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7 21: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9:15
淝水之战为中国 历史 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前秦战败后苻坚被杀,北方重新*。东晋则趁此北伐,保住东晋数十年的安定。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淝水之战爆发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淝水之战爆发的原因
西晋末年的* * ,引发了社会大*。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 决定 攻击东晋。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淝水之战后的中国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前秦元气大伤,苻坚于公元385年被羌族姚苌所杀,各族纷纷独立,中国北方重新陷入*混乱的局面,先后成立了十国。直到439年北魏重新统一北方。而东晋则延续了数十年,直至公元420年被刘裕篡位,改国号为宋;中国的南北朝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589年,才被隋文帝杨坚统一,建立了“隋朝”。
淝水之战不如赤壁之战有名的原因
首先,是《 三国 演义》名气高。这本书名气太高了,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又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赤壁之战又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浓墨重彩描绘的一场战役,从第42回到50回,都是描写赤壁之战的,还有后来演变的白话评书就更加详细了,因为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的*,它的高知名度就不言而喻。换句话说,只要看过《三国演义》以及改编的影视剧、戏剧的,就没有不知道赤壁之战的,因为“三国”家喻户晓,所以赤壁之战必定也是家喻户晓。但是淝水之战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有关淝水之战的知名度很高的文学作品好像没有,影视剧也没有。
其次,由于《三国演义》以及一些说书人的浓墨重彩,所以,赤壁之战又显得非常精彩。例如诸葛亮舌战群儒,激将法,群英会蒋干中计——反间计,黄盖诈降——苦肉计,草船借箭,诸葛登坛——借东风,最后火烧八百里连营,曹操败走华容道等等,这一套连环计非常精彩。具体可以阅读《三国演义》。
淝水之战的 故事 就简单多了。故事是这样的,苻坚的先行部队抵达淝水后,临水布兵,这本没错,背水一战。东晋的军队派出使者前去交涉说,“贵国的军队这么大老远的跑过来,却临水布阵,我国的军队都没过来,这仗怎么打,不如你们往后退一点点,挪出一块地方,让我们的军队过来,双方大战”。有意思,有点像春秋时期的战争,春秋时候的战争就是双方在国境线附近,要等双方军队列阵完毕,才能开战,只要有一方没列阵好,就不能去进攻,很讲究 礼仪 和规则。但是战国之后,战争就是“兵者,诡道也”,你死我活,谁赢谁就是老大,那还管什么礼仪与规则。更有意思的是对于这样的请求,苻坚竟然同意了。
于是前秦的军队就开始往后移动,不移动则已,一移动问题就来了。前方的军队往后移动,后方的军队不知道什么情况,以为吃了败仗,同时军队中还有喊“苻坚败了”,苻坚的军队一下子如同鸟兽作散,乱成散沙。苻坚的弟弟苻融亲自出马都阻止不了,自己反而挂了。苻坚的军队“乱七八糟”之时,而已经渡过河的东晋军队岂能放过如此“良机”,于是趁机出击。苻坚身中流箭,落荒而逃,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故事就这么简单,还没打,就自己乱了,主要是苻坚的大军缺乏纪律性,同时军队成分复杂,羌人、鲜卑人、氐人、汉人,简直是“五胡杂交”, 自然 “心怀鬼胎”。并且在战争前,前秦的很多人是反对的,其中包括王猛和苻坚的弟弟苻融,也就是说,前秦还没出征,军心已经散了,根本没人想打,所以才会有戏剧性的一幕。这就是淝水之战,比起《三国演义》浓墨重彩描绘的赤壁之战确实要简单多了,也确实没罗贯中笔下的赤壁之战精彩。
所以,淝水之战的知名度要低于赤壁之战,就不言而喻了。
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的相同点:
1. 两次战役都是世界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而且都是中国北方的几十万军队败给中国南方的几万军队。
2. 两次战争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赤壁之战让风流倜傥、足智多谋的周瑜青史留名。苏轼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夸的就是周郎。淝水之战则让“东山再起”的谢安名垂千古。
3. 战败的一方,兵力虽众,但都存在硬伤,因此才导致兵败。赤壁之战中,作为中国北方的曹操一方,兵强马壮,全军将士上下一心,但硬伤是曹操的军队不熟悉水性。而淝水之战中,作为中国北方的苻坚一方,虽然也是兵强马壮,但军队内部也存在硬伤。当时苻坚虽然结束了中国北方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但是内部异族之间的明争暗斗和勾心斗角,就像一颗定时*一样,随时可能爆发。这直接导致了苻坚军队在淝水之战中的失败。苻坚败回北方后,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人果然重新*出去。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
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的不同之处:
1. 两次战役中的人员构成。赤壁之战中,无论曹操、孙权还是刘备,都是汉人,承续的是正统的中原汉族文明。也就是说,赤壁之战中的三方,是汉族 文化 内部的一场战争。无论哪一方获胜,都改变不了中华大地的主体文明基调。但淝水之战不同。淝水之战中的北方苻坚,代表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匈奴、羯、鲜卑、羌、氐等)。他们虽然取着汉人的名字,但他们信奉的并不是汉族文化,可以说,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沾满了汉族人的鲜血。所以,淝水之战,就其精神实质而言,是异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一场战争。如果淝水之战中,中国南方汉族文化的代表----东晋战败的话,中华大地的主体文明基调将被改变,中国汉族核心文化有可能从此从太平洋的西海岸消失,世界历史将因此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