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晚熟的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3 05: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0 17:44
其实我读完这本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以说这本书带我走出了低谷,看这本书的时候,有时候我就在想,只要是一个人,应该就都有两面的时候吧,而往往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能看到并了解一个人其中的一面就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对于莫言来说,他就属于那种看一个人,不仅能看到他展现给大家的那一面,还能看到鲜为人知的那一面,不人云亦云。
我觉得这是一本集生活经验与成长智慧于一体的书,只要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就好像每个人每个故事,都是生活中的,都在我们身边一样。
他这个书名虽然叫《晚熟的人》,可是通篇就只有一个章节是讲晚熟的人的,抛开莫言本身57岁才获得诺贝尔奖,大器晚成之外,核心思想应该倡导的还是做人要善良。
之所以晚熟,一般就是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善良,因为大家眼中善良的人都比较容忍,都不太会去刻薄算计别人,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意伤害别人,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一类人。
但是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也会遇到一些劣人,而这些人往往连基本的道德,原则底线都没有,会将那些善良的人伤害至深,于是痛定思痛后,本性善良的人就会慢慢走向成熟,后来虽然会依然选择善良,但是灵魂却极其孤独。
莫言的这段话,这种思想,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事情发展顺序的,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在他的笔下那个为爱而放弃一切的马秀美,面对消失的丈夫,以及远嫁的女儿。
她不懂诗书,却一直一颗用纯朴的心守护着那个家破人散的家,她不抱怨别人,更不伤害自己,最终得到了女儿的接济,丈夫的回归,也许这才是善良之人该有的回报吧!
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他想了很多马秀美的丈夫回来时的情景,可真正见到时,觉得完全是自己想多了,附原文:
一切都很正常,只有我不正常 ,我想莫言在这里写这些,肯定有它的意义,生活中当一个人无聊的时候,不就是喜欢关注别人家的事吗?我们有时候自己的以为,也不一定是别人的以为,所以最好不要强加。
而且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不正常的时候,那就只能解释为想多了,操心太多了。
而且当他描写三叔三婶那一章时,将一个人的善良更是写到了极致,在那个人人都饿的两眼无光的时代,竟也有人愿意将自己省吃俭用留给父母的馒头,分一半给车站旁边素不相识的将死之人。
所以他最终娶到了县城艳冠群芳的女子,在拉嫁装的那天,他三叔遇到了情敌,但是他是用吹狼哨的才华取胜,而非武力,写到这里时我又想到现如今冲冠一怒为红颜,大打出手那些事。
那些暂且不提,他不仅没有和那些人恶语相向,反而结成了肝胆兄弟,不是皆大欢喜吗?还有当他的岳父母死于黑暗的*是非时,他可以看到三婶的悲伤,也不顾自己的安危前去祭奠。
所以你看善良的人做事都从内心出发,不会去权衡利弊,也不怕惹祸上身,换成聪明人,像那种情况下,肯定躲都躲不及的,当然能明哲保身最为上策了。
不过这本书中最需要人值得思考的就是最后一章了,顾双红的丈夫,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三叔,死于煤矿事故以后,她一个人扶养一双儿女长大,确实艰辛非常。
她也不例外,出去卖东西一天回来,在路上听到一些可怕的言辞,她也怕自己的孩子被狼刁走,果然怕啥来啥,一般情况下真的也是事实的结果会验证心里所想的东西的。
当她来到家后,看到女儿在哭,儿子不见踪影,问女儿后,女儿哭着说弟弟被大黄狗叼走了,然后大家就去寻了。
但是寻了几天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以后,于是她就燥了,再加上听到一些闲言碎语,经过村妇们的煽风点火,她连哄带骗,又打又骂*问自己的女儿,弟弟到底去哪儿了?
这样一搞真的完了,本来女儿就要承担众人的流言蜚语,可是连自己的妈妈都不信自己说的话,还认为自己吃了人贩子给的糖,把弟弟卖了。
最后导致女儿不能承受其痛苦,和农药百草枯自尽。最可笑的是,她跟自己的侄子在狼窝里找到了儿子身前穿的鞋,然后杀了狼给儿子报仇以后,自己终于万念俱灰,静静躺在床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故事写到这里,大家都会觉得惋惜,虽然是故事,但是事实上的可能性也很大,首先当一个再有文化,再理性的人,面对儿子失踪,真的很难保持镇静。
其次很多人都会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可是当你无形的真正伤害一个幼小的生命时,她们比谁都懂,就像文中的女儿的一样,当别人用异样的眼光和言辞对她指指点点时,她最需要的是来自妈妈的信任。
最后每个人都知道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珍惜眼前,活在当下人人知道会讲,可是做到的很少,本来女儿还可以陪在自己身边,还有个女儿,可是在她的咄咄*人下,女儿也离她而去。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生活智慧哲学的一本书,如果觉得自己总是做错一些事,总是觉得有很多不如意,希望自己在各方面越来越好,越来越顺,我真的推荐这本书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