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4 06:3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08:01
烟火也称“焰火”、“烟花”,现在有的又称“礼花”。中国的烟火发明也较早,恩格斯说:“在中国,还在很早的时期就用消石和其他引火剂混合制成了烟火剂,并把它使用在军事上和盛大的典礼中。”据《乾淳岁时记》和《武林旧事》的记载:“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于是乐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后武林旧事》也记有宋孝宗观海潮放烟火的情景说:“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共请两殿往浙江观潮……管军命于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
宋理宗(公元1225年至1264年)时,周密在《齐东野语》中也记载了当时皇宫观看烟花的故事:“穆陵(即理宗)初年,尝于上元日(正月十五日)在清燕殿排当,恭请圣太后,既而烧烟火于庭,有所谓“地老鼠”(一种花爆名)者,径至太母圣座下,太母为之尺惶,拂衣径起,意颇疑怒,为之罢宴。穆陵恐甚不自安,遂将排办艺巨王当(负责的宦官)陈询尽监系听命。黎明,穆陵至陈朝*,且言内臣排办不谨,取自行遣。恭圣笑曰:“终不成他特地来尺我,想是误耳,可以赦罪。“于是子母如初焉。”
这说明南宋时爆竹、烟火已很盛行,并成为皇亲贵族的娱乐用品,进入市场交易了。到元、明年间,许多诗人、文学家都有有关鞭爆烟花这方面的记述。如元朝有名的书法家赵孟曾有过赠产烟火者的诗章: 人时巧艺夺天工,练药燃灯清昼同。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耀耀喧灰似火攻。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乱向东风。明人刘若愚在《酌中志略》中也记述了当年宫中放烟火情况:“乾清宫丹墀内,自二十四日起至次年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昼间放炮,遇风暂止一日半日。遇圣驾升座,伺候花炮。”(转引自《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
到了清朝中期鞭爆烟花就更加普遍了。
烟花的颜色是由于不同金属灼烧,发生焰色反应颜色不同造成的。烟花是利用各种金属粉末在高热中燃烧而构成各种夺目的色彩的。使用不同金属就能产生不同效果,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是利用了不同的添加剂,它们的形状、燃点、爆炸性质、产生气体等等因素影响了烟花燃放后的飞行路线,从而形成不同的效果,烟花燃放后为什么会有变化无穷的效果呢?这是利用烟花药剂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烟花效应的结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08:02
《後武林旧事》记有宋孝宗观海潮放烟火的情景说:“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共请两殿往浙江观潮……管军命於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宋理宗(公元1225年至1264年)时,周密在《齐东野语》中也记载了当时皇宫观看烟花的故事。
到元、明年间,许多诗人、文学家都有有关鞭爆烟花这方面的记述。自清代以来鞭爆烟花使用普遍。烟花的颜色是由于不同金属灼烧,发生焰色反应颜色不同造成的。烟花是利用各种金属粉末在高热中燃烧而构成各种夺目的色彩的。使用不同金属就能产生不同效果,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08:02
爆竹,又名爆仗、炮仗,称鞭炮是宋以后的事。从《诗经·小雅·庭燎》中,我们可读到这样的诗句:“庭燎晰晰,君子至止。”庭燎,是古人将竹子、草或麻杆,*在一起燃放使夜晚耀如白昼,有照明与驱邪的作用。这可能是中国燃放爆竹的雏型,距今已两千多年以前了。古书《周礼》有岁终驱疫鬼即“驱傩”的活动。汉代,燃放爆竹,也为了驱鬼辟邪,时间在正月初一。
汉东方朔的《神异经·西荒经》说,深山中有山臊(后人称山魈),人接触到它,往往染寒热病。它好偷人食盐来吃虾蟹,遇见它“人尝以竹着火中爆州(形容声音)而出,臊皆惊惮。”南朝梁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也说:正月初一“鸡鸣即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山魈怕爆竹,民间便将山魈演变成一个叫“年”的怪物,年年从海里爬上岸来害人,后来它被一个穿红衣的小孩燃放爆竹吓跑了。这样除夕或正月初一燃爆竹驱邪,就渐成一种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