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6 20: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9:40
为什么会讨厌陌生人
生活中你是否有自己讨厌的人,又是否有被人讨厌的经历,其实不论是喜欢一个人人亦或者是被讨厌都是有原因的,社交关系中,只是很多时候对于施与者的自己,并没有察觉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而对于旁观者或者接受者来说,就相对嗅觉会灵敏的多,那么为什么会讨厌陌生人呢?大致会因为以下几种可能。
讨厌你,有道理!
第一印象也许并不公允。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与人交往的最初印象却十分重要,一个带着眼镜看似斯文的人未免给人严谨和学术的印象,相反一个打扮过潮的人则容易给人留下活泼、开放的印象。有的人让你“天生亲近”,有的人却让你“如遇煞星”,当你无论如何都看他不顺眼时,别急着评论,不妨在此时先探究一下自己真实的内心。
讨厌的童年阴影
25岁的王磊是深圳某企业的一位职业经理人,最近因为远亲林强借住家中,生活仿佛遭遇了一道瓶颈。讨厌的理由既非对方强占了他的地盘,也非生活上的不便,仅仅因为看着林强的第一眼,王磊便有一种说不清楚的讨厌。他对林强的不满,从单纯的看不惯,变成了生活习惯上的处处刁难。即便事后王磊也认为自己的行为有失妥当,然而又无法压抑内心抗拒的情感。
心理学专家姚尧谈道:“世间有许多类别的事物,当你判断它们时,心中必然已有了一个固定的原型作为标准。”因此,当人们在极力排斥一张面孔或者一个人的时候,作怪的其实是心中不自觉建立起来的“坏原型”,当交往对象接近原型时,我们便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和厌烦的感觉。
而后王磊坦承道,自己不喜欢林强的原因是,一见到林强,他便想起了曾经小学时候寄宿在他家的堂弟。父母总是比他们的学习、习惯、能力,甚至连身高都要比,堂弟的“优秀”常常让他感到自卑不已,最后受不了精神压力的他,只得找各种理由搬到学校去住。
他是你的镜子,照出逃避的缺陷
另一种讨厌,则是因为人们知道自己性格的缺陷,若是遇见有同样缺点的人,就会在别人的身上放大这种特质。无论对方过得好还是不好,你都会深深厌恶,因为他就像一面镜子,映出的是你自己,而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镜中那个不堪的影像就是自己。所以你往往会想远离他,但同时始终放不下暗暗关注他。这是一种随时警惕着又厌弃着的感情。
心理专家认为,当因为看到什么人和事从而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落入了“自我投射”的圈套。身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你,某天突然莫名地讨厌起那个刚入职的新职员,因为她看起来野心勃勃,却又刻意在所有人面前放低身段。如果正视内心,你会承认:鄙视对方是因为她让你想起了刚毕业时的那段灰暗岁月,你看不惯她自降身份的谦虚,认为她暗藏野心,因为当初自己也是通过这样的“不择手段”爬上来。她的存在成了一种提醒,勾起不愿回忆的过去。你无法逃避自己,只好讨厌对方。
同样,看一个胖子不断减肥,你讨厌的不是她的体形,而是自己半夜里忍不住爬起来吃宵夜的无毅力、无节制;你讨厌一个总是在不断恋爱的女生,则是出于自卑和嫉妒:找个男友这种对你来说很困难的事,她怎么可以如此轻松就实现?朋友圈里最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当两个原本关系不错的朋友突然反目时,他们总会在共同的朋友那里指责对方的种种不是,可在大家心中,他们俩其实完全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更好,指责对方的那些东西,自己也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避开“让人讨厌的话题”相对较容易,而要增加话题的趣味性,就难了。与熟人说话容易,和陌生人说话难,和陌生人快乐交谈,则难上加难。当你面对陌生人,思维出现空白时,不妨试一试下面7招:
1.寻找共同话题并发表评论。
这些话题可以是食物、房子、场景和天气等。“你是如何认识这位主人的?”“你怎么会参加这个活动?”无论问话还是答话,一定要注意保持积极态度,尽量说好别说歹!如果你不是那种嘻嘻哈哈、爱开玩笑的性格,第一次见面就不要跟陌生人抱怨这抱怨那。
2.对大众感兴趣的某一话题发表评论。
有一位朋友,每次在去某个可能需要闲聊的地方之前,都会快速浏览一下谷歌新闻。因此,他可以这样打开话匣子:“美国最高**官戴维苏特尔要下台,你听说了吗?”也可以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3.提出“无法用一个词回答的问题”。
