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0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23
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不仅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一部巨著,更是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在千百年以来的文坛,都享有着崇高的地位。
罗贯中以历史上的各大三国人物为原型,独创出了这段让人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令所有人追思传颂。特别是,他极力塑造的三大人物,被如今的读者,称之为“三绝”。
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罗贯中浓墨重彩描写的第一主角,中国智慧的化身,文人士子敬仰的“两汉以来无双士”卧龙诸葛亮。在演义小说里,诸葛亮不仅是三国志中那个出将入相的一代奇才;更成了一位经天纬地,几乎无所不知的神人。
他火烧博望坡,借东风,草船借箭,把普天下最顶尖的枭雄,都玩弄于股掌之中。诸如曹操,周瑜,关羽这样的大人物,都成了诸葛亮的提线木偶;试想一下,智绝,可谓实至名归了!
第二位,奸绝是谁呢?雄才伟略的一代枭雄曹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陈寿将曹操描述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认为在汉末的那一百年里,只有曹操真正意义上超越了一整个时代。这句话,其实一点也不过誉。
不过,罗贯中作为一位推崇正统思想的小说家,他必然不能把曹操当成大英雄来膜拜。在书里,他在某些情节上,都突出了曹操多疑的一面;但是,客观角度来看,罗贯中并没有贬低曹操,至少没有扭曲事实来贬低曹操。
第三位,挂印封金,如今让黑白两道都膜拜的武圣“关羽”,为义绝。他的故事,想必不用小编过多赘言了。斩颜良,诛文丑,“报效曹公”;而后追随刘备一路过关斩将,这样的传奇经历,他不是义绝,还有谁是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24
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关羽:“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对关羽的崇敬之情仅次于诸葛亮。书中叙事,对关羽一般不直呼其名,而是称其字“云长”,或者尊称“关公”、“关某”。关羽作为“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成为小说中最具风采的人物之一。关羽的“义绝”,与诸葛亮的“智绝”、曹操的“奸绝”,鼎足而三。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勇武是重点描绘之处,“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情节向来脍炙人口。“温酒斩华雄”是关羽的一次光彩照人的亮相。董卓部下勇将华雄扼守汜水关,构成诸侯联军的心腹之患:先是斩了鲍信之弟鲍忠,继而打败联军先锋孙坚,接着又势不可挡地到联军寨前挑战,连斩袁术部将俞涉和韩馥部将潘风,众诸侯大惊失色,倒是身为小小马弓手的关羽挺身而出奋勇请战,片刻之间便斩了华雄。小说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没有正面描写关羽斩杀华雄的过程,收到了更好的艺术效果。第二十五回写白马之战,袁绍大将颜良连斩曹操部将宋宪、魏续;勇将徐晃出战,斗了二十回合,也败归本阵。就在“诸将栗然”,曹操“心中忧闷”之时: 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倒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关羽的本领高强,主要是通过他杀敌时间短促、动作干净利落来表现的。这些特点也体现在“过五关斩六将”等情节中。 关羽的英勇还表现在他有超出常人的胆量和坚强意志。“单刀赴会”和“刮骨疗毒”是读者熟知的经典情节。第六十六回,先写东吴摆下“鸿门宴”,为关羽与鲁肃的见面设置了严峻的背景;然后写关羽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单刀赴会,在充满杀机的环境里从容不迫,谈笑自若;再写关羽随机应变,一面让周仓发出接应信号,一面挟持鲁肃到江边,安然坐舟返回,使东吴方面的精心策划化为泡影,鲁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关羽乘风破浪而去。第七十五回,关羽中了曹仁的毒箭,“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名医华佗提出这样的治法:把关羽的臂膀捆在柱子上的铁环中,用被蒙头,再用尖刀刮去骨上的剧毒。关羽笑道:“何用柱环?”一边下棋,一边伸出胳膊令华佗医治。“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华佗感叹:我行了一辈子医,从未见过这样的病人,“君侯真天神也”。 关羽的勇武不同于匹夫之勇,而是伴随着智慧和谋略,相得益彰。他单人独骑护送两位嫂嫂,过险关隘口,视曹营名将如无物;他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令曹军胆寒。关羽既骁勇善战又足智多谋的特点,经由这些战役表现出来。 关羽在历史上以勇武知名,《三国演义》对其勇武性格的描写一方面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另一方面又有所夸饰,使之更加出类拔萃。而我们要强调的是:在《三国演义》中以超群佚伦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关羽,在勇武之外,准话本体所增饰的人格及性格素质所占的比重无疑大得多,也更具有小说史意义,尤其下述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突出关羽的“义”。