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溺爱与真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6 00: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2
最近门诊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比较多,比如害怕独自上学,需要家长护送到教室里面;懒惰,生活无法自理,自控力差;人际交往问题等等。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溺爱”与“缺爱”。
一、溺爱让孩子不会爱
列举了几条常见的溺爱现象与会导致的问题。
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自我为中心,无法关照他人)
2、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或者成为孩子的“小尾巴”。(胆小依赖)
3、物质上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玩具就买什么,要什么吃的就吃什么,不考虑家境和孩子目前实际情况。(物质享乐主义,金钱观问题)
4、行为上过度替代、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内裤都是家长洗,从来不做家务和处理家庭事务等。(依赖、意志力薄弱)
5、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懒惰,缺乏上进心)
6、当面袒护:孩子犯错,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家庭不和睦、缺乏是非观)
7、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任性、缺乏自制力)
这些溺爱孩子的行为,最终会养成一个依赖,不独立,缺乏自信与不会爱的孩子。
二、什么是真正的爱?
溺爱显然不是真正的爱,溺爱很多也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控制欲与满足感。真正的爱孩子包含四个条件:无条件、有界限、适当的物质满足、充分的精神滋养。
1.无条件:这一点我们要像孩子学习,孩子对于父母的爱其实是超过父母对于孩子的,而且通常是无条件的。
爱孩子首先是“爱他如他所是”。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
孩子需要尊重,小心翼翼的保护孩子的自尊,给他足够的理解和接纳。
对于孩子的情绪,要无条件的接纳,家长要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和目的。
但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等同于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行为。
2、有界限:设定不可让步的底线
规则意识是必须建立的,家长要耐心的温和的坚定的坚持原则。家长要尊重孩子,以平和的方式和孩子解释清楚原因,然后制定合理的规则,比如作业、整理内务、不挑食、规律作息等。
3、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溺爱的结果就是孩子的不独立和叛逆等,一味的指责和批评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溺爱也可能是一种变相的控制,家长从自我成长开始,多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内在感受,多倾听,重修修复彼此的关系。当我们的情感顺畅了,教育也就轻松了。
4、重视孩子独立的需求
日常生活中停止以孩子为中心的模式,在安全的前提下,聆听孩子的独立需求,家长学会放手。
5、家长情绪稳定:家长稳定的情绪是家里的定海神针。育儿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