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8 20:2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22:26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22:26
从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来论证,先从个人角度论证了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再从国家角度指出国家存亡的因素在于内忧外患的激励,否则就灭亡从而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22:27
首先运用六个排比,列举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在经受了艰苦磨炼后终成大事,接着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受磨炼的好处,最后提出本文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如下:1、例举名人事例。先举出出身贫贱,经过艰苦磨练后,成就大业的事例。2、道理论证,担当重任必先经过磨。就事说理,论述承担重大责任的人,必须经受方方面面的磨练的道理。3、对比论证,人处困境奋发有为,国无忧患易遭灭亡。从正面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的道理,再由个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思路:第一部分(第1、2段):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第3、4段):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学赏析 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第三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思路: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是什么样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种思想观念,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具备的勇气和韧性,以及在获得安定和舒适时可能出现的惰性和衰退。这个论证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生于忧患: 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应对能力。在面对困难、挑战和压力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和动力,...
简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证思路
第一段:事实论证 例举六位名人事例第二段:道理论证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磨练第三段:正反论证 人处困境奋发有为→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第四段:中心论点 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P.S. 我们上半学期刚讲过,我的笔记应该记得不错的啦~望采纳)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1) 74 10 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
地利不如人和”,在此基础上,对“人和”进一步论述,将论题深化,阐明了“人和”的重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举例与说理相结合,开篇先举了六个逆境成才的事例,接着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紧扣中心,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逆境对成才的作用,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简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证思路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