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怎样应对孩子之间的冲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7 08:3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03:31
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冲突是普遍存在于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互动行为,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通过解决冲突事件学会相互协调各自的需要,学会谦让、协商、合作等解决策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教师适当地介入幼儿的冲突,引导幼儿解决冲突,有利于冲突的正向价值的实现。在本案例中,为了有效解决冲突,两名教师应先了解两班幼儿各自的想法,然后与幼儿一起协商解决。此外,教师也应重新思考原有规则的有效性,与幼儿商量建立新的游戏规则。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幼儿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的。这些行为包括合作、竞争、攻击等。教师作为幼儿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儿观察学习的重要对象,同时规则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对个体行为所施加的某种*,遵守规则往往意味着要牺牲个人的行动计划与自由。对于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来说,这种规则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如果教师的教育要求反复无常,就会使幼儿无所适从,妨碍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教师为权威者,其言行举止无一不影响着孩子,所以日常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做有心人,自己先做一个乐意遵守规则的人,并抓住点滴事例进行言传身教。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支持,从细微处引导幼儿逐步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人。教师也应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03:31
a班和b班的教师,分别领着自己班的幼儿来到操场,她们一边安排活动区域,一边提醒幼儿必须在自己的活动区游戏,如果觉得别组的游戏好玩,想要加入,就一定征得别组的同意。之后,孩子们便分头去活动了。a班的幼儿正在排队抛球;b班的幼儿正在排队玩综合游戏。b班有两名幼儿没有进入他们班的活动,眼睛直直地看到a班的幼儿在抛球,看了一会儿,就跟着a班的幼儿后面排队。a班的幼儿很快就发现他们了,其中一个孩子说:“你你认错人了,你们不是我们班的。”b班的幼儿说:“我的老师让我来玩的。”a班的幼儿接着说:“你们不能玩,你们不是我们班的。”b班的幼儿只好跑回去,a班的幼儿就继续抛球。过了一会儿,b班教师带着刚才那两位孩子冲了过来,训道:“谁说不准我们玩的啊!”a班的一个孩子低声说:“那你们玩吧。”b
班教师又假装吓唬道:“谁不准我们玩谁就别玩了。”这时,a班教师看见了,走过来对本班幼儿说:“大家应该一起玩的。”a班几个孩子只好顺从地说:“好吧,那我们一起玩吧。”于是,b班幼儿就加入了a班的抛球游戏中。两位教师见孩子已经在一起游戏就走开了。大家玩了一次后,a班幼儿忽然像商量好似的纷纷跑掉了,过了一会儿,a班幼儿拿着他们的纸球跑了过来,一起向b班的两名幼儿扔去。b班的两名幼儿还没反映过来,a班的幼儿已经跑远了,他们也只好吞声忍气。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幼儿冲突事件,案例中,a班幼儿自发组成了一个游戏群体,b班两名幼儿采和直接介入的方式,想使自己由抛抛球游戏的局外人变成局内人,于是双方产生了冲突,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b班的两名幼儿向教师告状,最后在教师的介入下问题暂时得以解决。但事实上他们之间的冲突并没有真正解决,所以最后出现了a班幼儿对b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谁说不准我们玩的”是b班教师对a班幼儿说的话,她试图运用权威压制冲突,达到快速解决冲突的效果。这句带有恐吓性的话虽具有震慑作用,但只是暂时约束了幼儿的行为,幼儿随之表现出紧张、不安、害怕,最终表现为屈服与顺从,但事实上,幼儿并没有从中学到解决冲突的方法。
“大家应该一起玩”是a班教师在看到自己班的幼儿被b班教师问得不知所措时为了缓解紧张气氛而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