身边有个大丫环“袭人”,总觉得奇怪,到底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字呢?贾政初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说道:“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他断定“这一定是宝玉!”于是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解答:因这个丫头姓花,就根据古人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随口起了这个。结果是父亲骂他:“作孽的畜牲!”“不务正!专在这浓词艳赋上作工夫。”胸中墨水不多的贾政,因为责怪儿子,竟把陆放翁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也骂成“浓词艳赋”乐。那么到底为什么给这个丫头起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呢?有一位《红楼梦》的批注者,根据作者塑造的袭人性格加以说明:“偃旗息鼓,攻人不意者,曰:袭”另有索引派一种说法:袭人者龙衣人也。指包着那块宝玉的包袱。我们不故意把《红楼梦》人物分析引入对历史的影射上去。。但就书中情节看来,说袭人一直包围着贾宝玉,是事实。贾宝玉在红尘生活中,朝夕不离、关系最近的既不是王夫人和贾母,也不是黛玉、宝钗。而是袭人。
宝玉的侄辈贾芸初次走进宝玉房里,看见一个大丫鬟给他倒茶,“细挑身子,容长脸儿,穿着银红袄儿,青缎子背心,白绫细褶儿裙子”。这也就是我们读者眼中袭人的形象了。作者又曾这样介绍她——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蕊珠,贾母因溺爱宝玉,恐宝玉之婢不中使,素日瑞珠心地纯良,遂与宝玉。……袭人倒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只有贾母;如今跟了宝玉,心中又只有宝玉了。只因宝玉性情乖癖,每每规谏,见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见《红楼梦》第三回)
袭人之被派到宝玉身边,就因为贾母看她“心地纯良”,果然她就是心眼中只有一个宝玉了。宝玉的吃饭、喝茶、穿衣、盖被,哪一件不是靠她细心服侍?宝玉出外回来一点,她不是倚门而望,就是到处寻找;宝玉的面色神气略有变异,她就是先觉察得到;宝玉那块“命根”的同灵玉以及宝玉所有所用的任何东西,她都非常细心地保护着,经管着,她无时无处不为她的主人担着心,生怕他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烦恼与灾难。《红楼梦》书中的丫环,描写得最早、占篇幅最多的恐怕只有袭人和平儿。而袭人自认为她是贾母给了宝玉的人,即使和宝玉有什么关系,也不算非礼。她只有“待宝玉越发尽责”,要使贾母、王夫人更加信赖,使上上下下都说她好,使宝玉在日常生活中更少她不得。
不在贾母或王熙凤身旁,不能梦想得到鸳鸯、平儿那种当权的地位。然而既能进入怡红院,就闪耀着发光的希望,问题只在于自己的决心和工夫作得如何?袭人是“大丫鬟”之一,然而毕竟不能忘想将来能得到林、薛、史三位姑娘所可能得到的地位。袭人出身于一个小市民家庭,她又一个哥哥花自芳,家道也还过得去。但如果贾府“开恩”,把她放回家去,前途只能嫁给一个市井小民为妻。何况贾府丫环通常是“配小厮”或“交官媒婆”,万一有错失,轻一点的如茜雪,为了打翻了茶杯而被“撵出去”;情节重的金钏和司棋,都早横死。所以袭人不愿下降,就的力争上升。她今天已获得了最有希望的处境,到明天她最理想的命运就只有进而攀取得宝玉“姨奶奶”的地位。然而这又谈何容易呢?首先,宝玉是多少强有力者共同争夺的目标;其次,贾母、王夫人、凤姐,层层上峰的通过,要看自己的努力够不够。第三,在怡红院中,忠心于宝玉,又长的模样儿出众的,也还大有人在。至于宝玉本人呢,以能伺候平儿一回为“荣幸”,和金钏儿情形有些暖昧等等,这在黛玉、宝钗眼中,都不是不成问题的;在袭人心上,分量自然更重得多。若是像晴雯那样任性任情,不计成败;像紫鹃那样只考虑黛玉的问题,,从不设想到自己,也就少伤点脑筋。无奈这位袭人姑娘生来就精细,既看透环境困难,又不放弃自己的抱负,她只得一千个小心,一万种涵养,事事求其妥帖,人人求其和好;若不如此,关系复杂形式危险的大观园是“住不下去”的。
