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食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0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6 19:23
77岁的施纯献坐在自家堆满红薯干的储物间里,正在翻修一个米螺筛。他戴着老花镜,神情专注,灵巧的双手将桐丝线紧紧地缠绕在筛框边。
许久没有接到订制米螺筛的业务了。以前,他一年可以卖出成百上千个,现在一年也难得做几十个了。
施纯献住在晋江市龙湖镇鲁东村,一个只有1000多人的海边小村。他是晋江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米螺筛制作工艺的唯一传承人。
米螺筛是一种在海滩上捞米螺和花蛤用的工具,由竹子、杂木和铁丝做成,状如大簸斗。不同的是,下面多了一个由几根竹子做成的底座,上面多了一根拉的竹竿和两条腰带。使用时,把腰带绑在身上,手里握着竹竿,边斜着把米螺筛往沙里铲,边提起竹竿抖动,沙从缝隙里漏掉,筐里就只剩下米螺了。
鲁东村委会主任尤俭信说,筛米螺是一项体力活,村民站在海滩上,海水齐腰甚至更深,用脚探出海滩上是否有米螺,然后就开始筛。头顶烈日,身子浸泡在海水中,可谓“水深火热”。筛好后,还要挑着百十斤重的米螺回村,非常累人。三四十年前,鲁东及周边的村庄,家家户户都有米螺筛,家家都会去筛米螺。米螺全身是宝,把它磨碎之后,肉可以当菜吃,壳可以烧成灰,磨出来的米螺汤可以当肥料。在那个化肥还是稀罕物的年代,庄稼要种得好,肥料不可少,米螺汤就是上好的庄稼“补品”。因为米螺筛浸泡在海水中,竹子很容易烂掉,所以米螺筛的需求量很大。整个周边村镇,只有鲁东人会做,所以大家都要到鲁东村来买。
米螺筛的历史有多长,谁也说不清了。施纯献说,从他懂事的时候,就看到爷爷在做,他的技术是跟着父亲学的。要制作一个米螺筛并不简单,得完全依赖手工,是一种非常细致的活儿。小小的一个筛,就有编筛网、筛嘴、筛边、筛柄等近十个步骤,得花上两三天才能完成。筛网的制作也不容易,从剖竹到削竹再到编筛丝,把一根竹子变成细丝,不仅要有灵巧的手,还要有极大的耐心。
改革开放后,晋江的经济发展起来了,渔村人的生活也开始改变,人们出外打工和挣钱的门道多了。筛米螺这活太累人,而且海滩上的米螺越来越少,如今还愿意到海里筛米螺的村民已没有几个了。米螺筛的需求量直线下降,近十多年来,就只剩下施纯献一个人在编,现在也只有他一个人懂得全部的工序和细节了。如今,他做米螺筛,主要是卖给花蛤养殖场,让他们用来捞花蛤。不过,一年也就几十个。
几年前,施纯献开始用铁丝网当筛底,节省了剖竹、削竹、编筛丝的时间,并且因为用的是不锈钢丝线,不易损坏,因此更受欢迎。经这样技术改良,现在做一个米螺筛,可以卖400多元,但成本材料费就要100多元,算下来工钱也不高。因为收益低,并且业务量少,所以,学编米螺筛的人一个也没有。
米螺筛制作工艺虽然被列为晋江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施纯献不知道这对自己有何帮助:因为既没有资金方面的资助,也没有具体的政策扶持,对学习者也没有任何奖励,这门技艺依然还是在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也许有一天就消失了,谁知道呢?”施纯献不知道,尤俭信也不知道。
记者手记
面对消亡 做好收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生产工具的消亡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曾经的耒耜、曾经的犁耙、曾经的碾车、水车、戽斗……许多我们先人的发明都已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面对消亡,我们仍然可以有所作为。我们应该对所有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品、技艺进行收集、整理、存档。可以建立这样一个博物馆,通过音像、文字等手段,对这种技艺和实物进行保存、展览。多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看到先人的智慧结晶,了解到先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
今天的物质积累和技术手段让我们有能力来做好这项工作。对于那些传承不下去的技艺和物品,就让他们永存在博物馆,永存在电子资料中,那不也是一种传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6:31
各地非遗美食
广东省小凤饼
小凤饼,即广州人俗称的鸡仔饼,是广式糕点之一,始创于清代咸丰年间。它是用面团混合猪油及干果馅料烤制而成。外层松脆,饼馅肥软,具有香、甜、咸等多种滋味,是老广州人饮早茶时最喜爱的点心之一。
长安盆菜
在广东东莞一带,长安盆菜是一道响当当的美食。由荤素食材层层堆叠,高达九层、十层菜系,荤食放在最上层,蔬菜垫底,蒸汽上窜、肉汁下渗,使得味道极佳。
陕西省荞面饸饹
将精制荞麦粉用温水和成面团,取适量的面团放入饸饹床内压入开水锅中,煮熟后捞入温水盆中,食用时加入肉汤、素汤、杂酱等汤料拌食即可。虽然听起来做法很简单,实际上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一整套非常考究的制作工艺。
蒲城水盆羊肉
陕西的水盆羊肉以蒲城水盆羊肉最为有名,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以剔骨“同羊”肉、骨头等原料,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肉烂汤清,清醇可口,别具风味,是关中人不可缺少的一份美味佳肴。杭州17道非遗美食:
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叫花童鸡、宋嫂鱼羹、干炸响铃、鱼头豆腐、蜜汁火方、杭州酱鸭、荷叶粉蒸肉、西湖酥鱼、火踵神仙鸭、西湖莼菜汤,还有点心定胜糕、猫耳朵、酒酿圆子、桂花栗子羹.
西湖醋鱼是非遗美食代表作,也是各饭店点击率很高的菜,“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楼外楼每天要卖出几百条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口感鲜嫩有点酸有点甜还能吃出蟹的味道,我也特别爱吃,除了在饭店吃我还经常买鱼回来自己家里做,西湖醋鱼一般选用一斤多的草鱼,为了鱼的鲜嫩做前要先改刀,还要控制火候和时间,最后淋上酸甜的芡汁撒上姜末即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7:49
龙须拉面
龙须拉面是流行于山西省太原一带的传统面食,传说因拉面细若须发,不绝如缕,状似龙须,故得皇帝赐名“龙须拉面”。
龙须面配料精细,制作讲究,其方法过去视为绝招,秘不外传。制作时先按5∶3的比例调配面和水,和好面后,在上面抹些香油。然后将面放在案板上,揉或搓成长条,双手抻开再卷起。如此抻卷数次之后,将拉好的面放在撒满面粉的几案上抖开,两手像搭毛线那样抻开面并不断抖动。随即面条便会如瀑布般泻下,蔚为壮观。片刻之后,细若丝线的龙须拉面便告制成。在山西,遇到寿诞之庆或相聚之欢,人们即食此面,以祝愿长寿,表示喜庆。
刀削面
刀削面又称“飞刀削面”,山西省代表性传统面食,是以刀削方法制成的一种面食,相传始于元代。
制作时先将面揉成尺余长的筒状,而后站在烧开的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特制的削刀由上往下一条条将面削进锅里。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相同,状似柳叶。刀削面以细、薄、长而著称,有筋骨,口感好,柔软光滑,易于消化。
抿尖面
抿尖面约在*年间开始流行于山西太原郊区,系用豌豆和小麦合成的豆面制作而成。
制作时先在和好的豆面团中加水,使呈软糊状,然后放置在密布筛孔的木制抿尖床上,右手按床架,左手拿抿拐,通过筛孔将糊状豆面抿(刷抹)到沸水锅里,煮熟后用笊篱捞入碗中即可食用。食时浇上内含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的素汤,并以韭黄、芝麻、辣酱、香菜等为佐料,其味带有豆香,清淡可口。
猫耳朵
猫耳朵是山西晋中、晋北等地区的传统风味面食,俗称“碾疙瘩”、“碾饦饦”等。猫耳朵历史悠久,与北魏《齐民要术》中讲到的“馎饦”形似,约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它形如猫耳,小巧玲珑,筋滑利口,是久传不衰的大众面食。
猫耳朵制作简便,面和匀后,擀成面片,再切成面块,撒上面粉,双拇指按住面块往前推,使之形成猫耳朵状即成。也可以先搓成食指粗的面条,用右手掐小块,在左掌中碾压制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9:24
北京便宜坊烤鸭店

