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6 08:4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8:26
第一 从国外到国内必须要走水路耗时长 再加上进关各种检验之后 时间最少是要两个月 零食的保质期本身就不长
第二 一种零食并不是说当天就能生产完的 生产的时间差和这个运输的时间 让有些零食进入中国市场就已经接近临期了
第三 这些零食都是各个渠道商手里的尾货了 正期的都已经供给各大商场了 手里的临期的其实就是做一个甩卖流向市场
而且临期并非过期。在保质期内正确储存,品质和安全性一般是没有问题的。离保质期越近的食品价格越便宜,通常为原价的20%到50%。
一般的电商仓库保质期超过1/3就很难入库,大卖场保质期超过2/3就得下架。所以临期商品通常保质期都在1-6个月内。若少于1个月,就需要注意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临期食品货源中有不少源于国外进口食品,进口食品订货周期长,从下单、付款到生产、发运、销售,其周期往往长达几个月,因此进口食品订货量往往较大,周期长+订货多便容易导致进口食品库存压力大。
国内的品牌商们也会出现对市场误判的情况,进而导致产能过剩、商品滞销,最终便成为难以在正规市场中流通的临期食品。而一旦临期,品牌商、代理商们为了急于出货,便会降价销售,部分临期食品的售价甚至会低于产品的出厂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8:26
因为海外的东西国内见的少,新奇性更大,再有消费者可能会认为临时的进口食品属于捡便宜,满足感更强。购买欲会大一些。国内的比较常见,一个是知道价格,一个是可能原价都买来吃过,购买力相对没那么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8:27
当商品临近保质期,但未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这些商品就被称之为临期商品。食品就是其中的一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8:27
现在,临期食品销售量较高,而且销售面也很广。按照常理来说,这就是一种“捡小便宜”的行为,购买人群应该只有比较“计较”的大妈们。然而,现实是我国很多年轻人也参与进来,并乐在其中。临期食品的出现其实并不难理解。只要一种商品在营销和产品质量等各方面做得不好,就会出现滞销问题。众所周知,食品都是有保质期的,这些滞销品一般很难再卖出去,所以就变成了临期食品。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产品生产或者经销商进货时高估了产品的吸引力,疯狂囤货,结果市场并不买账,这批产品就*堆在仓库吃灰。临期食品在国外几乎卖不出去怎么办呢?这些产品不可能不处理,于是很多国外的商家都会选择直接捐献或者送给生活困难的人,总得来说就是只能杜绝浪费但不可能再赚到什么钱。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8:28
一种是进口的,一种是走私的,进口的东西售价高,销量低,容易造成滞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