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性动物都是靠灯光来辨别方向的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6 09:2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0:25
不是的,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的时候,是靠月光来辨别方向的。研究发现,月光总是从一个方向投射到飞蛾的眼睛里。飞蛾在逃脱天敌的追赶或是绕过障碍物转弯后,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就会从原来的方向射过来,它也就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了。
夜间活动的萤火虫,能发出各种频率的光作为个体间联络的信息。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被称作萤光素,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甲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大多数猫头鹰是在夜间活动的。它们凭借敏锐的听觉和视觉,在黑夜中捕猎。猫头鹰的大眼睛能吸收所有的光线。猫头鹰的耳朵辨别声音的能力特别强。它那敏锐的听力,能听到森林中发出的哪怕是极微弱的一点点响声,老鼠只要一动就会被它发现。它的翅膀上长着一层带缘缨状边缘的羽毛,能将飞行中翅膀拍打发出的声音隐藏起来,使得它能够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尖利的爪子,敏捷的动作,就像冷峻的杀手,人们称其为“飞虎”。
扩展资料
夜行性动物:这类动物每天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即白天休息,夜间进行摄食、生殖等活动;部分具有发光器官,对雌雄交配有所辅助。动物选择夜行,是缘于对生存环境的恐惧,是一种避敌行为。这是夜行性动物与昼行性动物相区别的根由。夜行性动物之所以会在夜晚出没,有些是因为捕食的动物也在夜晚出没,有些则是有灵敏的感官,适合在晚上出没;夜行性动物也有杂食性和草食性的,并不都是肉食性,但是它们仍然具备良好的感官,或高度的警觉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0:26
**夜行性动物并不都是靠灯光来辨别方向的**。
夜行性动物主要依靠其他自然线索来辨别方向。例如,飞蛾主要依靠月光来辨别方向。当飞蛾在夜间飞行时,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飞蛾的眼睛里。当飞蛾需要绕过障碍物或改变方向时,它会转动身体,找到月光原来投射过来的角度,以确定前行的方向。
有些夜行性动物可能会利用人为的灯光来导航,但它们并不是依赖灯光来辨别方向的。例如,猫头鹰会利用天生的“猫眼效应”在昏暗的环境中找到猎物,而不需要依赖外界的光源。此外,一些夜行性动物如老鼠和猫也会利用嗅觉、听觉等其他感官来辨别方向。
因此,夜行性动物并不是都靠灯光来辨别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