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的分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1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18:19
按血液逸出的机制可将出血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两种。
按出血的部位可以分为内出血(可发生于体内任何部位,血液积聚于体腔内者称体腔积血)和外出血(可排出体外的)
内出血又可以根据局部表现分为:
皮下、粘膜或浆膜的少量出血在局部形成较小的出血点称为瘀点(petechiae);
稍大的出血(直径3~5mm)称为紫癜(purpura);
直径超过1cm的皮下出血称瘀斑(ecchymoses);
组织内局限性的大量出血称血肿(hematoma),如皮下血肿、硬脑膜下血肿等;
血液积聚于体腔内称体腔积血。
外出血又可以根据排出的途径分为:
鼻粘膜出血流出体外称鼻衄;
呼吸道出血如支气管扩张症或肺结核空洞出血经口排出体外称咯血(hemoptysis);
上消化道出血经口排出体外称呕血(hematemesis);
结肠、直肠出血经*排出体外称便血(hemafecia);
泌尿道出血随尿排出体外称血尿(hematuresis)。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18:19
据引起出血的不同机制,出血性疾病可以分为三类:
凝血过程
(1)血管因素异常:包括血管本身异常和血管外因素异常引起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即为血管本身异常所致。老年性紫癜、高胱氨酸尿症等即为血管外异常所致。
(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改变和粘附、聚集、释放反应等功能障碍均可引起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增多症等,均为血小板数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型血小板病等为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3)凝血因子异常:包括先天性凝血因子和后天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两方面。如血友病甲(缺少ⅷ因子)和血友病乙(缺少ⅸ因子)均为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所致的出血大多为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
以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
不同病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可表现为鼻出血、齿龈出血、皮肤紫癜、胃肠道出血、拔牙或外科手术后严重出血、妇女月经量多、产后常有大量出血等。
编辑本段异常表现
血小板异常
(一)血小板减少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感染、药物抑制等;②血小板破坏过
血小板
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血小板消耗过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二)血小板增多①法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②继发性:继发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后、感染、创伤等。
(三)血小板功能缺陷①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性血小板病、原发性血小板病;②继发性:继发性:继发于药物、尿毒症、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凝血异常
(一)遗传性血友病甲、血友病乙、因子ⅺ缺乏症、凝血酶原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管性血友病及先天性因子ⅴ、ⅶ、ⅹ、ⅶ缺乏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二)获得性严重肝病、尿毒症、维生素k缺乏及弥散性血管内凝学所致的凝学因子被消耗。
(三)循环中抗凝学物质增多或纤溶亢进因子ⅷ抗体、因子ⅸ抗体、肝素样抗凝物抗凝药物治疗、原发性纤溶及弥散性血管内凝学所致的继发性纤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18:19
血液成分:
??
成年人体内血液约占其体重的5-8%,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 4000毫升,而真正参与循环的血量只占全身血液的70%~80%,其余的则贮 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内,当人体出现少量失血时,贮存在“人体血 库”中的血液,便会立即释放出来,随时予以补充。 血液成分较复杂, 主要由血细胞、凝血因子、水、无机盐、白蛋白、球蛋白等组成,其中大 部分为水。
??
血细胞的种类:
??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细胞又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
为保证人体有恒定的血细胞数量,身体要不断地生成新的血细胞以代 替衰老退变的血细胞不断地被破坏与消耗。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 血小板的寿命约9-11天;白细胞的寿命悬殊较大,短者如粒细胞仅有数小时,长者如有些淋巴细胞可达数十年。因此在临床治疗疾病时输注粒细胞 往往只是为了应急。
? 根据造血细胞动力学估算每个健康*每天生成血细胞的总量约200 克,即每个健康*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人体的重量。人的血细胞在胚胎时期由卵黄囊造血,以后由肝脾造血、骨髓造血。人出生以后主要为骨髓造血。骨髓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核细胞血小板,而全身的淋巴结、脾、胸腺及扁桃腺等生成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因此由骨髓造血不良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则表现为红细胞、粒单核细胞、血小板的减少并造成贫血、出血、易感染、发热的临床症状。
??所有血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通过不断的细胞分化、增殖、成熟与释放的。血细胞的增殖、发育、成熟需要一个好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各种不同的造血因子的刺激,已知的细胞因子有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和血小板生成素等,这些造血因子近年来大部分已能够人工合成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已取得可喜疗效,但由于价格昂贵目前还不能普遍使用。在正常情况下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处于相对平衡,其破坏的场所主要发生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特别是脾脏,因此有一些血液疾病切除脾脏。
??
血液的颜色
??
血液的颜色是有差别的,血液的红色的来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氧量多时呈鲜红色(动脉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红色(静脉血)。通常献血抽的是静脉血,所以外观看上去呈暗红色。若血含较多的是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则呈紫黑色。血浆(或血清)因含少量胆红素,看上去呈透明淡*;若含乳糜微粒,则呈乳白浑浊;若发生溶血,则呈红色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