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6 21:3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4:04
告状是孩子社会性发展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对孩子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那么,对于爱告状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引导孩子判断对错 在家长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孩子也会告状。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很烦,不加理睬,甚至会不耐烦地回应说:“你先管好你自己再说。”如果家长总这样应对孩子的告状,孩子就会很困惑,明明是他们做错了,为什么家长不批评他们,反而要骂我呢?因此,家长一定要分清孩子告状的目的,区别地加以对待。 对于表现型告状的孩子,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肯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对于试探型的告状,家长应明确表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对于求助型和小题大做型的幼儿,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经过,让孩子学习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的行为,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和谦让。 二、引导孩子独立地处理问题 如果每次孩子告状,家长都只一味地说:“好,我来批评他。”这样势必会让孩子告状的行为得到正强化,让孩子告状的行为越演越烈。因此,当孩子告状时,家长可以说“你自己解决吧!”“我知道你自己会处理的”,以此,鼓励孩子独自去处理问题,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的孩子爱告状吗?您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老师,我被他打了。妈妈,他拿了我的东西不还。让不少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头疼的是,孩子经常拿各种小事情来找自己告状。一些父母不知所措:对他的告状很关心,怕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吧,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问题,受了欺负。那么, 心理学家认为,爱告状在幼儿期比较明显,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减少以致消失。爱告状既是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这个现象也表明,这个时期也是幼儿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实,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实际上,孩子的告状是否应该制止,主要看其告状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的告状动机主要有这么几种:1.被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保护。2.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遇到问题时常手足无措,他们便告状,以求*帮助解决问题。3.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4.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5.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6.嫉妒他人,企图利于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年少的孩童爱告状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大人对于孩子实事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当然更重要的是强化孩子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其告状意识乃至依赖心理。例如,大人可以这样对孩子讲:他弄坏书不是故意的,以后你和他一起爱护书好吗?如果对孩子的告状不置可否,不仅会使一些有害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如果鼓励他们的告状行为则会使其他孩子争相效仿,以致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会使一些小孩养成时时窥视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态,导致其人格的畸形发展。所以一旦孩子告错了状,父母们与幼儿园的老师应及时对他进行提醒、帮助和纠正。追答家长首先要弄明白谁对谁错,在作出相应的惩罚和奖励家长要把握尺度,公正裁决。孩子间的摩擦是难免的, “告状”行为反映了孩子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同伴间的协调能力,因而产生了“求罚心理”。家长在了解事实后,把握尺度,公正裁决,使孩子既明白处事准则,同时“弃恶扬善”的心理也得到满足。 查看原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4:05
楼主不能让小孩任心,你不采纳让他(她)告吧!就算是放屁。请参考!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4:05
孩子还小的原因,应该多教育孩子敢作敢为有所担当单位意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4:06
叫爸爸回答:“妈妈摔了碗要看妈妈有没有受伤,妈妈把猫咪尾巴踩了一下要看妈妈有没有给猫咪咬,妈妈很勤力洗碗宝宝要帮忙,妈妈走路不小心宝宝要提醒。”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4:07
智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