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0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42
摸金校尉是真实存在过的,但不是曹操建立。
正史只记载在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时设立过摸金校尉一职,其实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只见于袁绍南攻曹操时,陈琳的讨曹檄文。当时献帝遭难逃回洛阳。曹操奉天子讨不臣,袁绍举兵向帝都,出师无名。所以这些曹操罪状里的官职不足采信。
中郎是皇帝身边的人,哪有挖坟盗墓的再说挖谁的,汉朝皇帝的坟都被董卓给挖了。汉朝是最讲贤良中正的时代,当官都是以举荐,就是有这些事也是挖了就挖了,不会明目张胆设官职的。而陈琳后来也表示了这篇檄文是被袁绍所迫而写的。
扩展资料
曹操派兵首盗梁王墓葬
在三国争霸初期,曹操的势力范围仍然很小。有些时候,打下的城池往往还没来得及休整,就已经换了新的主人。地盘“朝秦暮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谁都不知道自己能在占领的地盘上盘踞多久。于是,打下的城池经常被洗劫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很难实现休养生息的目的。
军阀混战使曹操的大军无法长时间休整,也使流离失所的农民看到春种却等不到秋收。这好比刚刚做好的一锅饭,转眼间却变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于是,在短时间内筹到军饷成了诸侯们四处杀伐攻战的先决条件。
为了解决自己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众所周知,西汉中期,经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的繁荣使得当时厚葬成风。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充军饷提供了条件。“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类专司盗墓的官职在曹操的军队里便应运而生。
按常理来说,这不是一个光彩的行当,但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胸怀天下的曹孟德,只要军队能吃上饭、打胜仗,哪里还在乎背上骂名。
时袁绍手下的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攻伐曹操前发布的檄文中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篇文字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据说正犯头风病的曹操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头立刻就不疼了。
根据陈琳的这篇檄文,曹操盗的应该是位于永城芒砀山的汉梁孝王墓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摸金校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42
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据史*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自于汉代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
这也就应该能够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称的“汉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体味出他们“汉墓考古靠运气”话语中的无奈。
然而,有一些争议指出:《为袁绍檄豫州》的背景是袁绍率军与曹操开战,为使师出有名,袁绍命陈琳写此檄文,目的就是要给曹操扣锅。虽然曹操并未坚决否认过自己派人掘墓充实军饷一事,但公然为此设置官职,大张旗鼓的去刨坟的说法,历史学家往往是不认可的。
扩展资料:
曹操果真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他认为盗墓要规范化,才能提高成功率,所以曹操就专门成立了一个盗墓机构,就像现在的一个公司,并设置了很多职位,比如“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盗墓都盗出了层次。
他们是为了军费的盗墓,所以军队走到哪就要盗到哪,且专挑宝贝多的墓盗,每次都是洗劫一空。最著名的就是芒砀山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
就在曹操离世六十年后,有一个闪闪发光的盗墓贼横空出世了。他的名字叫做不准,西晋人物,今河南新乡市卫辉市人。西晋太康元年,他打开了战国时期的一座王陵──魏襄王的陵墓。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盗掘是谁的陵墓,只感觉进去,空间是如此之大,手中的火把很快燃尽,他便捡起墓道里的竹简烧起来“照明”。偷了几个看起来比较珍贵的文物,便扬长而去。
*们很快就抓到了不准,送官治罪,他最终的命运,我们不得而知。人们对它做了整理,几经周折之后,形成了现在的《竹书纪年》,又叫《汲冢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摸金校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43
词 目 摸金校尉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44
就从逻辑上说不可能。又不是现代,什么瓷器字画,青铜器,塑像卖老外大钱。古代只有金,传国玉玺值钱。曹那年代能挖到的,只有微量的金值钱,还不够成本费。那时就算挖到兵马俑,三星堆也是分文不值。曹好歹是个诗人,又是大军阀,吃撑了才会去挖那年代能挖到的陶器青铜器。拿到索斯比去换钱?曹倒是有名气的胆大,搞阳谋,惹了他,不介意用任何方法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