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典故|李白之「斗酒百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6 22: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6:58
李白很牛*,诗剑双绝是至少的。
他的才气和洒脱深深的吸引着当时以及后世的中国人,无数人为他疯狂打call,甚至杜撰出李白让杨贵妃打扇,杨国忠推磨,高力士脱靴的故事。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称赞李白: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自称是酒中之仙。
斗酒百篇啊,诸位!且不论李白的酒量如何,但他的诗才可见一斑。
在我上一篇文章《李白之力士脱靴》就提到过,李白有远大的*抱负,以管仲、晏婴自比,标榜自己的济世之才,而且有当宰相的志向。我们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也总是说李白有治国安邦之能,但是怀才不遇。
可是,李白的*才能到底如何呢?我个人觉得,与他「斗酒百篇」的诗才相比,李白的*才能是比较差的。
首先,我认为*才能,不仅要能看到问题,而且要能给出解决措施。所以,虽然李白有一些诗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但这东西就像我们平常嘴炮抨击*一样没啥鸟用,不能说明李白有*才能。
其次,一个优秀的*家,需要有一颗清醒的大脑,而不是充满酒精和浪漫主义。李白嗜酒如命,当了翰林待诏后还经常酗酒,且不论是否借酒浇愁,但这种习惯显然不是一个合格*家的素养。
再次,一个优秀的*家,要有坚韧不拔的心志和超人的耐性。可是李白爱好是纵横之术,希望治国平天下,这个本事在太平盛世派不上用场。于是当了几年翰林待诏,受不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辞官了。显然,李白不适合混官场。
最后,一个优秀的*家,还要有敏锐的*眼光。从李白第二次求官经历的来看,他的*眼光不怎么样。
唐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当时唐朝的已经天下大乱了——唐玄宗逃离长安,太子李亨乘乱发动了马嵬兵变抢班夺权,与陈玄礼合谋诛杀杨氏,但陈玄礼依然忠于玄宗,确保了玄宗的人身安全。无奈之下,父子两人分道扬镳,太子李亨被留下来平定叛乱。
据史料记载,玄宗于入蜀途中下诏,任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永王李璘为江陵郡大都督。可是,李亨受到了朔方军的支持,在甘肃灵武举行了登基仪式,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单方面尊玄宗为太上皇。这一消息在玄宗下诏后差不多一个月,才到达成都。这个时候,李璘已经到达襄阳,开始招兵买马了。
也许是玄宗不甘愿退出*舞台,于是又再次下诏,任命李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而李璘到达江陵后,招募了数万勇士,成为了南方重要的军事力量。
李亨为了消除永王李璘的威胁,则命令李璘把军队交出来,回四川陪伴太上皇唐玄宗。但是永王李璘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没有理睬李亨的命令,也没有带兵北上平叛,而是沿着长江而下前往金陵。(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李亨放任了这一行动)
在这一过程中,李白收到了李璘的正式聘书,而且是连续三次。于是李白不顾妻子的劝阻,下山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军队。
事后来看,李白的*眼光真的不怎么样——李璘被认定为叛乱,不到3个月就兵败了。李璘本人被杀,其他人成了谋逆之臣。李白也难逃干系,被投入了监狱。李白的妻子到处跑关系,最后才得以免死判处流放。
很多后人为李白作辩解,称永王东巡叛乱是冤案,认为永王东巡是获得唐玄宗和唐肃宗认可的,并用李白《永王东巡歌》中的「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解释永王出兵是要平定安史之乱。
即便如此,这更加证明李白缺乏*眼光,精明的*家不会轻易让自己卷入皇权争夺的漩涡。一边是留在北方,掌握天下兵马大义的皇帝,一边是逃亡成都的太上皇加上江淮兵马都督永王,就算永王李璘没有兵败,也会导致国家*。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认为李白虽有入仕之心,但他的本质却只是个纯粹的诗人,他的生命容不下不单纯的东西。
当然,李白是否拥有*才能,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崇拜和喜爱。我们喜欢的是骄傲的李白,洒脱的李白,励志的李白,狂放不羁的李白。
人生路上,坎坷无数,愿你我跟李白一样,不会因为生活和前途而放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