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1 03:44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07 23:33
1、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一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
2、“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关系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家国同构”是宗法制的显著特征。区别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凸显早期国家的特征。
3、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父家长因其血统上的宗主地位,理所当然地统率其族众家人,而且这一宗主地位并不因其生命的中止而停辍,而是通过血脉遗传,代代相继。同样,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不仅国君如父,而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4、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20:15
顾名思义就是将家庭(或家族)和国家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从夏朝开始,中国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有某个家族来统治国家,一直到清朝。
这种家国合一的社会形态也即身国合一的社会形态。也就是说,对于中国古人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身已并非是那种西方式的原子化的个体主义之身,而是其既是一种不无个体的切己之身,同时,又是一种具有丰富亲属关系的所谓的“家化之身”。
这种所谓的“家化之身”,一方面就空间维度意味着,我的一切家族成员作为我身体的放大延伸而与我的身体有着“一体之仁”;另一方面就时间维度意味着,我的身体作为“父母之遗体”而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整个家族世代相继的关系里。
因此,正是身体与家族这时空相关性,使古人的“身”与“家”不仅须臾不可分离,而且也最终使二者成为异名同谓的东西。
在古人的心目中,不仅身与家完全同旨,而且其所谓的“修身”也即其所谓的“齐家”,也即其所谓的“治国”,也即其所谓的“平天下”,其“家邦”式的*学亦以身为本,亦“无出乎身者也”。
扩展资料: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的实质是“忠孝一体”。忠是*关系上的等级,孝是血缘关系上的等级。忠与孝都是维护封建*主义的伦理基础,都属于礼的范畴,同时二者又都属于道德范畴。
在古代社会,道德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它的视野包进了*,即*伦理化,国家变成了伦理单位。
忠虽然作为一种*关系,但它也是被包含在伦理关系中的,因此,“家国同构”关系的实质是忠孝关系,它促进了封建*主义的强大和稳定,将封建政权的“合理性”建立在情感基础上。这正是“家国同构”观念的意义所在,也是中国封建政权的特色之一。
在实践中则表现为皇权主义,人们认为君主总是完美无缺的,忠君是毫无条件的,而将怨恨诉诸地方官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家国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