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型思维帮助我们更好的认知世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7 11: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6:08
我们面对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从生活的经验中,不断的总结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抽象出来,然后变成可以清晰表述的谚语、公式、定理,那这些本质上都是一种思维模型。这一观点是《模型思维》的书中提出来的,读完这篇文章如果感兴趣,可以找这本书来看,或者到得到《听书》里去听。
比如,你发现几个人加在一起,比一个人要聪明,这有一个谚语叫“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发现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你松手,它就一定会落在地上,这有一个定理叫万有引力定律。这是人类认知复杂世界的一种快捷方式。
但是我们要知道用一个模型来理解世界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多个模型。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可能会听到,意思截然相反的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也有句话叫,厨子多了煮坏汤。再比如牛顿的力学定律,在宏观物理中管用,但到了量子这个层面,就不管用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它们适用的场景发生了变化。所有的模型,都有自己的应用场景。一旦这个场景变了,模型就不管用了。因此我们要建立多模型思维,以便于在不同场景下切换。
培养建立多模型思维的意识
我们如果已经习惯了单一的思维模型。 就要培养建立多思维模型的能力,但是首先得培养建立多思维模型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要抛弃就有的习惯经验,培养切换逻辑思考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讲诉了美国西部山区发生森林大火的故事,来理解建立多模型思维有多重要。
大概在100多年前,美国东部的居民开始移居至西部山区建立城市。他们刚住到这里,就发现森林中干枯的树木被闪电击中,或者其他自然的原因,导致森林里动不动就着火。因此美国林业局,定了一条规矩,一旦出现火情,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在第二天上午十点之前扑灭。
但是在这100年的时间里,不管你扑灭了多少次小火灾,最后总会发生一场特别严重的超级大火,它的规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扑救能力,把前面的努力全部归零。不管换了多少种扑救手段,用了多少先进的救火设备,也会烧得漫山遍野,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的。
人们就会很奇怪,在人们移居到这里之前,森林里也经常着火,即使在没有任何扑救措施的情况下,也没有这么大的山火。那为什么扑救之后,火灾反而变大了呢?这个问题,困扰了美国林业局100多年。后来,他们终于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大火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他们灭了小火。
那也就是说扑灭小型火灾,会让干枯的树木,保存下来。这等于是在间接为最后那场大火,积累燃料。那么,这个道理,美国森林局当初为什么没想到呢?他们其实是被习惯思维绑架了。
这些居民原本住在美国东部,而东部的山区很潮湿,枯死的树木一般都烂在土里,或者严重受潮,根本不会燃烧。所以他们的策略是,见火就灭。而到了西部以后,气候干燥,枯死的树木不会发潮,就成了燃料。换句话说,到了西部,环境变了,前提变了,传统的救火模型,也就不管用了。
我们可以依据这个故事把人的思考能力,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叫作数据。也就是能直接观察到的事实。在森林大火的故事中,你知道哪里发生了火灾,就已经达到了这一层。
第二个层级,叫作信息。也就是对数据做归类统计,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比如你知道一年总共发生多少场火灾,造成了多大的损失,这就是信息。
第三个层级,叫知识。也就是你面对信息时的处理方式。比如面对大火,你知道应该用什么技术来扑救,知道怎么组织人员。这些特定情况下的知识,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模型。当你掌握一种模型,你就可以说,你是一个有知识的人。
第四个层级,叫作智慧。指的是,在面对不同的情况,在多个模型之间,做出选择切换的能力。比如面对大火,你知道东部的山区潮湿,要灭火。同时,你还能意识到,西部的山区干燥,环境变了,方案也要变。你要从传统的火灾模型,切换到森林大火模型。能凌驾于存量经验之上,切换模型,就是思考的第四个层级,也是最高的层级,叫作智慧。也就是我们说的,多模型思维。
第一流智慧就是同时掌握很多种模型,并且能够根据环境,切换模型。只有建立更多的模型,才能看清世界的真实面貌。
如何利用多模型思维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书中大概介绍了将近一百种模型,我分享一个相对简单点的,我能说的明白的,叫网络模型。也就是用网络化的方式,来看待人群。不是把人群看成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看成一张网。它的价值是,可以帮你快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咱们现在不是爆发了新冠肺炎病毒嘛!假如现在针对这个病毒,有了一种特效疫苗。但疫苗的数量很有限,只能给少部分人注射。请问,应该把疫苗给谁?
可能有人说,当然是先给老幼妇孺啊,这些人抵抗力低,更需要疫苗。也可能有人说,应该先给那些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还可能有人说,为了公平起见,应该抽签,把一切交给运气。
从网络模型的角度看,假如把人群看成一张网,把每个人看成一个节点,人和人会不断的发生联系,有些人就特别容易发生接触,可能是由于工作的需要,也可能是因为这个人好交际、人缘好,那如果这类人感染,那传染就会迅速蔓延。按照网络模型,就应该先把疫苗给这些人,这样能更有效地、更理性的控制疫情。而不是基于道德、谁更有用、谁更有社会价值,甚至是用运气来做决策。
我自己听了这本书之后,有一个领悟。拿写作为例,有的时候会遇到表达不出来的情况,无论怎么改都觉得不好看, 那不断的在那里调换词句。因为学了转换思维,我就突然一下子明白,不是词句的问题,是因为对这个知识点、观点、框架还没有掌握透,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表达清楚的。当有这个认知后,方法就变了,就是努力的方向从打磨文字,变成搞懂知识点。
学习多种思维模型是为了从更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如果感觉被困住了,出不来,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你就要考虑是否用错了模型。比如在职场上,有人抱怨,为什么我天天加班,对领导唯命是从,但升职加薪却没我的份?可能他是在用友谊模型看待工作,觉得自己付出了忠诚,就应该获得同样的忠诚。还有人把工作当作打仗,用的是战争模型。有人把公司当成家,用的是家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