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0 01: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1:02
近年来,我市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企业自建电商平台100余个,在第三方平台开店1200余个。2017年-2019年,全市网络零售额累计10.43亿元,年平均增速达28.65%。2020年1-7月,全市网络零售额完成3.26亿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支撑不够,产业聚合力不足。一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大多数土特产种植培育周期长、季节性强,走电商渠道销售时效性、及时性要求高,现有产品嫁接网络难度大。二是农产品经营主体较弱。全市共有240家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仅占1/3;共有410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常运转的仅有2218家,占比54%。三是我市农产品产业链不完善。我市缺乏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附加价值低,标准化不够,导致“三品一标”产品极少,由于缺乏质量认证,很多产品无法进行网络销售。
(二)人才吸附力较弱,培育引进机制尚需完善。一是本地专业人才匮乏,农村电商实践人才少,同时缺乏对优秀电商专业人才进入我市的吸引力。二是电商培训人员转化率不高。参与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的积极性较低,企业没有专门人员操作电商销售,改造难度大。
(三)流通体系不健全,完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还未形成。一是物流体系不健全。村级邮政物流快递点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农村群众网购网销成本较大。二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我市现有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普遍存在小、散、弱的问题,极大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同时,缺乏市场化农产品配送和农业产业服务企业,本地农产品产业整合力度不足。
(四)企业营销能力不足,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营销缺乏谋划,商家缺乏专业知识技能,整合资源能力、营销技巧和创新能力较弱,打造不出爆款产品、网红产品,面对既新又快的电商发展形势无所适从,未能在新消费形式下抓住趋势红利乘势而上。
二、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电商*引领。围绕组织、资金、人才、服务、产品、冷链、物流“七位一体”工作思路,发挥本地区优势产业,推广印江县“电商驿站”模式,推动农产品上行。将电商产业发展和物流产业供应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人才培训、主体培育、打造示范、网销奖补、物流补贴等方面完善电商*体系。进一步厘清电商发展中市、县、乡*工作职责,统筹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二)加快电商体系建设。围绕七大产业和全市500亩以上坝区,做好冷链发展布局,完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推动电商站点分类整改,建立健全“基地+站点+产地预冷+网格化销售”一体化运营体系,推动农村电商上行规模稳定增长。坚持“因地制宜、按需发展、多业融合”理念,立足产品上行,助推农产品从“小农户”迈向“大市场”,积极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电商体系。
(三)加强电商人才培训。采取“理论+案例+实践”的培训方式,定期开展电商传统企业培训工作,因人施教,分类进行短期强化训练、程控教育、提升教育,并通过教学实训、技能训练、综合模拟实习,切实提高受训人员的电商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员参训转化率。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健全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乡镇设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站点,设立村级物流快递服务点。二是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行政村宽带网络和4G网络全覆盖,改善电商发展基础条件,促进电子商务站点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整合物流快递、包裹收发、金融服务、网络购物等功能,使农村网店成为农产品网上销售的重要流通窗口,形成“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的网店模式。
(五)注重主体市场培育。一是大力推动村级规模化农业网店建设,打造具有六盘水特色的电子商务企业。二是积极鼓励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创业,在场地、税费、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落实好各项补贴*。三是培育电商龙头企业。要有针对性的扶持培育一批营销模式新、产业带动能力强、网络销售规模大、市场认可度高的电子商务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领头带动作用。四是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对接,引进一批知名电商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或办事处。
(六)加强宣传氛围营造。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海报、高铁站广告等,及时投放大型电商活动与网销产品信息。二是印制农村电商宣传物品,让电商概念嵌入商品,让群众更简单明了的认识电商。三是进一步健全各级各部门的电商宣传工作,推动电子商务知识进县区、进乡镇、进村居、进合作社、进农户,尤其是村级电商氛围营造,全面提升公众认知度与认可度。
(七)着力电商产品打造。加大我市7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市县差异化发展,县区打造“地名+品名”的农产品区域品牌,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形象。以绿色公共品牌创建为引领,整合资源,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每个县区每年集中力量推出1-2个网络爆款产品,助推产品品质提质增效,增加产品网络销售。对本地无品牌产品统一贴牌、统一包装,优化本地农特产品的分选、包装,完善相关检测手续,整体提升我市电商产品辨识度和知名度。
(八)强化农产品孵化。通过“直播带货”“黔邮乡情”“832平台”“一码贵州”等销售平台,带动提升六盘水农特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量。同时,大力推动社区电商发展,鼓励支持本地电子商务平台在餐饮、住宿、家政、维修、保洁、外卖等领域开展网上订单、上门服务,探索建立社区快递包裹投递站,创新社区电子商务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