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2 13:5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2:48
魏延谋反?魏延没有谋反,诸葛亮也没有料到魏延会谋反。魏延之死,其因皆由他与杨仪彼此不和一事引起的。换句话说,魏延必死。无论他有没有反心,以他的性格来说,只要没有得到诸葛亮的继任者的资格。那么!他永远不会善罢甘休,因为继诸葛亮之后,他不会服气任何人。
——势必要搞到蜀国天翻地覆为止——
这并不是因为“反心”二字,而是他的性格所致……
性格决定一切,特别是当时大家的议论,都觉得魏延是接替诸葛亮的最佳人选之后,他打心底觉得,这个位置确实是非他莫属。所以他一定会去争,去闹。
魏延的性格,跟关羽*不离十;
根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魏延善于养兵,也就是说,他对士兵很好,否则这些人不会心甘情愿为他效命。
而在对待同僚*的时候,他又常常是盛气凌人,孤高自傲的样子,导致了很多人都怕了他了,唯恐避之不及。
魏延与大臣不合,并不是什么奇谈,蜀军中人人可知;
刘琰就是一个,当初他与魏延不和,两人还当面争吵了几句。可能言语有些过激,被诸葛亮知道后,诸葛亮马上指责了刘琰。直到刘琰写信检讨认错之后,诸葛亮才不予以计较。遣送他回成都,官复原职。
另一个就是杨仪,经过刘琰一事之后,其他人都不敢惹魏延。唯独杨仪仗着自己是诸葛亮的左右手,经常与魏延闹得很不愉快,搞得军营里乌烟瘴气,刀兵相向。
此事,甚至都传到了孙权的耳朵里了……
有一次,孙权喝醉了酒,对蜀使费祎说:
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就连远在东吴的孙权都知道,魏延、杨仪这两人,除了诸葛亮之外,没人能驾驭得了。
诸葛亮岂能不知?
所以魏延必死,无论他有没有反心,无论他有没有谋反,诸葛亮都不会放过他。
——因为他有可能阻碍到蜀国的发展大计
魏延落马,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是诸葛亮的遗命暗箱操作的。毕竟当时刘禅问蒋琬、董允等人的时候,这些人压根就没有去了解实情。而是听分魏延、杨仪各自的上表之后,立马就拍着胸脯力保杨仪了。可见这二人很有可能是得到指示的。
不过这里不多讨论这个问题,接着讨论“反心”的问题。
实际上魏延没有反心,从义阳加入刘备集团之后,魏延的身份一直都是刘备的部曲。也就是心腹。
魏延的第一个官职,是牙门将军。前一任牙门将军,可是刘备的心腹元老大将赵云。而且这牙门将军,是刘备的首创官职,一般不会轻易分封的。除非是刘备的心腹,而且是非常有才能的人,才有资格领牙门将军一职。因为领了牙门将军之后,他的升迁会比较快,可谓前途无量。
刘备平汉中之后,转手就封魏延做了汉中的封疆大吏,领了汉中太守一职。当时讨论这一职位的时候,呼声最高的可是刘备的元老爱将张飞,结果刘备破格提拔了魏延。
可见!在刘备集团,魏延属于绝对的心腹……
而且在陈寿的《三国志·魏延传》中,也明确表说过,其实魏延没有反心,他与杨仪之间的内斗,只不过是私人恩怨。杨仪因为泄私愤,强加了谋反罪名,将魏延夷灭了三族。
——魏延谋反一案,着实有些冤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2:48
不是病逝时才想起来的,而是在魏延归降时,就有杀魏延之意,因其脑后有反骨,是刘备讲情,念其勇猛才没杀的。所以,魏延惧怕孔明的谋略,在其生前不敢造反,而孔明死后,以自己的本领,以为无人能敌,故而造反。岂不知,诸葛亮料事如神,已经为魏延掘好了坟墓。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2:49
因为诸葛亮看人是很准的,而且他有未卜先知之术,所以知道魏延会造反。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2:49
不是诸葛亮能料到魏延一定会造反,而是因为两个人性格相反,且都是杰出的军事人才,在军中只有诸葛亮能压魏延一头,诸葛亮又不想将军权交于魏延,所以魏延只有造反,正反都是死路一条。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2:50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有以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