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7 00: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02 21:29
琼海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我市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标委农联[20**]79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实现绿色崛起的要求,紧紧围绕“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总体工作思路,在总结近年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进行试点,加快推进实施。到“十二五”末,全市建成30个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点,通过局部试点,从而达到“支部强、产业兴、乡村美、民风好、农民富”的预期目标,并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和有效模式进行推广,形成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体系,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型旅游”美丽乡村城市。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二)坚持规划引导,突出地域特色。立足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族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规划。
(三)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镇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地区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从而确保试点工作成效。
(四)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五)坚持统筹规划,持续推进。坚持系统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提升标准水平,扩大标准覆盖面,持续推进标准实施应用,形成标准有效支撑农村综合改革的长效运行机制。
(六)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深化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等改革,创新适应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使用养护机制,提高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
三、工作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点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村庄建设工程以编制村庄规划、实施民居改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生态建设工程以整治村庄环境、绿化美化村庄、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养殖业污染为主要内容;兴业富民工程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和特种养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为主要内容;管理创新工程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及农村社会管理方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在塔洋镇以龙起湖为中心打造“七星伴月、古邑塔洋”为主题、潭门镇以三公里水路为重点建设“渔乡风情、休闲渔村”的旅游村庄和大路镇打造“农耕风情、醉美大路” 农耕文化休闲观光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
(一)塔洋镇建设内容。
塔洋镇利用现有资源和地理位置,共分三期进行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打造。现阶段为第一期建设阶段。主要计划内容是以环境优美的龙起湖为中心,打造周边村庄。
1.建设范围:一期主要打造鱼良、群良两个村委会,连片打造福寨、加贤、红花三个村委会,共涉及45个村民小组,得益人口9500人。建设面积300公顷。
2.建设内容:以鱼良龙起湖为起点,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沿塔洋河至联先周边村建设绿道及路面硬板化,靓化村容村貌,挖掘塔洋古农耕文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花卉产业,建设三角梅主题公园;建设塔洋镇特色小吃美食一条街项目,对路面硬板化、地下排污管道建设、绿化、亮化灯工程;扶持发展手工业特色村,如鱼良香烛、红花金银香纸、堆上村京果等项目。
(二)潭门镇建设内容。
潭门镇以三公里水路为重点建设,水路起点于美丽的小渔村——三才园文明生态村,沿着河道驾船婉娫向东,途经日新休闲渔村、新潮休闲渔村,尽享两岸渔塘养殖区、绿野果园、红树林、农庄、渔船港口码头风光,至潭门中心渔港,全长约三公里。
1、建设范围:涉及福田、北埇、凤头、日新、旧县五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得益人口4500人,项目建设面积1000公顷。
2、建设内容:以三公里水路为重点建设“渔乡风情、休闲渔村”的旅游村庄,建设特色农庄(三才园村)基础设施和渔民渔耕文化园等项目。
(三)大路镇建设内容。
大路镇以大路洋为中心,结合本地特色农牧产品,打造农耕文化休闲旅游观光项目。
1.建设范围:包括大路洋周边的大路、堆头、马寨、青天、湖仔、石桥等6个村委会,26个村小组,得益人口5000人,项目建设面积1333公顷。
2.建设内容:以“农耕风情、醉美大路” 农耕文化休闲观光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打造亭子坡、堆头、水东、墩上园、石边、马寨、沙地、莲塘、半月、川教等10个主要村庄,建设田洋观光绿道、滨河景观带;建设大路老街美食文化一条街,改造成为“特色美食”、“公社咖啡”等回味乡村文化的休憩场所;创立一批本地农牧产品名牌,挖掘本地的“大路精米”、“大路莲雾”、“大路番石榴”、“常年蔬菜”、“农家阉鸡”、“野生水库鱼”、“特色餐饮(小黄牛、杂粮)”等特色农牧产品的优点,设计美观、新颖、款式多样的产品包装上市等。
四、资金来源
为了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市*前期已投入2.7亿元作为启动资金,20**年计划投入3亿元用于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并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和动员阶段(20**年12月至20**年6月,已完成)。组织向国家标准委、财政部申报《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经批准后,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和印发实施,并召开会议动员部署。
(二)实施阶段(20**年7月至20**年2月)。由质量兴市工
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组织建立美丽乡村标准体系,邀请中标院专家到我市进行实地调研,完成标准体系制修订和开展培训工作,并组织试点镇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
(三)验收阶段(20**年3月)。由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单位对试点镇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做好验收材料准备工作,迎接试点工作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了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市*指定由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组织协调组织、财政、质监、规建、国土、旅游、发改、农林、水务、交通、文体、*、供电、电信等相关部门以及塔洋、潭门、大路镇,共同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监局,由王飞*任办公室主任,财政局王春泉副*任副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及信息上报等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将其纳入市对镇党政目标管理和“三农”工作考评内容。按照“市镇统筹、乡村实施”的工作机制,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明确分管领导,确定专职联络员,具体负责挂钩联系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点的业务指导工作。
