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6 08: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0:31
据有关资料分析,希伯莱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希伯莱王国所罗门执政时期。王国定都耶路撒冷时,不仅建起了王宫,而且建造了第一圣殿,圣城成了希伯莱民族的*与宗教的中心,带动了诸如商业、技艺等各业的发展。为了培养宗教和技艺方面的急需人才,便办起了“先知之子”学校。虽不能确定其存在的具体形式,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很可能附属于圣殿,这样不仅能通过圣殿宗教活动来集资征捐解决办学资金,还可以由祭司、先知们担任教师以发挥其所长。他们向学生传授律法、祈祷式、反省、冥想和拜祭等仪式,以及讲解自己体悟出来的进入神境的奥秘。此类学校后来也出现在耶路撒冷以外的一些城市,以满足各地宗教活动对祭司和先知的需求。
当南方犹大国亡于新巴比伦的铁蹄后,希伯莱人面临传统被中断、民族被同化的危险。所幸的是身为囚徒的希伯莱人并没有忘记希伯莱律法和希伯莱圣殿,他们创立了希伯莱会堂以代替被毁的圣殿,整理出《摩西五经》以代替不知去向的约柜,会堂这种宗教活动的组织形式由此产生。
在《犹太古代史》一书中,提到公元前3世纪前后太巴列、该撒利亚、多珥等地的会堂在希伯莱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塔木德》中明确说,巴勒斯坦地区有会堂394座。从耶路撒冷圣殿或会堂的学校中毕业的青年学者,在各地会堂中工作一段时间后便成了祭司或先知,并在这些会堂附设的小学中担任希伯莱语和希伯莱律法的教学任务。
公元前4世纪,在希腊文化的冲击下,不少希伯莱人运用亚兰语甚至希腊语,生疏了希伯莱语,这给学习与讲解希伯莱律法带来了语言障碍。于是,凡培养诵读讲解律法的人才,便先要他们学习希伯莱语。那些用亚兰语或希腊语讲解律法的祭司可以在以后发展成为学院(类似*)的机构中学习希伯莱语,同时参加希伯莱律法的研究。这些机构通常设在会堂中。这样,会堂不仅是希伯莱律法的研究基地,同时也成了学习希伯莱语的场所。
随着希腊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鼓励学希伯莱语无法与希腊语流行的趋势相抗衡。许多希伯莱人用希腊语在会堂中学习与讲解希伯莱律法。据说72位犹太学者联手合作,将希伯莱圣经译成希腊文即《七十子希腊文译本》,不仅满足了熟悉希腊语言的犹太教徒的要求,而且将犹太教中的概念与希腊思想中的概念进行了对照与融合,这使得希腊化程度较高的希伯莱人也能了解和学习祖先的律法和传统。
虽然很难说当时到底有多少会堂使用《七十子希腊文译本》,但会堂成为希伯莱民众公共祈祷和学习的中心,却是确定无疑的。人们在会堂中宣读、听讲、研究《旧约》,会堂仍然是希伯莱教育的主要场所。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教育机构网。初级教育是小学,可以设在会堂内,也可设在会堂外,主要教育儿童学习读书识字的基础能力。青少年入中级专门学校,学习犹太宗教文学,青年则入类似学院的高级机构,它们往往设在会堂内,或由会堂的祭司与学者主持,青年学生在他们的指导下学习与研究律法。
在会堂所办的高级教育机构中,聚集了相当一批虔诚的希希伯莱人在会堂开展教育伯来人,他们恪守犹太教信仰和传统,被称为哈西德人。后来,法利赛人作为犹太教的一个教派竭力维护希伯莱律法传统。由于他们具有丰富的学识、知识和智慧,在犹太会堂的地位不断提高,有取代世袭的祭司阶层的趋势。他们崇尚理性的生活方式,力求启示和指导学生恰如其分地生活。
对于会堂的教育功能,有人曾有过概括:“会堂是一种学习的场所,是一座犹太教的学校,为希伯莱儿童和*提供教育;或者可以这样说,如果会堂不能作为正规的学校,那么可以说是学校的前身和支柱。”
到了近现代,会堂的宗教和教育功能得以保持和发展,但其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变化,同时会堂的文化乃至*功能也逐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