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壮的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7 17: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6:08
昨日母亲打电话来说:问我要回去不?
母亲说:小姑,三叔,五叔他们都要回来
我说,我们没有放假,便不回去了,虽然没什么事,但是人都走完了,需要一些人留下来值班。
自从爷爷前几年走后,叔叔和小姑他们每逢有时间都想着往家跑,往日冷清岁月也热闹许多,记得很小的时候 从没见过三叔,第一次见他还是10多岁时候,只是听说有这么一个人但从来没见过。
而这些年最常回家的也是他,有时不是国家节假日回去都能遇见他一个人跑回来看奶奶,弟弟妹妹们从出生时就在一直城里生活,多少不愿意回到老家这个地方,一是什么都没有,加上年龄差距大,家里哥哥姐姐们也没人陪她玩。
记得爷爷去世那会,三叔好几天没睡过觉,不知是早些年交通不发达 他几十年没回来一次,还是现年龄大更加珍惜在份眼前亲情。
母亲在家就还在,便有一个念想地方。
很多人都说,三叔脾气不好,看起来凶凶的,我记得大哥那会常被他骂,也不还口总是悄悄的。
但父亲曾给我说,别看三叔那样,其实他脾气比五叔还要好上一些,五叔是那种看上去温温和和的人,面对谁都是笑脸相迎,如今40多岁了还没小孩,结过一次婚,但是离了 所以这些年能从他眼中看出明显不自信。
从俗世眼光来说,失败之人,但爷爷奶奶他们也从来不会说起这些,一家人在一起还是和和睦睦样子,奶奶在辈子虽然穷但是我感觉她活得无比通透,从不与人争些什么,也从来不做任何伤害他人之事。
有时我和二叔回家去,在奶奶门前坐着,还常听他给二叔说上些某某道理,说上些她们老以前故事给我们听。
有时我觉得光论活得通透在一点 父亲他们几兄弟都没有奶奶活得有智慧
早些年总是听父亲说他年轻时在外打工经历,他说:那时候为了生存,,是不是有些贪小便宜心理,在有姐姐那会小,可能也是不懂事,跟着姐夫走时,父母为了所谓面子(或许也是担心姐姐过得不好)为此他们还生气了好一会,只有奶奶看待很开
她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命运,其实活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后来姐姐和姐夫虽说物质条件不是很好,但他们对父亲和母亲却是最好的,常常打电话回家和母亲聊天,寄东西,打钱回来也是姐姐和姐夫。
连我们这些所谓儿子都自叹不如,觉得脸上无光。
而姐夫脾气自我觉得和父亲差不多,记得小时候母亲生气时声音稍微大一点父亲就悄悄的跑了,回来又是嘻皮笑脸。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直到后来我曾在姐姐和姐夫关系中看到过这样一幕。
想象着其实这样生活也挺好
父亲是家里老大,在几兄弟几个中也是脾气最好的一个,他曾告诉我说,想着外婆走得早,爷爷身体又一直都不好,所以在家能多照看一些。
其他兄弟几个都在外面家里总得有一个人,加上自己没什么本事,种庒家也挺好,种了一辈子了老人,对土地总有一些特别感情,现在父亲他们几兄弟的地没有一个人要的,全给了父亲,舅舅也是,所以父亲有了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全部土地和外公外婆他们那边的。
我曾不只一次给父亲说,种不了就别种了,实在有感情种身边的在一点就行了, 而每一次他的回答都是舍不得啊,不种了多可惜。
奶奶和外公差不多都快80了,也是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每年种上几颗玉米种子或者其中农作物才愿开开心心回来,用他们话来说,不去地里干点什么心里不踏实
在农村待了一辈子老人,普遍去不了城市生活,每年舅舅都会回来请求外公陪他去城市生活,但外公都不去,记得去年听母亲说过一次,外公因为治病去舅舅哪里住了一段时间,差不多快好时,舅舅不然他回来,外公因此生气还差点打了舅舅。舅舅实在没办法才送外公回来。
其实关于在点我还是挺能理解的,外公他们在一辈人,普遍不识字,也没什么文化,突然来到陌生城市之中,是有很强恐慌感的,出来门都不知道去哪里,在那个几十平,几百平小空间里何尝不像坐牢一样?
他不像城市生活惯了的老人,有属于自己活动空间,公园里下象棋,跳跳舞啥的。
简单一点说,出门都找不到厕所在那
生活没有了属于自己掌控感,就像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换做是谁 谁又愿意呢?
所以可能三叔他们理解了在一点,这些年基本上从不要求奶奶去和他们一起生活,家里有父亲和奶奶生活在老家,也能安心。
所以每逢节假日他们都跑着回来陪陪奶奶
下午一个人躺在吊床上看书,
一位英国老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给他外孙女写了一本书,叫《给莉莉的信》,里面提到“万事非体验不为真”。你几乎不可能想象爱情或饥饿是什么样的感觉,除非你亲身体验了它。我希望,当这类体验降临时,你手边有这本书,会带你把它们放进一个大语境,让你明白你并不孤独
苗纬——《给大壮的信》这是一位老来得子父亲写给刚出生儿子的信,因为是给将来小孩的,所以充满真挚 这样的书,何尝不动情呢?何尝不值得看。
这其实不是一本亲子教育的书。
这是关于怎么过好在一生的,最诚恳,最坦白的书。
所有人生问题,都是因为有了这个毫无保留地诚恳视角。才有了他不同意义。
比如说与如何学习。作者有这样的一句话。他说富人鄙视穷人,穷人是能感觉到的,但是有文化的人鄙视没文化的人,没文化的人是感觉不到的。因为他不敏感。所谓这个敏感,是需要去锻炼,去学习的。美术,音乐,绘画,这些就是提升敏感方法。
中午那会我听了在本书解读,听了很多篇,简单打开看了一下,字数不多 94000来字,坐下来几天时间就能看完。
快一点的一天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啥呢?玩 所有的艺术家都是把玩在项本领放大到了极致,我突然想起这些天正着看的,王潇《五种时间》其中提到好玩时间才是人生真正意义,也是五种时间中最重要一环。
想想那些无比热爱工作的人,那些天才,因为他们把所谓工作视为一种无比好玩和快乐的事
有个法国的理论家叫福西永,写过一篇文章叫《手的礼赞》,他说,艺术家有点像孩子,成年人丧失了试错的秉性,因为他长大了。艺术家将孩童的好奇心延长了,他触摸着,他感觉着,他计算重量,他丈量空间,他雕刻木头,敲打金属,揉捏黏土,凿刻石块,他塑造流动的大气,他接触各种材料,抚摩着万物的皮肤。
他以触觉的语言谱写视觉的语言——暖调子、冷调子、硬线条、软线条。语言表达不了双手能传达出的那种丰富的效果。
这篇文章让你凝视自己的手,我读一段原文,“看着双手处于宁静的状态,手指稍稍收回,好像在沉思冥想之中。看着它们单纯的、无所事事的样子,活泼而优雅,好像正在勾画着幻想中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它们相互嬉戏,准备迎接快乐事情的到来。它们能将自己的影子投到墙上,它们会搅动空气,或伸展筋骨,将指关节弄得噼啪作响。有时,攥成结实的拳头,有时,手指会抬高降下,敏捷机灵有如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