示范镇是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的直接责任主体,要相应成立协调领导机构,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分别选择数个实力强、基础好、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作为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点,集中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要结合示范村实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好年度实施项目安排。市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联络员和各镇分管领导(或包村领导)、具体负责人的名单、联系电话,以及各示范点的实施方案必须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于1月23日前报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办公室(联系人:温国亮,电话:***,手机:***)。
(二)*扶持,以奖代补。从20** 年起,市财政每年配套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点项目建设。根据要求,市级示范点按市1:1配套安排专项资金。市级示范点市财政每年配套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并根据每个示范点的投资规模和成效进行扶持。市直相关部门和镇、村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点的投入,形成上下联动、合力共建的工作机制。
1.整合资金。要充分用好各级的'扶持*,全面整合农村造福工程、危旧房改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土地增减挂钩、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标准化整理等项目与资金,对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点进行重点安排和资金倾斜,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扶持、分批实施、逐村推进,确保实效。
2.挂钩帮扶。安排市直相关部门挂钩帮扶示范点项目建设,实现城乡共建;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内大型工贸企业与示范点结对共建,以企带村,实现村企共赢。
3.拓宽渠道。各示范点所在镇、村要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创新探索投融资机制,通过创建七星伴月、渔乡风情、农耕文化和开展星级乡(村、点、户)等乡村旅游星级评选活动争取资金;要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通过投资、捐助、认建等多种方式参与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要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以及“一事一议”等办法筹集资金投入建设。
4.群众主体。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的积极性,做到既要让群众受益,也要让群众出钱出力,大力支持示范点征迁和项目建设等工作。
5.以奖代补。对各示范点进行年度综合考评,并依据考评结果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三)滚动管理,末位淘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工作分两年度实施,实行滚动管理。结合年终考评情况,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示范镇争取申报为省级示范点;对没有完成年度项目实施任务的,实行末位淘汰,实行选择其他村替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调度工作,建立周汇报、旬通报、月调度工作机制,由示范点所在镇每周向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展情况。严格执行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指导监管和审计监督,做到节约投资、用好资金、管好资金。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开展以镇为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点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上海市物流标准化试点方案【2】
为深入贯彻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020年)》(国发〔20**〕42号)、《财政部*、商务部*、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建〔20**〕64号)和《国家标准委、商务部关于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国标委服务联〔20**〕33号)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政企学协联合、软件硬件结合、以点带面提升”的原则,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物流技术、服务模式创新,加强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增强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物流标准化综合能力,推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互动,着力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推动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具体目标
——基本形成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培育4-5家标准化托盘池规模20万块以上、服务网点健全的托盘运营服务商,跨区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试点商贸、物流企业标准化托盘使用率达90%以上,托盘租赁率达60%,供应链协同作业效率提高10%。
——探索建立农产品全流程物流包装标准化体系。以农产品周转箱、笼车、保温箱等设备为切入点,提升农产品物流包装标准化水平,形成农产品物流服务新模式,降低农产品货损,促进绿色流通发展。
——逐步完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体系。药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冷链和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物流运作效率和安全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以新能源等车辆为载体的城市末端配送服务模式和标准。
——积极构建上海城市物流标准体系。形成2-3家服务于物流标准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带动中小微物流企业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宣贯实施托盘规格及服务质量要求、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物流服务质量、物流信息化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试点企业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建成一支涵盖*、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的物流标准化专家队伍。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以托盘循环共用为重点的托盘标准化
1.推广普及标准化托盘。以符合国家标准《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GB/T2934-2007)要求的1.2m×1.0m托盘(含托盘笼等)作为应用推广的标准化托盘,以重点企业为载体推广标准化托盘及其循环共用,支持对非标准托盘进行标准化更新,增加标准化托盘使用量;支持托盘生产企业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托盘。
2.建立托盘公共运营服务体系。支持标准化物流设备服务商完善托盘公共运营服务体系,从标准化托盘租赁、维修、保养、服务网点建设、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为托盘循环共用提供专业化服务。