刚开始交谈时,提出的问题最好是开放式的。如果对方不是从事办公室工作的话,“这些天你在忙些什么呢”绝对是个不错的问话。这个问题让对方回答时有了更多选择余地,比如可以回答工作、志愿活动、家庭、业余爱好等。这个问题比那个不可避免的(至少在美国纽约市是不可避免的)俗套问话“你是做什么工作的”至少强100倍。当你想不起对方从事何种工作时,问问“这些天你在忙些什么呢”其实就是漂亮的一招。
4.学会“追加问题”。
如果你真的问了“用一个词就可以回答的问题”,那么可以再追加一个相关问题。比如,如果你问:“你从哪儿来?”那么追加问题可以是:“如果你至今还住在那里,你的生活会怎样呢?”如果你问:“你有孩子吗?”那么追加问题可以是:“与你的父母相比,你属于哪一类家长?”或者“你抚养孩子的模式和自身成长经历有何区别”等。
5.询问“旨在了解对方”的问题。
“你订了什么报纸和杂志?你经常访问什么网站?”这类问题往往能激发对方隐藏的*,从而引出更多热门话题和谈资。
6.用饱满的热情响应对方的言谈。
如果对方开了一个玩笑,即便不是很好笑,你也应该努力大笑。如果对方提供了一些惊人信息,比如,“知道吗,在去年销售的图书中,每7本就有一本是斯蒂芬妮梅耶写的”,那么你最好表现出“惊讶”来。最近,我有过几次谈话经历,对方对我说的话没有一点儿反应。我竭尽全力使谈话内容既有深度又有趣味,但从那两个人的反应来看,我说的一切似乎都是显而易见、枯燥乏味的。真令人扫兴啊!
7.把尴尬说出来。
一位朋友认为应该承认谈话中的尴尬。比如说些类似于“我们真是很卖力地在谈话,不是吗”或“真令人沮丧——我相信我们一定有共同爱好,只不过难以发现这些爱好罢了”之类的话。显然,这是一个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实施的方法。然而,我的朋友坚持说这招很奏效。说实话,我真的没有勇气去尝试。
1、自我保护机制
进化心理学认为,我们之所以会讨厌一些人,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我们可能觉得这个人不友善,内心的一种强烈直觉告诉我们,他们可能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或者威胁,所以天然就会有讨厌的情绪,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自我保护机制是大脑给我们一种反应机制,也是帮助我们避免危险的重要方式。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来源是祖先在多年的基因中遗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他让我们确保对环境敏感。
心理学曾经发现,婴儿对人的反应可以体现这一特征,几个月大的婴儿天生就会喜欢对她微笑的人,她会感觉到舒服与安全;而有些人长得很凶狠,婴儿就会自然被他们吓到哭而讨厌他们。可以说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在我们基因中就有的`, 伴随我们对环境的认识越发的强化这个技能。
2,内在安全感丧失
其次我们讨厌某些人也代表我们内心控制感的缺失。心理学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来自自我控制的安全感,这种自我安全感是我们内心安定的根源。一旦有些人行为我们无论忍受的时候,我们内在的安全感被触动了,也会引发我们的讨厌情绪与不安感。
另外内在控制感的缺失会刻意的制造敌人。比如办公室来了新同事,某些人特别优秀或者自带光芒,我们也会感觉内心的不安,总是会感觉到自身的地位有一种潜在威胁,这种威胁会无端让我们对他人引发讨厌。
宫廷剧的斗争将这方面演绎到极致,妃子与妃子发生内斗,主要是由于她们内在控制感的缺失,内心总有一种不安定感,她们会自然而然感觉到危险随时在身边,所以就会自己制造了敌人并与其进行内斗,她们希望通过这些举动换回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安全感。
3、来自内心的投射,与价值观相悖
第三个我们讨厌一个人,还有可能来自我们内心的投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我们讨厌某个人,其实也是自我内心价值观的折射。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很讨厌某些人没有教养,其实是因为我们内心觉得他们是缺乏基本的素养,所以会很自然的去讨厌一个人,因为这可能与我们多年所受教育相悖,导致我们内心并没有完全接受,只好通过厌恶的情绪得到释放。
【拓展】
不要把讨厌变成偏见
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感和观念,总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当你对一个人越是持有负面的看法,对方的行为结果也越接近这种看法。而往往由初印象造成的排斥感,不仅会给人际和社交带来不少麻烦,还会成为旁人眼中傲慢的偏见者。
是相信第一印象的判断力,从此拒绝和对方建立亲密关系?还是在得出“讨厌”的结论后,先和自己展开一场心灵对话:我为什么讨厌他?
