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3 21: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7:09
描写“郊游”的诗句有:
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 难得清闲权放松,出游瞳日映,意融融。
5. 林茂西湖山,游人如织踏压。
6.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第六句的全文及翻译:
定风波/定风波·三月七日
【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墨云偷偷张开
斗篷
蒙住了天空
的双眼,忽的
电闪雷鸣
掀起暴雨的序幕
风声乱作,如
狂舞琵琶般惊悚
雨珠瓢泼,似
疯洒横瀑状恢宏
树影摇摆,象
乱摆风姿似忘情
吓走了行人的脚步
剩下的是无尽的
空白的街道
与无垠充实的天空
相映成趣
但,暴雨总是短暂
无需象海鸥忍受煎熬
让暴雨过去
去迎接雨后的彩虹
庆清朝慢·踏青
宋代: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春神东君吩咐春回大地,细雨成酥,寒冰化水。又是谁用轻暖赶走了尚未消尽的寒意?还是穿着鞋面绣有双鸾的绣花鞋,一起结伴野外踏青去好。在烟雾弥漫的郊野,看到的优美的景色均在若有若无中。
天一会儿晴,一会阴,晴晴阴阴间杂着,变化万端。撩动花儿,拨弄柳丝,争先恐后。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里,泥浆得罗袜斑斑点点,惹得姑娘们紧锁眉黛,恰是乖巧的春风,收尽满川翠绿,都吹到她们的眉毛上。
扩展资料:
这首词咏踏青,以工丽、尖新的笔触,从春日里天气的变化和姑娘们的踏青活动两方面入手来描绘春景,将两者和谐地组合成一幅风流楚楚、生意盎然的春景图。王观词内容单薄,境界狭小,不出传统格调,但构思新颖,造语佻丽,艺术上有他的特色。
起首两句打破了一般词中写春景的套路,另辟蹊径,写出了初春时节人们不大注意的自然景物的变化:雨变成酥,冰化为水。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有“天街小雨润如酥”之句,“如酥”正是早春之雨的特色。
这里深入一步说“调雨为酥”,与“催冰做水”一起,突出春神主持造化的本领,把大自然的运行,用“东君分付”四字加以形象化。有了春水的滋润,大地将勃发出无限生机,百花争妍的日子定会来到。浓郁的春意,尽括在这三句之中,可以说是对“东君”的赞歌。
这三句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前两句乃由后一句生发而出,在意思的顺序上,当是第三句在前,前两句在后,词人把它们倒置过来,先画龙而后点睛,更有摇曳生姿之妙。三句之后,接下去是“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这个疑问句式表明已到残寒尽退、到轻暖的时候。
这是何人主使的呢?当然仍是“东君”。这个疑问句式,既是为了铺叙的跌宕生姿,也是为了使人们对春天的到来,应向造福于人的“东君”表示深深的敬意。“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写趁着轻暖的天气,姑娘们结伴而行,野外踏青。
“平头鞋子小双鸾”正是词人别具匠心的地方,此处先把它提出来作为下文的伏笔。“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化用王维《汉江临眺》诗中的名句,用来写踏青的姑娘们在野外所看到的迷迷蒙蒙的秀色。这样,不仅写出了阳春烟景,且可从“望中”二字体会到姑娘们愉悦的心情。
过片三句运用口语,生动地描绘出天气的变化,活泼而有意趣。贺裳在他所作的《皱水轩词筌》里提出了两个“个”字用得妙,颇有见地。而“饾饤”一词则用得更具神采,有了这个词,前两个“个”字的“弄姿”才显示出来。
天气的阴晴无常,使得踏青的姑娘们的情绪起了变化,她们要赶快一揽春景之胜:“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写出了她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与行动,“镂”、“拨”两字用得很工,仿佛可以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看到她们轻盈的体态。
她们只顾忘情地欢笑,“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里,浊浆溅涴了她们的罗袜,而前面写的“小双鸾”更是沾满污泥。无限珍惜的心情使她们笑容顿敛,双眉紧锁,“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眉山”典出《西京杂记》谓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踏青姑娘们的蛾眉,本来是淡淡的,但眉头一皱,黛色集聚,好像大地上所有的翠绿全被灵巧的东风吹在上边。词人捕捉住踏青的姑娘们一瞬间的感情变化,用幽默、风趣的夸张手法,写出了她们有点尴尬的神情。
此词一反寻常春景词的套路,绕开和风煦日、庞柳娇花之类的意象,另辟蹊径,巧丽造境,在同类作品中别开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描写春雨的诗句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郊游村园”的诗句有: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作者: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作者: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江皋倦游客。薄暮怀归者。扬舲浮大川。惆怅至日下。作者:谢朓《和何议曹郊游诗 二》
4、低头久立向蔷薇,爱似零陵香惹衣。何事碧鸡孙处士,伯劳东去燕西飞。作者:薛涛《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
5、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作者:【宋】朱淑真《初夏》
6、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作者:【宋】陆游 《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郊外景色”的诗句如下:
1.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
4.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一、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 原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 出处:《秋思》张籍
3. 释义: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 出处:《山居秋暝》王维
2. 原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 释义:刚刚下雨以后的山峦,显得格外空寂,黄昏的天气,略带凉意。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竹林里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山间秋色却是我永远留驻的理由。
三、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
1. 出处:《秋夜曲》唐 王涯
2. 原诗: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秋夜曲》王维
3. 释义: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四、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1. 出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
2. 原诗: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 译文:宣城优美的风景犹如画中一般,傍晚站在阳陵山北楼上观赏晴空晚景。宛溪、句溪水流清澈,凤凰、济川二桥的拱门和水中的倒影合成圆形,有如明镜,又像跨过溪水的彩虹。炊烟袅袅飘入桔柚林中,平添了一份寒意;秋意浓浓,梧桐树叶桔黄纷纷落地。谁会想到在这北楼上,还有人面对秋风怀念诗人谢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