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戒的分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6 19: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7:47
对于持戒的内容和意义,似乎从同喜班就开始学习,下士道中士道也从未间断,似乎在每个阶段,持戒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知道佛法是修心的,所以对于持戒的认识更多的是建立在通过持戒调整心行,因为的确一切善行都是建立在持戒的基础上,犯戒就是纵容自己贪嗔痴,这种不善的相续是一切痛苦烦恼的根源。这个观念我以为我特别认同和接受,但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暴露出持戒的确是我的短板。在我嗔心四起的时候我依然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语行为,对于不经意伤害蚂蚁蟑螂的生命还是会不以为然,对于利用公司资源完成个人的事情也觉得不是个事。。。总体来说,这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没有跟上自己理论上的认识。这节课开始学习的持戒实际上是指菩萨戒,相对于之前的五戒,内涵和用心程度又有了很大的扩展,比方说在对治自己的凡夫心的同时还要有利益众生的心,但是因为自己五戒十善的基础还没有打好,定力还很薄弱,所以对于建立在菩提心基础上的菩萨戒也的确会有力不从心之感,不过在内心也清楚这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要更加精进的修行和更严格的要求自己。
但对自己皈依时受持的五戒比较了解。体会到戒对自己及其他众生的作用。譬如不饮酒,没进书院前经常喝酒,偶尔喝高了,闹笑话就别说了,主要是影响自己的身体,还会因为喝多了后会胡言乱语,虽然是无心但确实伤害过人;再譬如不杀生,以前对蚊子苍蝇鱼虾等根本没有慈悲之心,想打就打,想杀就杀。持戒后随着慈悲心增加,不再轻易伤害这些生物了。所以感觉持戒后不仅能保护自己的生命也能防止其他生命因为自己受到伤害。记得在同喜班的时候我曾分享过持戒其实就是一种爱,爱自爱他。随着修学的深入,现已知道持戒不仅仅是止息外在的不善行为的相续,更重要的是止息内心不善的念头相续。通过持戒,帮助自己止息贪嗔痴等的相续。如果没有健康的生活信念,自己就不会获得清净的生活环境,自己也就没法获得修学、修行的环境。内心的迷惑、内心的贪嗔痴如何能减少,谈何破除我明消除我执,结果是继续造业、继续轮回。直至堕落到三恶道,长劫受苦。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如果只顾自己暂时的快乐、满足自己一时的贪嗔痴的*,最后的苦果必将自己承受。自己及身边人身上所发生的已经证明的这个道理。好在自己接触到了佛法,知道了现世和究竟的快乐来自对现世的出离,来自减弱内心贪嗔痴的力量。而这个基础首先要持戒!
持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对个体还是社会,规矩是必不可少的。能守规矩的一定是有道德的人。一个不伤害他人的人一定会受到周围人的尊敬。
在书院,在家里,在单位,在生活中一样要持戒。
要做菩萨,那就不仅仅受持别解脱戒了,还需受持菩萨戒的律仪、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戒是无上菩提之本。要*戒波若密多,从防护自己的起心动念开始,管好自己的身口意,远离十不善。
从差别上来说,律仪戒是无恶不止,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是无善不修,在这三者中律仪戒是根本,这也符合中士道讲到持戒的胜利,也就是持戒是一切善行的基础,可以让善行*清净如法。法义中也比较多的提到声闻的别解脱戒和菩萨的律仪戒的关系和区别,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我持五戒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修心,但别解脱戒和律仪戒的发心是有区别的,其实也就是中士道和上士道发心的区别。所以也不断的提升自己心的层次和容量,能训练自己熟悉把持戒建立在利益众生的心行上。
而对持戒发起猛利意乐和精进离不开对利益和过患的观修,所以在之前中士道的基础上,这节课又做了补充说明。首先上士道是要生起并巩固无限的利益众生的菩提心,如果连最基本的持戒都做不到,不能断除十不善道,不仅自己会造作恶业,同事也会给众生带来伤害,和上士道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同时,法义中也列举了很多持戒的利益,比方说可以成就智慧,庄严人格,收获供养和恭敬等。因为我自己持戒很困难,所以我对于能够严守戒律的人实际上是很佩服的,因为通常他们也会表现出一个好的修行人所具备的智慧庄严清净,所以持戒好的人的确能收获别人的恭敬,这种恭敬不是建立在任何世间法的条件或者利益交换上,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正能量的摄受力。
同时依然强调要具足其他的无度,因为菩萨行的六度是互相关联彼此增上的,只有具足六度的善行,才是纯粹的利他,才能*成佛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