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2 05: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0:47
其位置正是北京内城的西南隅。王恭厂是皇家的兵工厂,又称火药局。是专门做火药的地方。正因为是兵工厂,又是做火药的工厂。所以明代把它安排在城内,而不把它布置在城外。又怕它万一爆炸影响皇宫的安全,才把它安排在城旮旯的地方,距皇宫大约有三公里。这大概是当时皇家认定的安全距离吧。
王恭厂的设置年代,大约可以和北京城的设置等同。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隶属于工部,厂内有监厂太监一人,工匠三十余人,还有一些临时招募来的帮工。日产火药约两吨,常贮备量约为千吨。专供京营禁兵之用,如果没有战争,火药销耗量少,贮备量则会更多一些。估计贮存要有两三千吨。
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公元1626年5月30日)王恭厂发生了一场奇特的灾害,瞬目间,天地震响,烟云遮日,火光冲天,塌屋数万间,死伤上万人,甚至动摇了皇室的统治,加速了天启皇帝的倒台。
对于这次奇特的灾害,即王恭厂爆炸,或天启大爆炸,史学界有种种说法,有说是地震的,有说是龙卷风的,还有说是火药爆炸的。笔者对此没有专门研究,只是看了一些书,就书上记载的加以考证,也许有益于专家们对这次奇灾之谜的解释。
最早记载这次灾害的文献是北京《京报》,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官办的《京报》就发表了一则消息,说是王恭厂发生爆炸,爆炸的冲击波把“石驸马街石狮重五千斤,飞出顺承门外”。后来的《颂天胪笔》中也提到此事。文中所提及的“顺承门”,是元代大都城的城门名称,明改为宣武门,但当时还有人称宣武门为顺承门。
正史对这个灾害的记载,应该认为是可信的。下面例举几本文献记载:
《明史》载:“天启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地中霹雳声不绝,火药*,烟尘障空,白昼晦冥,凡四五里。”
《芜史》说发生这次事故时,“拔大树二十余株,根在上而梢在下,近厂房屋倾倒,木石在上,而瓦在下,杀千人”。谈迁著《国榷》载:这次爆炸时,“声如霹雳,天地昏黑,上(指皇帝)在乾清宫,走避建极殿,御座(指皇帝办公的桌椅)俱倾。”紫禁城在此以前曾着过一把大火,火后,调集三万人重修宫殿,正当人们在高空作业时,突然传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大殿工人堕死二千余人”。王恭厂的上司工部尚书(相当于今之工业*、城建*、后勤*)董可威在这次爆炸中,炸断了双臂。皇帝追究他的责任,把他撤了职。
孙承泽著《天府广记》载:“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地雷裂地十余丈,倾房万计,毙人三千余。”
《明季北略》载:“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渐至,京城西南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承)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数万间,人二万余。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震声南自河西务,东至通州,北至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中屋宇无不震裂,举国狂奔,象房倾圮象俱逸出。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如五色者,有如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
《畿辅通志》载,“王恭厂灾也”,“屋以千计,人以百万数”。“燔臭灰齑,号声弥满,死者皆裸,有失手足头目十里外得之者,物或移故处而他置之。”
《雪卢焚余稿》载:“王恭厂忽震裂,响若轰雷,平地陷两坑,约长三十步,阔三五十步,深二丈许。”
《两朝从信录》载“时塌屋一万九百三十间,压死男女五百三十七人”。
《绥寇纪略》载:“自顺承门大街北至刑部街,尽为齑粉。”
《帝京景物略》载:“ 亘四里,阔十三里,宇坍地塌,木石人禽,自天雨而下。”
综上所述,文献记载诸多。笔者认为,这次奇灾,是王恭厂火药爆炸引起的。有文献说:王恭厂爆炸时,有一位幸存的火药工匠证实,爆炸是在他们制做火药时发生的。皇帝将工部尚书撤职,证明他工作的失职。农历五月正是北京的旱季,空气湿度小,火药制做过程中易于静电打火或摩擦打火引起火药爆炸。
据《天咫偶闻》载:“光绪己亥五月初七,石碑胡同军器厂失慎,火药库被轰,时日才加巳,西城忽有大声如地震,屋宇皆摇阖,厂房均震飞,地陷巨坑。右邻尼庵、禅房、香积,尺椽不存,惟佛殿仅在。四旁人家,毁屋无算,伤人也无算。奉旨确察,金吾仅以六人塞明诏,实则不止也。是日人家有从空坠人首足者。也有炮子飞落屋上者。正值护国寺庙市,琉璃器碎无一存。其日厂兵点卯甫毕,众往食肆早饭,故免者甚多。”王恭厂爆炸是五月初六,这次石碑胡同火药库爆炸是五月初七。只差一日,说来也真奇怪。
1950年6月14日(农历4月29日),北京朝阳门外辅华火药厂发生爆炸,塌房497间,炸死39人,伤406人,受灾居民943户,神路街、东岳庙古迹遭受了严重破坏。此次爆炸事故也发生在空气干燥的季节,如果按农历排算,同王恭厂爆炸时间(五月初六)只差六天。辅华火药厂爆炸惊动了全市。笔者当时,就职于琼岛之西。震耳欲聋,足下地动,确有地震之感。这次爆炸事故以后,有关领导极为重视,指示加强北京市的城市规划,把所有易燃易爆的工厂作坊统统迁出,远离居民区。火药厂厂长被依法逮捕,判刑。
笔者认为王恭厂之灾,是火药爆炸事故。至于上面所说的两次火药爆炸事故实际情景与王恭厂爆炸情景的记述文章,有些可能是离奇的夸张。例如石狮子飞出宣武门,决不可能。这可能是*的需要。当时政局不稳,谣言四起,不可信赖。王恭厂灾后,皇家钦天监有姓周的大臣,就递奏摺说:“地中淘淘有声,是谓凶象,地中有声混混,其邑必亡”。锦衣卫、东厂太监魏忠贤得知此事后,把姓周的捉拿起来,说他妖言惑众,重打一百大板,活活把这位大臣给打死了。魏忠贤也不认为这次事故是地震。地震也决不会把石狮子震出城外。
王恭厂爆炸后,皇家另择“吉地”,迁厂于西直门内路北,今桦皮厂街,命名为“安民厂”。同时拨出一万两白银慰问死难者家属。其所以迁此,最根本的原因是距皇宫更远了,安全系数大了。其所以“安民”、慰民,不外是防止百姓造反,为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王恭厂爆炸,说明明代我国的火药生产技术之高及火药威力之大。还表明,具有爆炸危险的工厂与民居与重要机关保持安全距离的必要性。过去,火药厂不敢设在城外,是怕百姓造反,劫取火药造反推翻朝廷,江山难保。如今,这一切都成过去了。但也应留心,莫使爆炸性生产靠近民居和重要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