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5 20: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8:41
学生在班级非正式关系中的地位,对其心情与举止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在满足学生合群需要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所以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非正式群体。
1、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情动人。
非正式群体成员间互相切磋、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尤其是在困难时,互相帮助,起到了补充作用。从这一角度上说,那些积极向上的非正式群体应该以鼓励为主,促使其不断进步。
那些被轻视、被遗忘、被厌恶的弱势群体,要设法把他们吸引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需要。对于那些家庭造成不幸的学生,应帮助他们走出那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分散自己过多沉湎于痛苦中的精力,多与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交往与接触,带他们走出阴影,走向阳光。
2、多方配合,加强群体交流与合作
各种非正式群体形成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局限于自己的那几个人形成的圈子内,与他人、其他群体之间交际相对少。特别是那些具有消极倾向的小团体,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利己主义严重,只顾群体成员的利益而妨碍班集体的利益,这种群体则应以疏散。
通过交流与合作,把群体的积极的共同的认识,转化为全班的共同认识;通过群体互助,纠正群体的局部性错误;通过群体竞争,促进群体共同进步。而不是把班级瓜分为几个孤立的部落,彼此之间互不往来,各自为阵,造成班级的硬伤。
3、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转化核心人物
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一般有其公认的代表、智囊,在某一群体中有着领袖的地位或核心作用。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群体中核心成员的作用,必然会受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我们不妨经常与这些同学接触交谈,通过他们把握该群体的思想动态,听取他们的呼声。
有意识安排这些同学到班级的管理层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联络方法。因为,他们至少在某一方面有一些突出的,会有较强的说服力。如果他们在正式群体中是一个“干部”,两种群体间就会和谐合作,并充分发挥功能。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条件:
1、时间空间条件:
时间条件是指有共同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或是某些共同工作和活动的时间。空间条件是指彼此生活、工作地点比较接近,或是共同的。对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来说,时空条件完全是外部的,但却是必需的。如果能控制这种条件,也就从一个方面控制了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
2、利益或观点的一致:
在正式群体中,几个人对某事有一致看法,或大家有共同的利益,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
3、个人的心理条件:
主要指由于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气质性格的相容性。这方面的条件是内部的,具有决定性,往往决定了一个非正式群体的稳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