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8 20: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22:07
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
后半生一直忍辱负重的粟裕到了晚年,终于忍不住说出了一句埋藏在心底的话:“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粟裕在*上一向低调,两让司令,一辞元帅,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典型的中国特色。
其实不仅粟裕明白,明眼人谁都清楚,这司令,这元帅,粟裕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张鼎丞是位好同志,资格也比粟裕老,可是却不是华中军区司令员的合适人选。粟裕之所以要把司令让给这位老首长,主要还是从摆平关系考虑,他毕竟是生活在论资排辈的中国。
至于坚持让陈毅做挂名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也绝不是自己不能胜任;或说是怕许世友、宋时轮、陈士榘等人不听招呼,粟司令到哪不是八面威风?能打胜仗就能服众,就有威望。
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期间指挥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调动起华东野战军的几十万人马得心应手,谁人不敬,谁个不服?即使是中原野战军的将领,对粟裕也是钦佩不已。
中野虎将、六纵司令员王近山就说过,论打仗他最敬佩两个人,一个是粟裕,一个是陈赓。粟裕挽留陈毅,说“华野离不开*长”,还是从*上考虑得多一些。有老资格的张鼎丞、陈毅在上面罩着,许多事还是要好办些。
张鼎丞老成忠厚,对粟裕是全力支持。因为有**责令粟裕负责战役指挥的“尚方宝剑”,陈毅这个司令员其实就是个政委的角色。粟裕当年两让司令从军事的角度上看无疑是正确的,但后来在*上却显示出极其不利的一面。
一辞元帅也是这样,中国人往往重“名”不重“实”,谁官大谁就有本事,谁*高谁就是军事家。陈毅再不会打仗,可人家是元帅,就理所当然是军事家。中国的事,真是很有意思---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格外兴隆,从上到下,从庙堂到草根,到处都是。
淮海战役说是**指挥的,说是第一阶段都打完了黄伯韬兵团十二万人马都接近吃掉了才成立的总前委指挥的,名义上都对。可是实际上呢?当然是粟裕指挥的。
有人说粟裕提出要打的只是“小淮海”,那是他对战争规律一无所知。打仗如同下棋,走一步看三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病万变,药亦万变”,要不断对药方进行调整、修改、充实和完善。
华东野战军是淮海战役的绝对主力,中原野战军用刘伯承元帅(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元帅)的话来说,只是个偏师;若没有华东野战军几个纵队特别是特种兵纵队也就是炮纵的支援,中原野战军即使打光了也拿不下黄维兵团。
当然!这也不是在这之前就伤了元气的中原野战军的责任,这“千里跃进大别山”究竟是妙笔还是败笔军史界至今还有争议。粟裕对**军与杂牌军、蒋系与桂系之间的矛盾看得比*清楚得多。
粟裕的一生是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一生。他光明磊落的性格促使他不媚上、不迎合、不讲违心的话、不做违心的事。他的坎坷命运,是一个正直的人生活在矛盾复杂的中国的必然结局。在晚年,他终于说出 “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的*,是在搬去压在自己心上的一块大石头;他以说真话坦然离开这个世界,为自己辉煌壮丽的生命又增添了充满人性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