不同的选择指向不同的结果,但为了避免出现“如果当初我没有……”的懊悔,在每一个“我讨厌你”的念头闪出时,先挖掘出潜藏在“无缘无故”背后的真实原因吧。
1. 他们是同一种人吗?
相亲的时候对面端坐的那位男士明明文质彬彬,却让你恶心得要命。尤其是他对着你笑、拿起茶杯的姿势。没错,曾经不愉快的经历,正让你想起了当初弃你不顾的那个薄幸人。尽管这两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但是他的行为却无意勾起你的潜意识,使你产生莫名的排斥情感。
2. 讨厌是另外一种害怕?
你看不惯死党所交的新朋友,觉得对方浑身上下都有问题,尽管那个人的言行均无不妥,你仍认为他越是谦逊或者对你太好都是虚情假意。当然,生活可不比狗血的电视连续剧。在无故仇恨对方的背后,也许你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因为害怕在要好朋友心中的地位受到威胁,从而产生潜意识防备心理。
3. 我是在嫉妒对方吗?
隔壁邻居家和你同龄的女儿与你一向不和,是的,你讨厌她满身傲气、飞扬跋扈。不就是身材苗条点、长得漂亮点、工作好一点吗!明明如此,对方却对你故作热情,看似温和友善。你将对方的好看做虚伪的面具,却将自己的想象化为愤怒的武器,你确定自己不是因为内心嫉妒对方?
诚实面对自己逃避的内心,承认自己“讨厌对方并不是没道理”并不难,要知道有多少爱其实都藏在“恨”的面具下,正等着你去发现它。
对号入座
“大众仇人”——边缘性人格障碍:有这样一种人,无论在哪种环境中都会被众人排斥。这类人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边缘性人格障碍者”。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非常缺少安全感,导致和别人的关系忽冷忽热,一方面渴望从内心依赖他人,另一方面却不断与人产生矛盾。这些人喜欢沉湎于自己的想象中来判断周围人的善恶,然后又按自己的想象采取进一步人际措施。在无法控制别人时,他们便妄图摧毁自己以求得更多的关注。
你讨厌哪种陌生人?
当你和朋友介绍的一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你最反感对方的是:
A. 不停地问你个人的问题,像身家调查一样
B. 抢着讲话,油腔滑调,把你当听众
C. 主动靠近你,拍你的肩膀,跟你称兄道弟
D. 和你很疏远,不够大方
A. 你是一个稍微有点封闭,想保有多一点隐私的人。面对这种想控制他人的人,会觉得压力很大。但或许他只是想进一步认识你,加深对你的了解。
B. 你不喜欢在人际互动中,老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你会对这种人反感,表示你在气势上不想被人压过,尤其是那种油腔滑调的人,更让你觉得对方不可靠。而那些自信满满的演讲狂人,也常常让你反感不已。
C. 你的自我保护心理比较强,所以总会下意识地拒绝别人一开始就侵入你的私人领域。你通常讨厌那种有自大倾向、不尊重你的人。不过,有时对方其实并没有恶意,只是个性比较大方、粗鲁而已。
D . 你是一个性格内敛,但心里充满企图心的人。你很想跟陌生人建立起一个好的接触点,不过,你总认为主动跟人家搭讪很伤你的尊严,所以,你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期待套在别人身上,但这种主观期待若无法实现,你便会产生厌恶心理,这也导致你往往容易树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9:40
为什么会讨厌陌生人
生活中你是否有自己讨厌的人,又是否有被人讨厌的经历,其实不论是喜欢一个人人亦或者是被讨厌都是有原因的,社交关系中,只是很多时候对于施与者的自己,并没有察觉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而对于旁观者或者接受者来说,就相对嗅觉会灵敏的多,那么为什么会讨厌陌生人呢?大致会因为以下几种可能。
讨厌你,有道理!
