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滚雪球》(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7 10: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1:51
前不久,巴菲特刚过了87岁生日。据摩根大通的分析师预测,巴菲特的*人会是公司公用事业部的主管格雷格*艾博尔。另外还有个说法,巴神可能再执掌十年。如果你看过他的传记《滚雪球》,你应该会赞同后一种说法。
备考之余,我开始看搁置很久的《滚雪球》。之前几个月里,我一直在写投资笔记,没写其他题材。想了一下,还是应该写几篇读书笔记。现在阅读习惯比以前好一些了,会在书上或手机上记下想法,只要把这些想法简单整理一下就是一篇读书笔记了。这样有几个好处,一是能记录自己看了什么书,二是强迫自己做总结否则很容易看过就忘,三是能和共同的爱好者交流。
这部传记对巴菲特一生的记述非常详尽。尽管存在一些英文语法翻译造成的问题,总的来说,中文版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传记我读的不多,惊讶于这部传记刻画的人物形象的朴实感,书中巴菲特的形象丝毫没有大人物的感觉。总结他的优点,可能就只有“诚实”和“极其擅长投资”两点。他的财富就是靠这两个技能,一点一点积攒起来。
巴菲特出生在中产知识分子家庭,那是正值一战后美国经济大萧条。因为祖父经营的杂货店和当国会议员的父亲,他的家族在奥马哈有点名气。深受父亲和母亲的影响,他从小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孩子。他的家族非常重视“钱”,让他从小养成了“敛财”的爱好。可以说,巴菲特终其一生所做的投资事业,是他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事情。
巴菲特智商很高,却不善交际,感觉就像个金融业的极客,难怪后来和比尔盖茨这么要好。他的父亲是个坚定的左派,将自己的信念贯彻到底,这却让他的*生涯并不顺利。父亲的坚定和诚实彻底塑造了巴菲特的观念,而他的母亲对他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因为家族有精神病史,母亲就对三个孩子非常刻薄,造就了巴菲特的低情商。幸好,这点后来由他的妻子弥补过来。他的妻子在大学时就是个敢于和犹太人谈恋爱的女生(那时候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是个谁都愿意向她倾诉的善解人意的人。
巴菲特的家族里对孩子普遍很开明,没有过高的期望,也不*其发展,对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大多是鼓励或不管的态度。允许犯错、允许不完美,这样的教育原则有很浓重的犹太人风格。但我认为,他家族在教育上的开明大多来自对商业的深刻理解。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这一点在传记对人物的刻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得益于家族的引导,巴菲特从小就开始做“生意”,有自己的工作收入,14岁就跟成年人一样依法报税,上大学前已经有了一定资产。从传记来看,他几乎从来没有迷茫过自己应该做什么。我想原因除了他有突出的商业技能和坚定的信念以外,这笔“资产”也是他能这样做的“底气”。
华尔街的投资家有很多是学哲学的,但巴菲特不是。尽管他有自己的投资哲学,但实在朴实无华到极点,根本谈不上是独特的思想。他在学术上也没有任何建树,他的兴趣只有“赚钱”。他并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伟人就必须有大的格局。但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另一种品质 —— 务实。这有点像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倡做好身边的事情,发挥自己的特长,间接的去影响更多的人。无论是富兰克林,还是巴菲特,都是靠不断地学习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一个*远瞩的人。反观我们的教育,却极少提到“务实”。
巴菲特通过他的“诚实”和投资技能,结实了很多同样务实的社会精英。查理芒格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有明确的专业技能,在社会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做事认真且脚踏实地,对财富有正确的基本认识,不会强迫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几乎就是“精英”的名词解释。这帮志同道合的精英还不约而同的有着克勤克俭的习惯。在一次围绕格雷厄姆的聚会中,这群在美国商业届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群,居然因为穿着朴素和吝啬被酒店门童鄙视。
巴菲特很幸运的生在一个中产家庭,有爱他的家人、贤惠的妻子,有投资学鼻祖格雷厄姆做老师,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精英朋友。他与芒格的友谊应该还会随着时间加深,一开始芒格对他的影响主要是在他学到的格雷厄姆“捡烟蒂”(用财务分析寻找明显价值低估的公司)的投资哲学中,加入了“做大生意”(根据公司经营管理和研发能力来判断是否会快速增长)的思想。
另外,巴菲特的幸运还有时代的机遇。他所学习的“捡烟蒂”的投资方法,正好适用于大萧条后百废待兴的美国市场。那时候的美国缺少人力,允许招童工,这让他有从小做各种小生意的机会,也让他有捡了10年都捡不完的“烟蒂”。我们不可能简单复制巴菲特的成功路径,现在各行各业都已产能过剩,不太会有“烟蒂”机会存在。但现代的投资理论已比60年前完善太多,投资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即使是巴菲特自己,也并不是一直靠财务分析、定安全边际来捡烟蒂。他后来用了芒格灌输给他的方法,通过买进大量股票,控制董事会,要么帮公司寻找更好的经营之道,要么清算资产来获得回报。这一方面说明他的投资方法在升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随着经济好转,烟蒂越来越不好找了,掌管的资金体量却越来越大,而不得不做出的调整。
最后一点感想,是关于科技,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大大降低了投资的学习和实践成本,以及与优秀人才交流的成本。过去巴菲特交易股票得靠经纪人打电话联系买家和卖家,获取资讯的渠道基本只有报纸和图书馆,与别人交流经常要坐飞机登门拜访。我们有幸能在今天回顾200多年的工业文明史,见证科技发展对经济起到的根本性作用,由此来帮助我们回避巴菲特犯过的错误 —— 忽视技术发展。尽管巴菲特错过了Intel、亚马逊这些科技巨头公司的投资机会,但他其实把握住了另一种更隐性的科技进步。今天的很多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60年前格雷厄姆提出用财务分析公司价值的技术。它们都揭示了公司运营背后的种种信息,让掌握它们的人比别人更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