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_“钝感力”有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7 19: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8
这本书是9月26号,007西安战友第一次线下聚会的时候,有幸拿到刘转丽战友的赠书。她说这本书是她老公送给她的第一本书,希望她生活中要多一点钝感力,不那么敏感,她读了后也有践行,确实多了一些处理婚姻的智慧。翻开书一看,有她很多的注解和重点划线,原书主人应该是很认真的读过。希望我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智慧。
这本书的版本应该比较早,封面居然没有书名只有作者名,是2008年第一版2009年第三次印刷版本。
钝感力一词,听吴伯凡老师在得到专栏6月29日讲”离婚基因”中提到过。吴伯凡老师把钝感力解释为大智若愚,他提到的典型人物如郭靖,阿甘和许三多,都是钝感力很强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正面的东西,哪怕很微小也有感知;但对负面的东西,哪怕很强烈,都没有受体。可以说他们是正能量的感知者和传播者,这也是他们相较于那种自以为是的聪明人能取得更多成就和得到更多认可的原因。联想到许三多独自修路那一段儿,深以为然。
渡边淳一,作者名字很熟悉,实际上并没有看过他的书,只听说过他的代表作“失乐园”和”情人”等。看了网易蜗牛上对相关书的书评,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这本书很薄,很容易读进去,整本书其实就解释了一个概念,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论证了保持适度的钝感力对健康,对人际关系及其对工作生活的益处。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他描述了几种有益的钝感力的情况,比如说:
作者在从事写作之初参加写作沙龙,大家对退稿的承受态度及因此对后续成长的不同影响。写了在当实习医生时,面对主治医生的说教和责骂的反应态度,对于那些即使挨骂了也不气馁,能够保持开朗的心情,可以及时调整好心态,从打击中恢复过来的人,基本上都有好的结局。说到钝感力也是一种才能,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做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不计较他人言语,不过份听别人的话,才可保持精神上的安定和心情的愉快,才能取得大的成就。
钝感力也是保持健康的秘诀。分析了五官等感官器官,如果过分敏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分析了肠胃功能如果相对钝感,会对身体起到怎样的保护。他从医生的角度说明了胃溃疡产生于精神压力,保持开朗放松的心态,让血液循环畅通无阻的流畅,有利用健康。作者提到好的睡眠能力,也是钝感力的一种体现,说了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分追求无细菌的生活环境,只有神经钝感的人,其自律神经才不会时常陷入异常的刺激当中,才可以尽量避免增加自律神经负担,有益的钝感力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动力。
列举了职场,恋爱及其婚姻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对钝感力,尤其是有益的钝感力所带来的好处进行了描述。
在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一章里,举例了,在外受伤或得病的情况下,不同的钝感力对伤口的愈合和康复的不同。提到适者生存,能针对外界各种变化,及时调整身体状况,适应环境也是钝感力的一种表现。
在伟大的母爱这一章里,提到了母亲从孩子小时候对孩子的哺育、抚养和耐心,对犯错孩子的原谅和守护,与子女之间的生死与共的关系,是最为强大的钝感力形成的。具备原谅一切的情感,是产生钝感力的原点。
整本书的读后感:作者表达的钝感力应该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更多的是一种面对不利事情和环境时的反应和态度。对于感官和感情来说应该是不要过分的敏感,不要过度反应。
面对逆境和病魔,应该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坚强的品质。总之就是说面对挫折和羞辱,不要没完没了的沉浸在个人的烦恼和思虑之中,要尽快的走出自己的小情绪。这也是认知心理学能有效助人的核心理念,事件结果的产生并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而是因为个人认知和情感因素参杂所导致,所以应该不断改善和提高个人的认知模式,用积极的正念影响自己,达成自己的预期。
作者提到,职场中的人难免会面对他人各式各样的毛病,有些人会耿耿于怀,有些人则满不在乎,有些人熟视无睹,人们的感觉各自不同,但非常明确的是,只有能自觉忽略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泰然处之,与之开朗大度相处的人,即表现出了钝感力的人,才能获得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在芸芸众生中出人头地!
对身处恋爱和婚姻中的人来说,钝感力的意思应该是,结婚(选择伴侣,恋爱对象)前要睁大双眼,结婚以后要闭上一只眼,对于对方的好,应该不吝表扬,对于对方的不好,不要过分敏感,如此才是幸福婚姻的相处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