第一印象也许并不公允。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与人交往的最初印象却十分重要,一个带着眼镜看似斯文的人未免给人严谨和学术的印象,相反一个打扮过潮的人则容易给人留下活泼、开放的印象。有的人让你“天生亲近”,有的人却让你“如遇煞星”,当你无论如何都看他不顺眼时,别急着评论,不妨在此时先探究一下自己真实的内心。
讨厌的童年阴影
25岁的王磊是深圳某企业的一位职业经理人,最近因为远亲林强借住家中,生活仿佛遭遇了一道瓶颈。讨厌的理由既非对方强占了他的地盘,也非生活上的不便,仅仅因为看着林强的第一眼,王磊便有一种说不清楚的讨厌。他对林强的不满,从单纯的看不惯,变成了生活习惯上的处处刁难。即便事后王磊也认为自己的行为有失妥当,然而又无法压抑内心抗拒的情感。
心理学专家姚尧谈道:“世间有许多类别的事物,当你判断它们时,心中必然已有了一个固定的原型作为标准。”因此,当人们在极力排斥一张面孔或者一个人的时候,作怪的其实是心中不自觉建立起来的“坏原型”,当交往对象接近原型时,我们便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和厌烦的感觉。
而后王磊坦承道,自己不喜欢林强的原因是,一见到林强,他便想起了曾经小学时候寄宿在他家的堂弟。父母总是比他们的学习、习惯、能力,甚至连身高都要比,堂弟的“优秀”常常让他感到自卑不已,最后受不了精神压力的他,只得找各种理由搬到学校去住。
他是你的镜子,照出逃避的缺陷
另一种讨厌,则是因为人们知道自己性格的缺陷,若是遇见有同样缺点的人,就会在别人的身上放大这种特质。无论对方过得好还是不好,你都会深深厌恶,因为他就像一面镜子,映出的是你自己,而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镜中那个不堪的影像就是自己。所以你往往会想远离他,但同时始终放不下暗暗关注他。这是一种随时警惕着又厌弃着的感情。
心理专家认为,当因为看到什么人和事从而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落入了“自我投射”的圈套。身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你,某天突然莫名地讨厌起那个刚入职的新职员,因为她看起来野心勃勃,却又刻意在所有人面前放低身段。如果正视内心,你会承认:鄙视对方是因为她让你想起了刚毕业时的那段灰暗岁月,你看不惯她自降身份的谦虚,认为她暗藏野心,因为当初自己也是通过这样的“不择手段”爬上来。她的存在成了一种提醒,勾起不愿回忆的过去。你无法逃避自己,只好讨厌对方。
同样,看一个胖子不断减肥,你讨厌的不是她的体形,而是自己半夜里忍不住爬起来吃宵夜的无毅力、无节制;你讨厌一个总是在不断恋爱的女生,则是出于自卑和嫉妒:找个男友这种对你来说很困难的事,她怎么可以如此轻松就实现?朋友圈里最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当两个原本关系不错的朋友突然反目时,他们总会在共同的朋友那里指责对方的种种不是,可在大家心中,他们俩其实完全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更好,指责对方的那些东西,自己也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避开“让人讨厌的话题”相对较容易,而要增加话题的趣味性,就难了。与熟人说话容易,和陌生人说话难,和陌生人快乐交谈,则难上加难。当你面对陌生人,思维出现空白时,不妨试一试下面7招:
1.寻找共同话题并发表评论。
这些话题可以是食物、房子、场景和天气等。“你是如何认识这位主人的?”“你怎么会参加这个活动?”无论问话还是答话,一定要注意保持积极态度,尽量说好别说歹!如果你不是那种嘻嘻哈哈、爱开玩笑的性格,第一次见面就不要跟陌生人抱怨这抱怨那。
2.对大众感兴趣的某一话题发表评论。
有一位朋友,每次在去某个可能需要闲聊的地方之前,都会快速浏览一下谷歌新闻。因此,他可以这样打开话匣子:“美国最高**官戴维苏特尔要下台,你听说了吗?”也可以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3.提出“无法用一个词回答的问题”。
刚开始交谈时,提出的问题最好是开放式的。如果对方不是从事办公室工作的话,“这些天你在忙些什么呢”绝对是个不错的问话。这个问题让对方回答时有了更多选择余地,比如可以回答工作、志愿活动、家庭、业余爱好等。这个问题比那个不可避免的(至少在美国纽约市是不可避免的)俗套问话“你是做什么工作的”至少强100倍。当你想不起对方从事何种工作时,问问“这些天你在忙些什么呢”其实就是漂亮的一招。
4.学会“追加问题”。
