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4 03: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22:03
马上续残梦,
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
僮仆近我行。
栖禽未分散,
落月照孤城。
莫羡居者闲,
溪边人已耕。
刘驾诗鉴赏
这首诗题为《早行》,是诗人就切身所感、亲目所见之事,写出旅人行早路的感受。
前四句写早行所感 。起早赶路,早到什么时候? 诗人没说,他只诉诸感觉。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残梦若断若续;不知走了多么一会,被马嘶声惊醒,才发现自己原来在赶路。“马上续残梦”,使人意会到诗人是由梦乡中被唤起来上路的。以致出发以后,依然梦思缕缕 ,睡意绵绵,足见其赶路之早。“马嘶时复 惊 ”, 是对上一句诗的承接和申述 ,进一步强调出 “早行”来。从马上续梦到马嘶惊梦,暗示出时光的流逝、地点的变迁,而诗人却仍是恍恍惚惚,悠悠哉哉,确因“早行”之故。同时,以马嘶声反衬出夜色未退时的寂静无声,以“马嘶”惊动了续着残梦的诗人,这就把行旅者早行时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来。
如果说,第一、二句是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态来写早行的话;那么,第三、四句则是诗人通过自己的心理来写早行。“心孤多所虞”,正反映出晚唐时期*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这种情景,对于一个野旅行役者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的。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各种各样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甚至连一声马嘶,也会使人感到空气顿时凝重起来,不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诗人的心绪不宁、心神不定,不言而喻。从“僮仆近我行”中,即可感觉出诗人内心的趋向:他在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获得一种安全感。或者说,他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因此,这两句诗明显地表达出诗人早行时的那种特有的悲怆、孤寂的心理感受。
后四句写早行所见 。“ 栖禽未分散 ,落月照孤 城 ”,这是旅途早行时的特定景象 。因为夜色迷漫,万物俱寂。所以,诗人也只能依稀可见一些景物:近处的树木寂静地站立着,想来那些栖息的鸟儿还在依枝恋巢;远处的天边上悬挂着残月,微茫月色下隐约矗立着孤孑的城池。这里,诗人展现的是一幅萧瑟寂静的清晨行旅图。同时,诗人寓情于景,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羁旅情怀。由栖禽未散的情景,自然会勾起行旅者的“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孟郊《鸦路溪行呈陆中丞》)的乡思 ;以孤城映衬 着早行者的孤独心境,自然也会牵动行旅者的“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的客愁。至此,早行时的凄清气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绪,情景交融地表现了出来。
最后 ,诗人宕开一笔,劝慰自己道:“莫羡居者 闲,溪边人已耕 。”这是由早行时见到的另一种景象 引起的感叹。即通过早行时所见“人已耕”的眼前之景,抒写了“莫羡居者闲”的情怀。诗句写得蕴藉自然而又耐人寻味:其一,它蕴含着一种自责。是诗人对因早行而自感寂苦的内疚 ;其二 ,它又蕴含着一种自勉。诗人触景生情,“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深感必须振奋精神 ,催马前行。然而,更为主要的, 是全诗通过层层渲染已把早行者的.寂苦心情写得十分充分的基础上,点出“溪边人已耕”来,突出农人的辛勤,表达出诗人对农夫辛勤耕作的赞美和对农夫备受辛劳的同情。
作为晚唐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刘驾对农民艰辛的生活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如《反贾客乐》,说贾客四处奔波辛勤 已极,而农民却羡慕他们,因为“农夫更劳辛”。《桑妇》写农妇因春蚕未老,桑叶已尽,只好起早,赶往远处采摘 。等等。这首诗虽然写“早行”,但是,在 着力渲染出早行时的苍茫气氛以及早行者悲苦情怀之后,突然笔锋一转,开辟出新的意境,以早行者的苦衬托出农人更苦。从而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厚。这既显示出诗人谋篇布局的匠心,也显示出此诗与闲适的田园诗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