这是在北京众人皆知的中华老字号,从公元1416永乐十四年间兴起至今,六百多年的历史使这家烤鸭的名气风靡整个北京城。这里的烤鸭香酥鲜美,色泽诱人,以焖炉烤鸭为头号菜,特色鲁菜做辅助,完美的烤鸭技术以其肉质鲜嫩和芳香味道被列为北京当地的非遗项目。

东来顺涮羊肉
东来顺的涮羊肉制作技艺有12字口诀:薄如纸、匀如晶、齐如线、美如花,独特的制作方法使东来顺的羊肉口感和味道都优于其他店,也因此列为非遗项目。把薄如纸的羊肉一片一片投入海米口蘑汤中一涮即熟,吃起来嫩香可口,不膻不腻。

东来顺的蘸料也是一绝,多种酱料混合搭配飘香四溢,芝麻酱、绍酒、酱豆腐、韭菜花、虾油等,香、咸、辣、卤多种口味合为一体,想不好吃都难。

二、天津
天津蓬英楼鲅鱼饺子
由于地势紧靠山东,天津的菜多是鲁菜系,然而在蓬英楼,你能吃到的美食不仅有正宗的鲁味,还有被列为非遗项目的鲅鱼饺子。这是饺子中独一无二的非遗项目,当然如今有这般成就,它和普通饺子相比必有过人之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1:15
有太多了,在最新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徽菜烹饪技艺、川菜烹饪技艺、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等多个饮食类项目位列其中。
八公山豆腐更在2008年和2014年分别获得最佳地理标志产品和入选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