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7 04: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01
唱好歌做好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金铁霖
有个做记者的小伙子(李壮)为“大衣哥”朱之文写了一本书,想让我写篇序。我抽时间阅读了一遍书稿,写得还不错,让我知道了他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很感人。
我想,如果要更多的了解朱之文和他的生活背景的话,这本书值得一读,它犹如一部乡土纪实文学,厚重优美质朴,书中人物个性鲜明,人物对话也是原汁原味的当地方言,真实可信地描绘出了朱之文“故乡的原风景”。
作者写朱之文从小失去父爱,这对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幸,叫人很心酸。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娘拉扯着他们姐弟7个艰难度日,小学二年级没上完的他不得不跟着娘去地里干活,农闲时还在附近的建筑工地和泥、搬砖、搭架子。但苦巴巴的日子没有消磨掉他对歌唱的追求。他成年后去城市里打工,那种艰辛和无奈也反映出社会变革浪潮对农民生存境况的各种冲击,有如他一直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的,在我看来已不多见。
我记得,别人带朱之文来中国音乐学院见我时,他有点儿紧张,是个很朴实的乡下人模样,他向我敬个礼,表示对我的尊敬。之前,有人跟我说山东有个农民一边种地一边自学我的教材,现在火得不得了。我当时有些惊疑,那次,他唱了一首歌给我听,果然嗓音非常好,宽厚明亮饱满,也很独特。整首歌唱得也比较完整,唱的方法也不错。我的那本教材是1988年出版的,那是我的第一套声乐教材,书后面还带着3盒卡带。朱之文说他钻研那本教材20多年,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我的学生都是研究生、博士生,都很专业,像他这样靠我的教材自学成才的,过去还没有,我非常高兴,也挺自豪,我对他说,“我这里随时欢迎你来”。
朱之文跟我说,他很难适应当名人的生活,他打算退下去专心学习,我不建议他这样做,我还是希望他尽快适应这种生活节奏。他既然走到这一步了,唱的歌也被观众认可和喜欢,他应该继续把歌唱好,给观众奉献更多好听的歌曲,这样他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我给他写了一句话,书中也提到了,“唱好歌做好人,把歌献给党献给人民”,这是我对他的期望。在民族声乐人才选材与育才方面我常讲“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标准,这是我很看重的,但是完全做到位很难,我希望他继续努力学习,更上一层楼;在他取得更高歌唱成绩的同时,希望他多为社会做些事情,做一个好人。
在有生之年,我希望培养他成为一位优秀的百姓喜爱的农民歌唱家,为祖国的声乐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4年3月23日 泥土在歌唱
*宣传部《党建》杂志总编辑刘汉俊
我一直不赞成把“大衣哥”朱之文打造成一名职业歌手,或者由一家文化经纪公司来包装、经营他,甚至劝说他在北京买房子。朱之文的可贵,在于他是一位农民——歌唱得最好的农民、庄稼种得最好的歌手;朱之文的可爱,在于他本性质朴得像一抷泥土,憨厚善良得像一个老农,诚实天真得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见到弱者大方得像个“土豪”,而对自己却抠门得像个“地主”;朱之文的可敬,在于他对声乐艺术的追求,从磁带学起,从跟唱起步,把寒舍当舞台,把庄稼当观众,从村里唱到城里,从自家门口唱到*电视台、国家大剧院,一直唱到磁带里的真人金铁霖老师跟前。这是一位中国农民的事业心,一位庄稼汉的*。
一个产品的价值不在于毛坯的价格,而在经过深加工之后的升值、市场的认可度。朱之文把一抷泥土抟成一尊雕塑,抟成一个中国普通农民追求文化权益、享有文化权利的“达人”形象,这正是他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含量。城里不缺歌手,村里不缺农民,但我们这个社会缺乏有爱心的歌者,需要有文化的农民。朱之文的执著、勤奋、天赋、善良成就了他,亿万观众、网民的喜爱成就了他,*领导同志和各级组织、文化机构的支持和帮助成就了他。朱之文的成功,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对奋斗的认可、对诚实的褒奖、对善心的呵护;说明了我们这个国家对农民的尊重、对草根的器重、对公平的看重。
每次朱之文来我办公室,我都有一种迎接兄弟的感觉,我得意着他的得意,笑话着他的笑话,天真着他的天真。请他唱,他张口就来,而且不只一首两首,好像要作一个全面的汇报演出,让我们感动得想落泪;请他坐,他就一*坐在我的座位上,四仰八叉、大模大样、舒舒服服,哈哈大笑;我们的《党建网》为他专门开设了一个“朱之文专题”,他来到网站的编辑间浏览他的照片,边赞叹互联网的魅力,边乐呵呵地讲着每一幅图片的故事。我请他跟我们去云南西双版纳,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唱歌,他一见围上来的热心观众,也不管舞台不舞台的抹着汗一首接一首地唱,听说日本人要跟我们争*,他临时加唱一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还说了一段“决不答应”的话,表达了一位中国农民的愤慨;在日军曾经制造大惨案的河北唐山潘家峪村,他再次用超出寻常的力度唱起这首歌,3000多人的村子竟然来了10000多名观众,爬上树杈和厕所房顶的老百姓听得心暖暖、眼热热的。四川芦山地震刚一发生,他打来电话,要委托我们帮他转赠50万元给灾区,说着就让媳妇拿出存折跑到银行。我们说,兄弟你把你那个破破烂烂的家翻修一下吧,他说先把村里那条水泥路修好再说。每次来,他总要聊他家里的小黄鸡、聊他收集的破烂儿、聊他的媳妇儿和他的玉米地。比我对朱之文感情更亲近的,是我们《党建》杂志三编室主任、高级编辑王锦慧大姐——一位几十年坚持深入基层、贴近实际、与普通群众有深厚感情的新闻工作者,*领导刘云山同志曾批示要求中宣部机关全体干部向她学习。她对朱之文有着对亲兄弟一样的感情,20多次采访、迎送朱之文,陪同他拜师金铁霖、陪同他去基层为农民唱歌。接到上春晚的喜讯朱之文在第一时间告诉了王大姐,演出后他收到的第一条祝贺短信来自王大姐。在王锦慧的办公室,他又聊又笑又唱,一坐几个小时。有时候,我也提醒他、建议他,甚至批评他,告诉他别让灯红酒绿、鲜花掌声迷了眼,朱之文总能虚心接受、立马就改。那天,朱之文来《党建》杂志做客,临走我送他到中宣部南大门,长安街上的行人们一下子认出了“大衣哥”,争相与他合影,他憨憨地笑一一应允,半个小时上不了车。这就是朱之文,一个土得掉碴儿、土得冒傻气儿,却散发着泥土芳香、走到哪儿哪里就热闹的“正能量”农民歌手。
当《泥土在歌唱——“大衣哥”朱之文的故事》这部作品发到我邮箱时,我一口气读完,感觉写得很真实,作者笔下的朱之文与我印象中的朱之文,是同一个人。原本想把这部作品推荐给一家出版社,可是其责任编辑来了一份审读意见,其意是一个农民歌手,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没有那么高的价值,结论是这本书没有太大的销量。
可是我不这么认为。不错,朱之文就是一位农民,一抔泥土,但他是养活13亿中国人的泥土一分子,滋养了我们的根、我们的枝、我们的叶。离开了土地,你我什么都没有。他是一抔会唱歌的泥土,在文字垃圾堆中,发着清新的声音。
愿本色朱之文继续唱好!
2014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