如果你真的问了“用一个词就可以回答的问题”,那么可以再追加一个相关问题。比如,如果你问:“你从哪儿来?”那么追加问题可以是:“如果你至今还住在那里,你的生活会怎样呢?”如果你问:“你有孩子吗?”那么追加问题可以是:“与你的父母相比,你属于哪一类家长?”或者“你抚养孩子的模式和自身成长经历有何区别”等。
5.询问“旨在了解对方”的问题。
“你订了什么报纸和杂志?你经常访问什么网站?”这类问题往往能激发对方隐藏的*,从而引出更多热门话题和谈资。
6.用饱满的热情响应对方的言谈。
如果对方开了一个玩笑,即便不是很好笑,你也应该努力大笑。如果对方提供了一些惊人信息,比如,“知道吗,在去年销售的图书中,每7本就有一本是斯蒂芬妮梅耶写的”,那么你最好表现出“惊讶”来。最近,我有过几次谈话经历,对方对我说的话没有一点儿反应。我竭尽全力使谈话内容既有深度又有趣味,但从那两个人的反应来看,我说的一切似乎都是显而易见、枯燥乏味的。真令人扫兴啊!
7.把尴尬说出来。
一位朋友认为应该承认谈话中的尴尬。比如说些类似于“我们真是很卖力地在谈话,不是吗”或“真令人沮丧——我相信我们一定有共同爱好,只不过难以发现这些爱好罢了”之类的话。显然,这是一个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实施的方法。然而,我的朋友坚持说这招很奏效。说实话,我真的没有勇气去尝试。
1、自我保护机制
进化心理学认为,我们之所以会讨厌一些人,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我们可能觉得这个人不友善,内心的一种强烈直觉告诉我们,他们可能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或者威胁,所以天然就会有讨厌的情绪,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自我保护机制是大脑给我们一种反应机制,也是帮助我们避免危险的重要方式。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来源是祖先在多年的基因中遗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他让我们确保对环境敏感。
心理学曾经发现,婴儿对人的反应可以体现这一特征,几个月大的婴儿天生就会喜欢对她微笑的人,她会感觉到舒服与安全;而有些人长得很凶狠,婴儿就会自然被他们吓到哭而讨厌他们。可以说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在我们基因中就有的`, 伴随我们对环境的认识越发的强化这个技能。
2,内在安全感丧失
其次我们讨厌某些人也代表我们内心控制感的缺失。心理学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来自自我控制的安全感,这种自我安全感是我们内心安定的根源。一旦有些人行为我们无论忍受的时候,我们内在的安全感被触动了,也会引发我们的讨厌情绪与不安感。
另外内在控制感的缺失会刻意的制造敌人。比如办公室来了新同事,某些人特别优秀或者自带光芒,我们也会感觉内心的不安,总是会感觉到自身的地位有一种潜在威胁,这种威胁会无端让我们对他人引发讨厌。
宫廷剧的斗争将这方面演绎到极致,妃子与妃子发生内斗,主要是由于她们内在控制感的缺失,内心总有一种不安定感,她们会自然而然感觉到危险随时在身边,所以就会自己制造了敌人并与其进行内斗,她们希望通过这些举动换回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安全感。
3、来自内心的投射,与价值观相悖
第三个我们讨厌一个人,还有可能来自我们内心的投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我们讨厌某个人,其实也是自我内心价值观的折射。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很讨厌某些人没有教养,其实是因为我们内心觉得他们是缺乏基本的素养,所以会很自然的去讨厌一个人,因为这可能与我们多年所受教育相悖,导致我们内心并没有完全接受,只好通过厌恶的情绪得到释放。
【拓展】
不要把讨厌变成偏见
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感和观念,总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当你对一个人越是持有负面的看法,对方的行为结果也越接近这种看法。而往往由初印象造成的排斥感,不仅会给人际和社交带来不少麻烦,还会成为旁人眼中傲慢的偏见者。
是相信第一印象的判断力,从此拒绝和对方建立亲密关系?还是在得出“讨厌”的结论后,先和自己展开一场心灵对话:我为什么讨厌他?