晴雯
晴雯之死是《红楼梦》全书中的一件大事。
晴雯之死和宝玉挨打是《红楼梦》故事发展过程中两个高峰,两个转折点。宝玉挨父亲贾政的毒打,是父亲贾政的统治思想和儿子宝玉的叛逆思想多年冲突的大爆发。可是这一场血战的结局怎么样?由贾政和儿子宝玉的冲突,一边而为贾政与他的母亲贾母、他的妻子王夫人的冲突。既引起了统治者内部矛盾的爆发,贾政想一顿大板把一个叛逆种子及早消灭的意图,就不能实现了。而且适得其反,宝玉在祖母的掩护下,不但保存了性命,还更得到发展他的性格——在大观园里女儿队中逍遥自在的空隙。
然而,敌对双方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贾宝玉和那些女孩儿所获得的只是燕处危堂的安乐,寒云暗雾笼罩下小绿洲上的自由。要扑灭叛逆和要争取自由的对峙与矛盾问题并没有解决,因而无可幸免地会再发展出来另一个突然的事变,这就是作为母亲王夫人继父亲之后,又给了儿子宝玉以更残酷的打击——*死晴雯和扫荡贾府青年乐园的大观园。晴雯是这一战役中最主要的牺牲者。晴雯之死就是预言了宝、黛恋爱之必归失败,宝玉之必出于逃亡。
晴雯在全书中占的篇幅不及袭人的二分之一。但《红楼梦》作者对于凤姐、宝钗、探春、平儿、袭人是采取*史的写法,而对于黛玉、晴雯、司棋、芳官、尤三姐,却是几首极哀艳的诗篇。一个作者对自己所偏爱的人物,往往禁抑不住主观情感之汹涌,不期然而流入吟咏式的抒写,使得读者也跟着他歌唱,跟着他悲哭,不能冷静旁观。贾元春从一般高门闺秀地位上再上升成为贵妃,作了贵族家庭献给皇室的“祭祀的羔羊”,青年守寡的*奶李纨,只能“古井无波”地作成一个“完整”的礼教牺牲品。她们岂不可怜?可是对她们除了描写内心痛苦,并没有什么激烈斗争可以歌颂。然而对于丫鬟晴雯优美的性格,强烈的反抗,惨痛的牺牲,作者的笔端,就随时充满了欣赏、抚爱、忿怒和痛惜之情。从前的批注者说:“晴雯者,情文也。”
过去有的读者说:平儿使人爱,鸳鸯使人敬,袭人使人怜。对于晴雯呢,这些观念都用不上。然而她的性格偏能在很久以来就唤起多少读者衷心的共鸣。你认为这丫鬟太娇纵了吗?但你心里本不把她看成一个奴才,而且你正憎厌着那些奴仆群中的卑鄙、下流。当她在讽刺人或骂人的时候,你也正想发泄几句吧?你也许惋惜这丫鬟太不计较成败得失了,然而仔细想想,袭人那样“温柔和顺”是有她自己十分明确的目的的;你觉得若叫晴雯也得到一个宝玉侍妾的地位就算是胜利吗?你一边读着她的传记,一边被她的坦白无私的爽朗情怀所吸引,被她的热情勇敢所震惊,总愿意多看到她又真诚、又美丽、喜笑怒骂的姿容,多听到她正直响亮的声音。只有在和晴雯姑娘相处的时候,才能扫开贾府那种阴湿腐朽的气氛吧!
黛玉之死是一步一步走向枯萎,晴雯之死是骤然遭遇到残暴的摧折;所以黛玉之死的标题是“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而晴雯之死却大书特书“俏丫鬟抱屈夭风流”。读者对于黛玉之死在心理上是具有预期状态的,而晴雯之死却给读者情绪上以意外的打击,激起人们中气如雷的忿怒。聪明的读者一看到王夫人对于晴雯之深恶痛绝,片刻不许停留地把她赶出去,就会叫一声“大事休矣”。岂有那样憎恨晴雯而能容纳黛玉之理?宝玉是那样痛心,那样忿恨,却又无法挽救。既不能战胜,又不肯屈服,除了逃亡,他将来还有什么道路可走?
读者认为:我们何不幸而不能看到原作者曹雪芹亲笔写出黛玉之死?可是,也认为:又何幸而还能看见作者亲笔写出晴雯之死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2:45
网上搜一下吧,有现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2:46
你找王昆仑的吧,写的最好的就是他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2:46
威尔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