3.推进物流一贯化运输。支持企业带托运输,提高一贯化物流作业效率,支持对不适合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笼车一贯化运输的物流配送车辆的更新。支持标准化托盘与供应链、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相结合的新模式,提升社会化物流服务效能。
(二)推进城市配送公共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及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化
1.实施农产品物流包装标准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强RFID等追溯和识别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中的推广应用,推动农产品物流包装及周转设备智能化升级和改造,解决农产品流通领域物流包装标准化水平低、货损率高等问题。
2.开展以新能源车辆为载体的城市末端配送服务标准化。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支持以新能源车辆为载体的城市末端配送标准化设备改造和城市末端配送服务标准研制,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和城市配送车辆通行难题。
3.升级改造冷链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在食品冷链、药品、危险化学品和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推进配送中心与标准托盘关联的叉车、货架、月台、运输车辆等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促进上下游设备的衔接,逐步形成相互配套、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标准化体系。加强配送中心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作业流程,支持信息系统更新完善,提升配送中心物流效率和整体水平。
(三)建设服务于物流标准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1.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强平台建设中信息标准的实施,促进不同物流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整合,解决信息化孤岛问题。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促进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协调,提升信息传递效率,提高资源整合能力,降低供应链成本。
2.推*台应用和研制物流服务标准。依托平台,加大现有国家、行业以及地方物流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带动平台中小微物流企业整体标准化服务水平提升。深化平台服务功能,研究制定专业领域的服务标准、管理标准,探索建设平台信用标准,进一步提升平台中小微物流企业服务能级。
(四)推进上海城市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1.构建城市物流标准体系。以综合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托盘共用系统建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等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在切实分析物流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上海城市物流标准体系,总结城市物流标准化工作路径和推进策略,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2.推进重点标准研制和试点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在托盘及周转箱循环共用和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冷链配送中心建设、新能源配送车辆服务和农产品物流包装等方面,开展联盟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按照《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在试点企业全面建立并实施物流服务标准体系。
3.建设上海城市物流标准专题库。依托上海标准文献馆的标准资源优势,根据城市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的需求,建设相关标准专题库,为企业提供物流标准订阅、查询、分析解读等专业服务。加大物流标准的宣贯力度,提高标准的社会知晓度和行业的认可度,有效支撑试点工作推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上海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问题。领导小组由市商务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市质量技监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委,负责组织落实相关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部、市试点工作会商机制,不定期召开协商会议,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市、区(县)联手工作机制,明确分工,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会同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有关高校,成立“上海市物流标准化创新联盟”,及时沟通、总结物流标准化试点情况。成立上海市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本市物流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试点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向商务部、财政部、国家标准委报送试点进展情况。
(三)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
制订《上海市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和《上海市物流标准化试点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与试点企业签订《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责任承诺书》;建立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库,试点企业定期上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四)实行跟踪问效
根据确定的试点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委托第三方对试点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的做法经验以及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评估报告报送商务部、财政部、国家标准委。
(五)落实配套*
通过上海市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为物流企业技术标准科研、标准制修订、承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采用国际标准等提供地方财政补助。通过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为物流企业购买使用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提供地方财政补助,鼓励物流企业开展以新能源车辆为载体的城市末端配送标准化服务。
(六)加强宣传培训
建立物流标准化案例库和优秀成果推广平台,适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加大媒体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和企业参与积极性。总结试点经验和试点成果,为全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和物流服务质量评估提供引领和示范。
五、进度安排
试点工作分动员申报、培训评审、实施推广和验收评估4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20**年12月-20**年1月),启动试点,组织动员企业申报;第二阶段(20**年1月-2月),培训试点企业,组织专家评审;第三阶段(20**年3月-20**年6月),着力推进项目实施,广泛宣传推广;第四阶段(20**年6月-12月),委托第三方开展验收评估,总结经验成效。