不同的选择指向不同的结果,但为了避免出现“如果当初我没有……”的懊悔,在每一个“我讨厌你”的念头闪出时,先挖掘出潜藏在“无缘无故”背后的真实原因吧。
1. 他们是同一种人吗?
相亲的时候对面端坐的那位男士明明文质彬彬,却让你恶心得要命。尤其是他对着你笑、拿起茶杯的姿势。没错,曾经不愉快的经历,正让你想起了当初弃你不顾的那个薄幸人。尽管这两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但是他的行为却无意勾起你的潜意识,使你产生莫名的排斥情感。
2. 讨厌是另外一种害怕?
你看不惯死党所交的新朋友,觉得对方浑身上下都有问题,尽管那个人的言行均无不妥,你仍认为他越是谦逊或者对你太好都是虚情假意。当然,生活可不比狗血的电视连续剧。在无故仇恨对方的背后,也许你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因为害怕在要好朋友心中的地位受到威胁,从而产生潜意识防备心理。
3. 我是在嫉妒对方吗?
隔壁邻居家和你同龄的女儿与你一向不和,是的,你讨厌她满身傲气、飞扬跋扈。不就是身材苗条点、长得漂亮点、工作好一点吗!明明如此,对方却对你故作热情,看似温和友善。你将对方的好看做虚伪的面具,却将自己的想象化为愤怒的武器,你确定自己不是因为内心嫉妒对方?
诚实面对自己逃避的内心,承认自己“讨厌对方并不是没道理”并不难,要知道有多少爱其实都藏在“恨”的面具下,正等着你去发现它。
对号入座
“大众仇人”——边缘性人格障碍:有这样一种人,无论在哪种环境中都会被众人排斥。这类人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边缘性人格障碍者”。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非常缺少安全感,导致和别人的关系忽冷忽热,一方面渴望从内心依赖他人,另一方面却不断与人产生矛盾。这些人喜欢沉湎于自己的想象中来判断周围人的善恶,然后又按自己的想象采取进一步人际措施。在无法控制别人时,他们便妄图摧毁自己以求得更多的关注。
你讨厌哪种陌生人?
当你和朋友介绍的一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你最反感对方的是:
A. 不停地问你个人的问题,像身家调查一样
B. 抢着讲话,油腔滑调,把你当听众
C. 主动靠近你,拍你的肩膀,跟你称兄道弟
D. 和你很疏远,不够大方
A. 你是一个稍微有点封闭,想保有多一点隐私的人。面对这种想控制他人的人,会觉得压力很大。但或许他只是想进一步认识你,加深对你的了解。
B. 你不喜欢在人际互动中,老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你会对这种人反感,表示你在气势上不想被人压过,尤其是那种油腔滑调的人,更让你觉得对方不可靠。而那些自信满满的演讲狂人,也常常让你反感不已。
C. 你的自我保护心理比较强,所以总会下意识地拒绝别人一开始就侵入你的私人领域。你通常讨厌那种有自大倾向、不尊重你的人。不过,有时对方其实并没有恶意,只是个性比较大方、粗鲁而已。
D . 你是一个性格内敛,但心里充满企图心的人。你很想跟陌生人建立起一个好的接触点,不过,你总认为主动跟人家搭讪很伤你的尊严,所以,你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期待套在别人身上,但这种主观期待若无法实现,你便会产生厌恶心理,这也导致你往往容易树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