毛宗岗将关羽的这一品格概括为两句话:“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报主”表现的是“忠”,“酬恩”表现的是“义”。关羽当初死守下邳,兵败被围,巧妙地以“降汉不降曹”为策略,“身在曹营心在汉”,千方百计寻兄报主。曹操尽其笼络之能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以*,给予厚俸,赠美女、馈锦袍、送名马,都不能使他违背桃园盟誓。曹操赠他赤兔马,他想的是此马一日千里,“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曹操赠他锦缎战袍,他仍把当年皇叔赐的旧袍罩在外面,说是“新总虽厚,旧义难忘”,“穿之如见兄面”。一旦打听到刘备下落,马上“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寻兄报主。面对这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舍利取义的忠义之举,曹操也不得不赞美:“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与写“报主”之“忠”相比,准话本体写得更富于生气、更为感人的似乎还是“酬恩”之“义”。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一节里,关羽的“义”外化为一种复杂的、充满人情味的英雄气度,超越了*利益和个人生死(关羽与诸葛亮立有军令状)的考虑。当关羽率领的五百校刀手挡住去路时,曹操“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而且人困马乏,毫无斗志。在此绝境下,曹操只得动之以情,软语央告。此时的关羽,置身于一种典型的悲剧情境中。从忠于汉室、忠于刘备集团的立场来看,曹操是图谋篡逆的“汉贼”,是刘备集团的死敌,绝对不能放过;但从个人关系来看,曹操又是关羽的人生知己,恩深义重,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回报: 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作品描写关羽感情的起伏变化,真是一波三折,宛曲有致。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颂扬道:“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毛宗岗在其修改本中也称赞道:“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华容道义释曹操”为塑造关羽这个“义绝”的人格典范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道德比*更重要,这或许是准话本体所透露的一点重要意思。第二,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凡事皆明明白白地做。像“降汉不降曹”、“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等,所表现的都是中国民间所推重的大丈夫气概,亦即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所称道的:“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身在曹营的关羽千方百计打听兄长的下落,一日得到刘备书信,虽急着回到兄长身边,但不愿背着曹操离开。他的人际交往原则是光明磊落,一定要来去明白。他说:“人生天地间,无终始者,非君子也。吾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曹操深知关羽,故意躲避不见。关羽一连去了数次,见不到面,只好写信辞谢,“一面将累次所受金银,一一封置库中,悬汉寿亭侯印于堂上,请二夫人上车……率领旧日跟随人役,护送车仗,径出北门”。曹操赞叹:“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曹操的赞叹也可以视为作者的赞叹。第三,风度儒雅。关羽精通《左传》,涵养极深,举止豁达而不粗野,言语磊落而不莽撞,甚至其容貌也给人风流儒雅之感:那一绺美髯,那酒后绰髯的动作,是何等潇洒豪宕!第二十七回,受命谋杀关羽的胡班,曾在极为特殊的情境中打量关羽: 胡班潜至厅前,见关公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班见了,失声叹曰:“真天人也!”关羽的外貌引起暗杀者赞叹,命运由此逆转:暗杀者成为救助人,关羽得以跳出陷阱,死里逃生。也许有必要指出,除了关羽和诸葛亮,《三国演义》对其他人物很少表现出铺叙外在风采的兴趣。 总之,关羽终生守“义”,以身尽“忠”,是一个集忠义、勇武为一身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在民间,关公是影响最大的民俗神,“孔庙”、“文庙”远不如“关庙”、“武庙”多。关庙遍天下,香火满人间,这是《三国演义》传播接受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事实,也是我们解读《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参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24
三绝: 智绝诸葛亮、 义绝关羽、 奸绝曹操 三绝之中,数诸葛亮最聪明,号称智绝,数关羽最讲义气,号称义绝,数曹操最为奸诈,号称奸绝!!! 义绝关羽关羽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一个良将的典型。作者主要是从“勇武”和“义气”两个方面来塑造这一人物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25
奸绝 曹操 梦中杀人义绝 关羽 为义降曹智绝 诸葛亮 草船借箭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26
指诸葛亮的“智绝”(亦说忠绝),关羽的“义绝”,曹操的“奸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